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3篇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到的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一:

  視訊業務是一種集視訊、音訊和資料於一體的實時、互動式多媒體通訊業務。它具有基本通訊業務的所有共同特徵,同時又是所有基本通訊業務中最生動、最全面、最豐富和最完善的通訊方式。它對網路頻寬的要求較高,是一種典型的寬頻通訊業務。

  一、視訊主要技術標準

  視訊技術標準就是保證視,訊網路整個系統能夠正常工作的共同語言。 視訊系統中常用的標準協議大致可以分為:框架協議、視訊標準、音訊標 準、控制協議、通訊幀協議。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組ITU-T制定了以下標準。

  1.通訊標準;2.視訊編解碼標準;3.音訊編解碼標準;4.資料會議標準;5.其他標準。

  二、視訊業務系統的技術框架體系及發展趨勢

  現代的視訊業務系統是建立在nYJ―T的H.32X系列框架體系之上,在未來幾年內,視訊技術將體現出多種應用協議並存、接入手段多樣的特點。在通訊網中由於電路交換網1SDN、E1、DDN等獲得了較早的普及,因此基於H.320的視訊業務較早地進入了商業化運營,並已經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但是隨著IP寬頻網路的發展,基於H.323的視訊技術以它的開放性與互操作性、普及迅速、系統綜合成本低等特點,正慢慢取代以H.320為基礎的視訊技術,將成為主流。H.323視訊業務代表了視訊業務發展的方向。

  三、視訊業務的幾種實現方式及其特點

  1.PSTN視訊通訊。採用H.324標準的PSTN視訊通訊已很普遍。對於有可視電話需求的普通電話使用者,可以採用這種方式。PSTN可視電話傳輸速率很低,視訊質量比較差,通常8~12幀/秒,一般適合點對點的靜止影象或慢速移動影象的傳送應用,不宜傳送運動影象,不能用於組建點對多點視訊業務系統。

  2.ISDN視訊通訊。採用H.320標準的視訊通訊是目前最基本的用於公眾化運營的視訊業務,能方便地進行撥號與聯網的任何地區建立確定速率的視訊連線,實現點對點的通訊。利用ISDN也可以組建點對多點視訊會議系統,需要多點控制單元裝置的支援。

  3.ATM視訊通訊。H,321標準是針對ATM網路結構的視訊通訊標準和規範。ATM以快速分組交換和統計時分複用的方式進行資訊傳輔,具有很多優點,但由7技術複雜、裝置昂貴,加上ATM的各項標準制定遲緩,未能得到大規模的應用。ATM正在由原來設想的端對端的業務平臺逐漸成為一種支援多種應用的傳送平臺。因此基於ATM的視訊通訊很難再進一步發展。

  4.E1、V.35、DDN專線等基於電路交換網路的視訊通訊。建立在E1、DDN專線等電路交換網路的基礎之上,遵循H,320標準的視訊網路具有穩定性和可靠性高、技術標準成熟、裝置種類豐富、網路線路專網專用等特點,主要用於那些對影象質量要求高,強調穩定性和可靠性的群體,比如軍隊、政府、企業等。

  5.基於p網路的視訊通訊。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發展和寬頻網路建設的規模化,遵循H.323標準的視訊網路逐漸成為發展的主流,這種視訊技術主要是基於TCP/IP技術,可以資料網上迅速部署視訊網路。該技術的主要弱點表現在其所基於e61P網路的QoS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存在網路抖動、包序混亂、網路擁塞等問題,導致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四、構築公眾化運營、電信級的視訊業務網路

  一公眾化運營、電信級的視訊網路應具備的特點

  1.網路結構。電信級的視訊網路一般採用分級分割槽域的網路結構,包括多點控制單元MCU、網守GK、閘道器GW、視訊終端裝置以及將上述裝置連線起來的路由器、交換機等網路裝置。

