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每一章讀書筆記作文

  普通人如能學會在生活中放低自己,也會減少錯誤,受益良多。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絕聖棄智——道德經讀書筆記摘抄及讀後感賞析:

  【摘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化棄慮,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

  【現代漢語解讀】

  領導者不佔據道德高地,拋棄聰明巧智,百姓就會得到百倍的利益。不費很多心思去教化、算計群眾,利用計謀去管理百姓,百姓就會慢慢變得善良、孝慈。不使用精巧別緻的東西、放棄能帶來大利益的東西,就不會有盜賊。這三種境界,寫成文字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找出原因歸屬:看到事物的本質,保持質樸的本性,減少自己的私心和慾望。

  【讀後感賞析】

  老子要求領導者一定要放低自己,聖與智都是虛幻的名利,不要總是想著別人稱自己聖人,不要總覺得自己很聰明。當人做到領導的位置之後,容易出現什麼樣的問題,這是老子特別看重的。老子強調,以出世的狀態做入世的事。要求領導者放棄追求虛幻的名利,實實在在做好本職工作,造福天下蒼生。

  然而,歷史上,正面的例子不多,也許只有漢文帝、漢景帝算是比較好地執行了道家治國理政的思想,實行無為而治,國力迅速恢復,百姓富裕。反面的比比皆是,即使歷史上的名君,多數是主動作為、過度作為。如漢武帝,征伐匈奴,開疆拓土,表面上取得了豐功偉績。然而,由於他過度地使用武力,造成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好在他晚年幡然醒悟,承認錯誤,頒發《罪己詔》,調整了國家政策,但漢朝由強盛到衰落的步伐已經啟動。

  歷史上很多聰明的皇帝屬於妄為、胡作非為的皇帝。宋徽宗算是一個典型。宋徽宗的人很聰明,他的藝術成就也很高。在中國歷史上也算得上頂尖藝術家了。可是他當上了皇帝之後,竟然還熱衷於各種虛名。他總覺得自己是聖人,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每當天下有祥瑞出現時,他都很高興,並給予發現者重獎。上有所好,下必趨之。於是老百姓也配合其造假,每年都出現各種祥瑞,如黃河清、禽產鳳凰、牛生麒麟等大量“祥瑞”,更有不少自稱身懷道術的道士進言稱宋徽宗是天上的神仙。到最後,宋徽宗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昊天上帝元子,為大霄帝君。皇帝熱衷於玩各種虛名,卻無心國事,他自己身邊自然也聚集起一批投其所好的狐朋狗友,朝廷裡奸臣結黨,朝政混亂黑暗,結果國力江河日下,最後遭遇靖康之恥。他不僅自己的晚年過得生不如死,還連累大宋的皇族,百姓跟著遭殃。

  “絕化棄慮,民復孝慈”,這是依據郭店楚簡。通行本為“絕仁棄義,民復孝慈”。楚簡的可能可能更接近老子的原意。化,教化民眾,就是領導者不要總想用技巧去管理,抱著教化的目的去教化。慮,思慮,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去不斷思考策略。

  領導者應該放下自我,要按照大道做事。自己先提高修養,老百姓也就自然而然向你學習,逐漸有了孝慈之心。作為領導者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事情,只需要先做好自己,再去影響他人。不要抱有教化的功利心去教化百姓。不帶強烈的動機、企圖心,要隨緣做事,讀後感是老子的本意。老子這裡仍然要求無我利他,放下為了自己的名譽地位而試圖教化,放低自己姿態,坦然為大家做好事,百姓就會跟著你變得孝慈。老子這裡並不是反對教化,而是反對抱著教化的目的去教化。在道的層面做事,你的一言一行就是教化。老子寫道德經的目的就是教化領導者。身教重於言傳,自己首先能夠做到,老百姓自然會跟著做到;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想做的事,不要強迫百姓做到。國家治理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的身教比嘴上的說教重要得多。家長自己天天打麻將,不能要求孩子天天學弟子規。

