淺論網路道德的相關論文

  青少年網路道德情感的弱化主要是因為網路的高度隱蔽性,青少年網上道德的弱化會直接影響網路的建設,而且這種虛擬世界的道德弱化會影響現實中的道德行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網路道德與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

  【摘 要】資訊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們進入了全新的網路時代,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在享受網路帶來的益處同時,因為其隱蔽性的特點在網路的虛擬環境中產生不道德問題,青少年群體也同樣置身其中。在實施網路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網路文化與網路道德教育的關係,教師更應該發揮其主導性作用,為完成新時代下網路道德教育這個系統工程而努力。

  【關鍵詞】網路道德;青少年;網路文化;網路道德教育

  一、網路道德問題的現實存在

  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資訊網路技術高速發展,人們進入了全新的網路時代。計算機網際網路資訊傳播由單向傳播變成了互動交流,大家熟知的報刊、廣播、電視的方式被擴充套件,這樣開闢了人們的交流空間,它使這個空間變得開放和自由。人類想象中的情景和聽上去遙不可及嚮往,在今天的網路時代變成了觸手可及的事實,讓人們親身體會樂享其中。在網路這個無邊際的虛擬空間中,人們盡情發揮、暢所欲言,人們可以在家中享受到無窮的生活樂趣,還可以獲得資訊和資源,豐富自己,更可以在網上進行貿易和商貿活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有這些對人們的生存都能提供無盡的財富,人們似乎活的更豐富多彩。

  網路的兩面性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在人們急速的進入網路時代,享受便捷的同時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網路中的某種不良現象,它利用網路隱蔽性的特點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留言板上的不健康言論進行人身攻擊、謾罵,肆無忌憚的虛假新聞,充斥網上的網路色情。橫行肆虐的黑客。所有這些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網路道德問題。

  網路具有超時空性,它為青少年的人際交往提供了一種立體途徑,這種立體途徑體現互動性、多媒體化,擴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人們都有自己的社會屬性,在網路中青少年的互動漸漸淡化了這種屬性,甚至去除了交往雙方的這種屬性。人們在網路上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人們的交往也表現為符號與符號的互動。在一項調查報告中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上網的人都缺少被監督的壓力,人性中惡的一面在低約束甚至無約束的約束下得到宣洩。青少年網路道德情感的弱化主要是因為網路的高度隱蔽性,青少年網上道德的弱化會直接影響網路的建設,而且這種虛擬世界的道德弱化會影響現實中的道德行為。因此青少年的網路道德教育問題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網路文化與網路道德教育

  網路是虛擬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網上的資訊資源其實是取之於現實,源於現實,服務於現實的,網上資訊資源其實是對現實資訊的重組,相當於網路中的問題與現實中的問題是相聯絡的,是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具體體現,並不是單獨的新鮮事物。也就是說一個人在現實中和在網路生活中的道德品質和素養是相聯絡的,虛擬和現實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因此探討網路文化與道德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因此網路文化的存在為青少年構建了更加艱難凌亂的外在環境,需要青少年在困難面前積極應對,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網路道德水平,青少年要認清網路文化與道德的關係,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網路文化對人類的道德生活有深遠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是雙重的。首先,網路文化它改變著人類的價值體系,並且網路文化還推動著人類活動的科學化、技術化、和知識化,也就是新的物質基礎和科技基礎。網路文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工作方式、生活習慣、交往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促成了新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產生;網民所需要的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質正是網路文化健康發展所追求的目標;各類道德規範的形成豐富了人類道德的內容。其次,網路文化會產生負效應,網路使工作方式改變,體現在運用和傳播中,由於互相之間的隔離會使人們變得孤獨寂寞,導致感情逐漸變淡;網路犯罪的出現呈現低齡化、專業化、國際化等特點,它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在侵蝕青少年的頭腦,傳播不良內容、擷取情報、侮辱他人、侵犯隱私以及利用資訊科技盜竊金錢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

  第二,道德在網路文化的運用、傳播和發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道德是一種社會精神,它是依靠人們所具有的某種內在力量和外在力量而形成,比如信念、習慣和受教育情況,以及輿論這個外在的支撐,所以道德可以推動網路文化的發展。其次,道德對網路文化具有評價和指向功能,評價和指向即用道德評價人們行為的善與惡、應當與不應當的評價判斷,通過評判來推動網路文化的正方向,評判的依據是階級和社會的道德標準,並通過社會輿論和人們的良心加以引導,使其方向不發生偏差。再次,道德的規範和調節功能,也就是說社會整體價值取向對個體的約束,個體之間的約束,以及利用個體自身內化來積極主動地來進行調控。

  三、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的實施

  在傳統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動傳播教育的施教者,通常在道德水準和個人素質方面都可被認為是佼佼者,從質和量兩個方面考慮都具備廣泛實施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的條件。

  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弱,好奇心強,辨真假能力差,容易受到誤導誤入歧途,如果想在網路生活的道路上平穩行進,就需要通過及時和良好的引導。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不是很明確,會對自己周圍的人產生崇拜,可以利用教師的領導者形象言傳身教,掌握德育的領導權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接受教育並且調動其積極性。網路道德教育方式以交談為主,教師要與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不僅體現在地位上的平等,還應該在生活和網際網路中成為青少年的良師益友,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網際網路資訊傳播的新形勢下,青少年網路德育教育從觀念到方法面臨改革與創新的需求。樹立新的網路道德教育觀念;持之以恆的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和教育;解放思想,更新方法,建立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 王經濤.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J].中國遠端教育,2001***2***.

  作者簡介:萬雅青,天津人,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