  2.運營支撐系統。運營支撐系統包括網路管理系統和業務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負責全網MCU的裝置配置管理、監控管理、故障管理;負責全網業務管理伺服器的監控管理、故障管理;負責終端的監控管理、故障管理;負責全網網管的日誌管理和統計分析管理。業務管.理系統負責使用者管理、會議管理、業務管理、計費結算、業務統計分析等。

  3.面向全部社會使用者提供業務。電信級視訊網路既可以為有較多視訊通訊需求的高階使用者提供有質量保證的視訊會議、可視電話,也可以為一般大眾提供成本較低、接入方式靈活的視訊業務。

  4.完善的計費和營賬系統。電信級的視訊業務必須具備完善、安全、便捷的計費和營賬系統,使用者可以預付費、後付費或充值卡充值;該系統還須具備靈活資費套餐的模組化設計,能和運營商已有的電信業務營賬系統充分結合。

  5.具有全網乃至國內、國際統一的號碼資源。電信級視訊網路上的所有會議電視終端、可視電話終端都應指配全網乃至國內、國際唯一的號碼,各種型別終端之間通過撥叫對方號碼,實現多點及點對點的視訊通訊。

  6.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相容性及平滑擴容能力。視訊系統要採用主備倒換、模組冗餘、負荷分擔、資料備份等技術,保證系統24小時不問斷執行,具有電信級的安全可靠性;系統應能夠接入不同廠家、不同介面的裝置。

  二視訊業務對p網路的要求

  1.網路頻寬。視訊通訊是一種對網路頻寬有很大消耗、同時對網路傳輸質量有高要求的業務。自呼叫發起開始一直到視訊通訊結束,必須保證視訊終端到終端之間資料和訊號傳輸高效且有保障,因此要求網路有足夠的頻寬並且要求網路傳輸的穩定和可靠。

  2.網路協議。為了支援市場上主流視訊會議系統產品,網路要支援UDP、Muhicast、RPT、RSVP、RTCP和流分類協議。為了方便Qd配置,三層以上網路裝置最好採用同廠家的產品。要做好防火牆等網路安全裝置的配置,保證有關協議穿過。

  3.網路質量。在IP網路中,骨幹網路路由器或者三層交換裝置必須選用質量較好的裝置,能夠實現穩定的資料傳輸。

  三目前國內主流視訊產品

  目前,國內全面相容H.320和H.323標準的視訊交換系統有華為公司的viewPoint 8000 系列視訊交換系統,中興通訊的寬頻網路視訊伺服器ZXMVC8900。它們都能同時採用E1\DDN專線、ISDN撥號,IP網等方式進行視訊通訊,都能夠由系統自動完成不同線路模式的轉換而不需要獨立的外接閘道器GW。

  五、視訊業務的主要應用

  視訊業務可以廣泛應用於遠端會議、遠端教學、遠端醫療、異地會商、生產指揮、遠端監控、遠端排程、應急通訊、會議出租、家庭應用等。

  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二:

  無處不在的物聯網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資訊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維基百科對物聯網的概念是這樣定義的: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射頻識別RFID、感測器、二維碼等,經過介面與無線網路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慧”,可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互相間的溝通和對話,這種將物體連線起來的網路被稱為物聯網。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達到“智慧”狀態。因此,很多物聯網相關的應用也被冠以“智慧”或“智慧”的名號。

  智慧交通:交通擁擠、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環境汙染、能源短缺等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毫無例外地承受著這些問題的困擾。智慧交通使人、車、路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以新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資訊科技日益普及的今天,成為解決城市擁堵問題的最佳方案。在國外,日本的智慧道路系統、歐洲綠色智慧交通、美國智慧駕駛戰略都是智慧交通發展的有效實踐。近年來,電子站牌、動態導航儀、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等智慧交通應用也逐漸走進中國人的生活。

  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汙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統也被稱為車聯網。車聯網不是單一的一個網路或是一個部門,它需要尖端的技術及高效的網路組。首先加強感測器操作,將交通燈、攝像頭、擁堵路段報告及天氣情況等多方因素連線到一起,實現汽車與道路的完美融合。同時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及配合,利用物聯網技術把汽車、道路、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一個互聯互通的網路。