  當領導者不去追求那些工巧精美貴重的東西時,老百姓也就自然不會去追求它,願意過簡樸的生活,那麼百姓也就沒有必要去做盜賊了。公司中,領導以真誠之心做事,員工自然也會以真誠之心工作。讓老百姓做到盜賊無有,領導者就要放棄蒐羅那些珍貴東西的想法與行動。這是實現盜賊無有的方法。皇帝喜歡珍寶,臣子們也會跟上,上行下仿。

  素,沒有染色的絲。見素,指看到事物的本質。抱,保持。樸,未經雕琢渾然一體。少私寡慾,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大猩猩從來都是搶著吃,很少相互幫助,人類進化過程中,發現互助更有利於群體的發展,這個品性在大腦皮層中遺傳下來。人類既傳承下來了私心,也同時傳承了互助利他的品性。有了互助利他的品性,所以人類能夠區別於大猩猩,組織起更大群落組織,增強了抵禦逆境的能力,領導者能夠帶領大家一起進入安靜、祥和、積極進步的狀態中。人類天生就有私心的一面,若領導者能夠剋制住這些人性的弱點,就能夠帶領員工們建立一個好的公司文化,這個組織就會越走越遠。

  絕學無憂——道德經經典名句摘抄及讀後感賞析:

  道德經經典名句:絕學無憂。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饗於大牢,而春登臺。我獨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如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獨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獨悶悶呵。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漢語解讀:

  拋棄一切學問,人生就會快樂無憂。恭維與呵斥,能有多少差距呢?美好與醜陋,又有多大差別呢?人們所害怕的東西,那個東西也會害怕人的。悟道之人心胸寬廣,好像沒有邊際一樣!一般人喜歡像神一樣享用著百姓供奉著太牢的感覺,就好像春天裡登臺接受祭祀一樣。我淡泊名利,不露痕跡。像嬰兒還沒有學會笑時那樣純粹。飄忽不定,好像沒有歸依的樣子。一般人都想著自己的財產有餘,而只有我則給予別人。我好像只有一顆愚蠢的心。一般人喜歡站在光鮮亮麗的地方,而我願意獨居昏暗處。一般人明察秋毫,而我願意糊塗。聖人的品性深遠得像大海一樣,寬廣得好像沒有邊際。一般人做事都有他的目的,而我卻單獨保持質樸。我與其他人不一樣,我更加珍重道。

  道德經讀後感賞析:

  絕學就是不要一切學問,什麼知識都不執著,人生只憑自然。佛教中相對應的一詞叫“無學”。修道成功,到達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難都解決了、看透了,“絕學無憂”,無憂無慮,沒有什麼牽掛。知識分子喜歡鑽牛角尖,丟開書本,總是很難。“讀歷史而落淚,替古人擔憂”,會生氣,會落淚,這是讀書人的毛病。

  唯,答應,也可以理解為恭維,唯唯諾諾。訶,呵斥。批評你的人,往往是幫助你的人;而當面誇你的人,可能是背後害你的人。

  不要過分執著於名相,美好與醜陋往往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相比較存在的,條件一變,美與醜就發生變化。老子告訴我們要用端正公平的視角看問題,社會潮流的背後往往都帶著虛幻的東西。領導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名聲、形象上,管理的境界就降下來了。作為領導者心裡一定要十分清醒,不去追求那些浮華的東西。

  這裡講的是第三層的管理境界,即“其次,畏之”。管理者讓別人害怕他,以恐嚇、高壓的手段管理員工時,其實他自己也是害怕員工的,這是他心虛的表現,其實他的內心也是恐懼的。如元朝的蒙古統治者就採用高壓的統治,讓老百姓害怕,其實他們自己心裡更害怕。但這種高壓政策很快造成了農民起義,元朝統治者只能北逃。一個公司太多的考核、檢查,就是管理者不自信的表現,這樣的公司往往做不長。

  望,意指邊際、遼遠。太牢,古代同時使用豬牛羊三種祭品的祭祀,是等級很高的。饗,享用供品。春登臺,春天的祭祀活動。兆,徵兆。一個高明的領導者,他們的心寬廣沒有邊際,根本不在意外在名相。而一個平常人,特別在乎各種名譽、形象、外表等虛幻的東西,把自己搞得像神一樣享用供奉。