  倫敦以交通擁堵聞名。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就再三表示了對交通問題的擔憂。據報道,奧運會開幕式前幾個小時,倫敦交通量大增,雖然有車輛排隊情況,但並未出現大規模的交通擁堵,這與倫敦的物聯網智慧交通系統密切相關。

  智慧醫療:大醫院人滿為患、社群醫院無人問津、病人就診手續繁瑣等問題都是由於醫療資訊不暢、醫療資源兩極化、醫療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導致,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醫療資訊網路平臺體系,使患者用較短的等療時間、支付基本的醫療費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優質的診療服務。智慧醫療是最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資訊平臺,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裝置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資訊化。

  通過物聯網,醫務人員可隨時掌握病人的病歷資訊和最新診療報告,從而快速制定診療方案;患者的轉診資訊及病歷可以在任意一家醫院通過聯網方式調閱……上述這些場景在智慧醫療體系下將會日益普及,進入人們的生活。

  福建省莆田市以手機為資訊化媒介,搭建起個人醫護、醫患互動、無線診療等環環相扣的“智慧醫療”平臺。市民只需用手機登入“無線城市”,即可輕鬆預約大醫院專家號,省去排隊的煩惱,還可以在手機上檢視個人健康檔案,並可進行症狀自查……

  江蘇省徐州市開發的“健康物聯網”已為全市近800萬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管理各類慢病患者70餘萬人。居民如果想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可以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使用大型智慧體檢機進行檢查,檢查資料通過網路上傳至雲端計算中心儲存並形成個人健康檔案,專家團隊裡的健康管理師會對資料進行分析診斷,從而干預潛在的健康危機,制定相應的運動和保健計劃,通過網路上傳。居民可在家中登入“健康衛士”網站對自己的健康檔案進行查詢,檢視健康管理師的建議。

  智慧家居:無線物聯網技術的出現,給傳統的智慧電器、智慧家居帶來了新的產業機會。物聯網無線智慧家居提供的應用非常豐富,它完美整合了可視對講、安全防範、燈光窗簾控制、空調控制等功能,住戶無論在家還是在戶外都能輕鬆控制家中的燈光、窗簾、溫度,更可以通過系統的場景設定功能,定義離家、回家、娛樂、睡眠等家居場景,一鍵選擇需要的場景,讓生活變得隨心舒適。

  它能夠讓你無論身居何處都能洞悉家中的任何風吹草動。比如家裡自來水管突然裂開,遠在千里之外的你就能立即感知並可切斷水閥,而不至於趕回家時已是遍地狼藉。也可能一次匆忙的出差讓你忘記關窗戶,當你坐上火車聽到暴風雨預報想起這些時,你再也不必焦慮萬分,你需要做的只是掏出手機切換到出差模式,窗戶會自動關閉。

  中國移動已推出首款針對智慧家居的家庭產品“宜居通”,目前已在全國26省開通。該產品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家庭防盜、電器遠端遙控等智慧需求,是智慧家居生活方式的引領者。

  此外,物聯網還有著更加廣泛的用途,遍及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慧消防、老人護理、食品溯源等多個領域。

  個人應用走向雲端

  雲端計算、雲端儲存、雲筆記……不知不覺中,“雲”服務已成為近年來網際網路最炙手可熱的應用之一,雲端計算有望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而隨著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的普及、消費者對科技滿意度的增加,有專家表示,雲端計算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私有云或者說個人雲。

  所謂“個人雲”,是指可以藉助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PC,通過網際網路無縫儲存、同步、獲取並分享資料的一組線上服務。

  個人雲將成為人們運算與通訊活動的中心,個人雲的焦點已從終端裝置轉變為各裝置皆能使用的雲端服務。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使用不同的裝置,而個人雲可以連線個人的自選裝置網路,設定個人偏好,成為個人數字生活的核心。   按照應用型別,個人雲端計算有個人主頁、個人雲端儲存、個人移動資訊管理等服務方式。

  個人主頁服務是通過網路展示個人形象、共享個人資訊、與朋友交流溝通的一種綜合服務。比如,每天在自己的“雲”裡寫文章,讓好友們也經常來自己的“雲”,看看自己寫了些什麼新東西。此外,自己可以隨時備份,等到年老的時候,可以翻看自己年輕時的文字,重現當年的美好記憶。

  個人雲端儲存服務是通過網路上傳、下載和共享個人檔案的一種服務,通常稱為網路U盤、無線U盤等。無論走到哪裡,你都可以通過“雲”上傳照片,家人好友也可以隨時訪問你的“雲”來欣賞裡面的照片。

  個人移動資訊管理服務大多針對移動裝置,提供聯絡人、日曆、記事本、書籤等資訊的儲存和同步服務。

  大資料大有可為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有人提出了“大資料”的概念。從某種程度上說,大資料是資料分析的前沿技術。大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上述是維基百科對大資料的定義不過,《大資料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一書的作者舍恩伯格,在書中引言部分明確指出“大資料並非一個確切的概念”。他用三大轉變描述了大資料的特性:1.“不要隨機樣本,而是全體資料”。“例如一項針對相撲比賽中非法操縱比賽結果的研究對64000場比賽進行了分析,這算不上一個很大的數字,但由於這是過去10年所有的比賽,所以它是大資料。大資料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2.“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 如果我們對於一個事物只有50個數據點,那麼每一個數據點都必須非常精確,因為每個資料點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們有5000萬個,去掉10個,甚至去掉1000個都沒有太大的問題。”3.“不是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我們分析大資料主要為了預測未來‘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更多時候知道了‘是什麼’就足夠了。例如知道流感將會擴散到哪裡就足夠了,我不需要知道為什麼;知道什麼時候在網上購買機票能夠獲得最優惠的價格就足夠了,我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此時價格最低。”

  近幾年來,大資料可謂蓬勃發展,它不僅是企業趨勢,也是一個改變人類生活的技術創新。在大資料的幫助下,警察可以通過犯罪資料和社會資訊來預測犯罪率,部分科學家通過遺傳資料預測疾病的早期跡象。

  雖然大資料目前在國內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其巨大的商業價值已經顯現出來。近期,最能證明大資料價值的莫過於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連任了,一個為奧巴馬競選精心打造的資料探勘團隊讓奧巴馬完勝羅姆尼,最終笑到了最後。

  據統計,目前大資料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資料預計會上漲到530億美元。資料大爆炸下,怎樣挖掘這些資料,也面臨著技術與商業的雙重挑戰。

  4G 初顯端倪

  新一代4G無線通訊技術,是3G技術的後續演進技術,是目前3G上網速度的10倍以上。相比現有的3G網路,它在系統頻寬、網路時延、移動性方面都有了跨越式提高。

  通過4G網路,收看一部250MB兆位元組的標清電影,一分鐘之內可以下載完成,1個多G的高清電影,也只要三四分鐘就能下載完畢。在這樣的速度下,我們已經熟悉的手機上網、手機電視、視訊通話等技術,都將擁有全新的體驗。4G網路可以讓移動中的手機上網速度超越固定寬頻的網路速度,網際網路上現有的各種功能屆時都可以移植到手機上。

  不久前,全國首批建設4G LTE網路服務的家庭社群落戶深圳。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深圳分公司已經在星河時代、黃閣翠苑、永珍天成等5個社群建設面向社群的4G LTE網路,5000多戶家庭率先有機會體驗無線高清網路視訊、互動遊戲、高速上網、視訊通話等豐富多彩的家庭服務業務,成為讓人豔羨的“嚐鮮一族”。

  移動支付生機盎然

  智慧手機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移動支付不是簡單將資本賬戶從PC端或者從實體卡搬到移動終端,而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將帶來整個支付產業的大變革。

  國外,很多網際網路巨頭紛紛爭奪這塊誘人的蛋糕,正式涉足支付領域。近日,PayPal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香港推出最新的刷卡終端,只要將一個藍色的“小三角”插入到iPhone或者iPad上已安裝相應的App,就能將其“變身”成為一款移動的刷卡終端,不僅能刷信用卡還能掃描支票。