  咳hai,嬰兒笑。累,飄忽不定。嬰兒還不會笑的時候,是最純真的狀態。回到嬰兒的狀態,就是修行,放空頭腦,沒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相當於睡眠。保持孩童狀態的老人更容易長壽。

  遺,讀wei,也作饋,給予的意思。一般人都是為了自己的財產有餘而不斷地多撈取,貪官就是如此,貪得無厭。而聖人強調的是給予。

  鬻,本讀yu,這裡讀shu。昭,明亮。昏,昏暗。察察,特別精明,審查別人的缺點,挑剔別人的毛病。悶悶,不在意。沒有悟道的人把光亮集中到自己身上,讓自己高大光彩,顯示自己。不好的領導者,對自己彰顯功勞,把功勞據為已有,對別人叫是挑毛病。讀後感互相挑毛病,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孩子在幼兒園時就是喜歡挑其他小朋友的毛病。作為普通人,有這個毛病倒還可以理解;但作為領導,則非常不合適,你已經是領導了,部下有出息,光鮮亮麗的時候你應該高興。與部下爭名爭利,得到的結果是讓部下失望、不合作、消極對待。

  沕,深遠。望,遼遠的邊際。頑,沒有被劈開的木頭。鄙,人們居住的單位,鄉村的意思,後引申了質樸。華為的任正非經常被人稱道,他被拍到在機場打出租車,和同事一道乘機場擺渡車,和員工一起在公司的食堂排除買飯,等等。這位超大型企業的老闆不搞特殊待遇,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特別受到公司內外的人尊重。

  食,吃,這裡是用的意思。母,女性,在道德經中反覆出現,用以比喻天地的本源,也就是道。大道,就是為眾生做事。

  這一章裡,鬻人、眾人,都是指沒有悟道的人。而我,則指悟道的人,並非指老子自己。很多人把“我”誤解為指老子自己,認為是他標榜自己,這是很大的誤會。

  孔德之容——道德經經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賞析:

  道德經經典名句: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道德經釋義解答:

  大德的運動,完全是按照道的規律執行。道生成萬物的時候,太深遠微妙無窮。道雖然深遠、深奧,但還是有跡可尋。深遠微妙的道啊,其中有物。深邃幽暗的道啊,其中有精。其精是真的,有著不變的東西。從今天到古代,其規律一直沒有改變過,使萬物都順著道的理念生長變化。我是怎麼知道每一件事物的成長規律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道德經讀後感賞析:

  這一章闡述的是老子的宇宙觀,即這個世界是怎麼形成的。本章講的是天之道。

  孔,意為大。容,意為運動。道是世界內在執行規律,德是根據道制訂出來的行為規律與法則。老子在道德經中主要講道。道是領導者必須懂的,德是領導與員工都必須遵守的。道是原理,德則是操作手冊。不學道,就不知道德從何而來,德就會被質疑。

  通行本中把“沕”改成“忽”,通常被解釋為恍恍惚惚,模糊不清。這個詞的《道德經》中多次出現。帛書甲乙本中都是“沕”,微妙、深遠的意思。象,事物的表面顯現,如天象。中醫中的藏象學說,就是通過面板等外部器官的表象探索內藏器官的疾病。

  幽,深遠。冥,暗。精,構成我們世界最基本,最精微的物質。中醫中的精,可以理解為DNA,精氣。精能夠形成物質,物質形成世界的象。讀後感·信,理解為誠信,不變的規律。老子認為道中有精,是一種萬古不變的規律,精形成物體,然後進而形成我亽看到的世界的象。這是老子的世界觀。其實老子的看法與現代的宇宙觀極其相似,我們的世界首先從一個點開始的,通過宇宙大爆炸形成我們現在的宇宙。

  父,也作甫,事物的開端。老子認為從古至今,所有的萬物都是順著道的理念生長的。老子認為首先有信,然後形成精,再形成物,後形成象,這四個層面都包括道里面。這是老子的全息理論。我們現在知道的生命形成的過程,也與老子講的事物形成一致。首先有受精卵、然後形成胚胎,再形成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