  在國內,除了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線上支付先行者,三大運營商、銀行等都在佈局移動支付。比如,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業務主要是通過專業客戶端軟體來實現的。使用者可通過該支付客戶端在手機上使用中國移動提供的綜合性移動支付服務,如繳話費、收付款、生活繳費、訂單支付等,在帶給使用者隨時隨地隨身的移動支付體驗的同時,還可確保使用者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作為一個擁有9億多手機使用者、3億多手機上網使用者的網際網路大國,未來移動支付的市場需求將不可估量。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當人們走進商店購物時,只需掏出手機或提供姓名即可完成支付,擺脫錢包將不再是夢。

  HTML5嶄露鋒芒

  HTML5被業內公認為是近10年來 Web 標準最大的飛躍,將成為下一代的Web語言。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及HTML5技術的日臻完善,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相容這項新技術。

  作為下一代Web技術的代表,HTML5的概念在近些年尤其火熱。HTML5受到垂青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它是富媒體技術的瀏覽平臺。在該平臺上,視訊、音訊、影象、動畫以及與電腦的互動都被標準化,更適合移動終端的使用者體驗。

  另外,HTML5在視訊方面也是具有革命性的。當用戶想在網頁中實現一個視訊功能時,如果在傳統網際網路模式下則必須安裝本地的Flash外掛,而在全面支援HTML5的瀏覽器上,則僅需依託自身的Video技術,無需外掛,就可實現視訊直接播放。

  Facebook、谷歌、亞馬遜作為網際網路巨頭的前期代表,已經率先將HTML5技術應用於各自產品之中,在技術的迅速變革下, HTML5很可能成下一代移動網際網路的“殺手鐗”。

  相信隨著這些技術的慢慢實現和新技術的不斷產生,我們會得到更完美的無線網際網路絡服務。

  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三:

  無線通訊技術將是21世紀全球資訊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期望能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 ,傳統的資訊方式和傳統的通訊裝置 ,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只有無線行動通訊才能滿足這種需要。在各種無線通訊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一種新的無線網路技術——無線mesh網路也逐漸發展起來,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

  無線mesh網路,由meshrouters路由器和meshclients客戶端組成,其中meshrouters構成骨幹網路,並和有線的internet網相連線,負責為meshclients提供多跳的無線internet連線。無線Mesh網路無線網狀網路也稱為“多跳multi-hop”網路,它是一種與傳統無線網路完全不同的新型無線網路技術。這種無線網狀網,可以大大增加無線系統的覆蓋範圍,同時可以提高無線系統的頻寬容量以及通訊可靠性,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寬頻無線接入技術。

  傳統的無線區域網WLAN中,每個客戶端均通過一條與AP相連的無線鏈路來訪問網路,使用者如果要進行相互通訊的話,必須首先訪問一個固定的接入點AP,這種網路結構被稱為單跳網路。而在無線Mesh網路中,任何無線裝置節點都可以同時作為AP和路由器,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可以傳送和接收訊號,每個節點都可以與一個或者多個對等節點進行直接通訊。這種結構的最大好處在於:如果最近的AP由於流量過大而導致擁塞的話,那麼資料可以自動重新路由到一個通訊流量較小的鄰近節點進行傳輸。依此類推,資料包還可以根據網路的情況,繼續路由到與之最近的下一個節點進行傳輸,直到到達最終目的地為止。

  這樣的訪問方式就是多跳訪問。無線mesh路由器可以通過無線多跳通訊,以低得多的發射功率獲得同樣的無線覆蓋範圍。在無線mesh網路中,由mesh路由器互連構成無線骨幹網,這個無線骨幹網再通過其中的閘道器mesh路由器與外部網路如Internet相連。Mesh終端也具有一定的mesh網路互連和分組轉發功能,但是一般不具有閘道器橋接功能。通常,mesh終端通常只具有一個無線介面,實現複雜度遠小於mesh路由器。Mesh終端可以是膝上型電腦、掌上電腦、PDA以及手機等終端裝置。Mesh終端之間互連可以構成一個小型對等通訊網路。mesh路由器和mesh終端之間混合組網

  除此之外,安裝Mesh節點非常簡單,將裝置從包裝盒裡取出來,接上電源就行了。由於極大地簡化了安裝,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增加新的節點來擴大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和網路容量。在無線Mesh網路中,不是每個Mesh節點都需要有線電纜連線,這是它與有線AP最大的不同。Mesh的設計目標就是將有線裝置和有線AP的數量降至最低,因此大大降低了總擁有成本和安裝時間,僅這一點帶來的成本節省就是非常可觀的。無線Mesh網路的配置和其他網管功能與傳統的WLAN相同,使用者使用WLAN的經驗可以很容易應用到Mesh網路上。

  對於所有使用者來說健壯性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實現網路健壯性通常的方法是使用多路由器來傳輸資料。如果某個路由器發生故障,資訊由其他路由器通過備用路徑傳送。E-mail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郵件資訊被分成若干資料包,然後經多個路由器通過Internet傳送,最後再組裝成到達使用者收件箱裡的資訊。Mesh網路比單跳網路更加健壯,因為它不依賴於某一個單一節點的效能。在單跳網路中,如果某一個節點出現故障,整個網路也就隨之癱瘓。而在Mesh網路結構中,由於每個節點都有一條或幾條傳送資料的路徑。如果最近的節點出現故障或者受到干擾,資料包將自動路由到備用路徑繼續進行傳輸,整個網路的執行不會受到影響。

  結構靈活也是Mesh網路突出的特點,在單跳網路中,裝置必須共享AP。如果幾個裝置要同時訪問網路,就可能產生通訊擁塞並導致系統的執行速度降低。而在多跳網路中,裝置可以通過不同的節點同時連線到網路,因此不會導致系統性能的降低。Mesh網路還提供了更大的冗餘機制和通訊負載平衡功能。

  在無線Mesh網路中,每個裝置都有多個傳輸路徑可用,網路可以根據每個節點的通訊負載情況動態地分配通訊路由,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節點的通訊擁塞。而目前單跳網路並不能動態地處理通訊干擾和接入點的超載問題。因此選擇經多個短跳來傳輸資料將是獲得更高網路頻寬的一種有效方法,而這正是Mesh網路的優勢所在。在Mesh網路中,一個節點不僅能傳送和接收資訊,還能充當路由器對其附近節點轉發資訊,隨著更多節點的相互連線和可能的路徑數量的增加,總的頻寬也大大增加。

  Mesh 網路在家庭、企業和公共場所等諸多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家庭中,Mesh技術的一個重要用處就是用於建立家庭無線網路。家庭式無線 Mesh 聯網可以連線臺式PC 機、筆記本和手持計算機、HDTV、DVD 播放器、遊戲控制檯,以及其他各種消費類電子裝置,而不需要複雜的佈線和安裝過程。校園 WLAN 的規模巨大,不僅地域範圍大,使用者多,而且通訊量也大,學生會更多地使用多媒體;二是網路覆蓋的要求高,網路必須能夠實現室內、室外、禮堂、宿舍、圖書館、公共場所等之間的無縫漫遊;三是負載平衡非常重要,由於學生經常要集中活動,當學生同時在某個位置使用網路時就可能發生通訊擁塞現象。

  解決這些問題的傳統作法是在室內高密度地安裝 AP,而在室外安裝的AP 數量則很少。但由於校園網的使用者需求變化較大,有可能經常需要增加新的 AP 或調整AP 的部署位置,這會帶來很大的成本增加。不僅易於實現網路的結構升級和調整,而且能夠實現室外和室內之間的無縫漫遊。採用無線Mesh 組網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理想方案。如果要對校園無線網路拓撲進行調整,只需要移動現有的Mesh 節點的位置或安裝新的Mesh 節點就可以了,過程非常簡單,安裝新的Mesh節點也非常方便。而無線Mesh的健壯性和高頻寬也使它更適合於在校園中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