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研究論文

  物理教育研究是基礎教育研究的重點內容。物理教育在教育總目標和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要實現對人的培養,使學生全面瞭解物理學的內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探索高中物理教育》

  摘要:多數高中學生認為物理難懂難學。原因是多方面的。高中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以及物理這一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數學解題能力都比初中有較高要求,學生能否在較短時間內適應高中學習,是能否提高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

  摘要:物理;教學;興趣

  現就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學談談本人的體會:

  1.注重物理概念教學

  高中物理概念敘述精準嚴密,概括性極強。不少學生雖然概念背的滾瓜爛熟,但卻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導致不能用概念指導自己正確做題。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將物理概念講清講透,注重物理概念教學。為此,必須做到:

  1.1 對概念進行解剖

  1.1.1 從內涵與外延剖析概念。概念教學的關鍵是使學生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定義是明確概念內涵和外延的依據。所以,為了找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必須從分析概念的定義入手。例如,力的定義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此即力的內涵。力的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是具有這特有屬性的所有的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核等具體的力,此即力的概念的外延。

  1.1.2 從特徵剖析概念。物理概念因它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質。***1***固有特徵:有些物理概念反映了物質或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這些屬性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只由物質或物體本身所決定。例如,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2***方向特徵:有些物理現象的本質在量的方面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麼描述這種現象的物理概念也具有方向特徵。如力、動量等。***3***過程特徵:有些概念是描述物理物件變化過程,這些概念***物理量***的值與物理物件的變化過程有關。例如,功的概念、熱量的概念、衝量的概念等。

  1.2 概念的類比和辨析是概念教學的深化。概念類比與概念辨析意義相反,是將不同的概念找出其共同的特點,發掘它們間的內在聯絡,從而使學生能在更高一個層次上理解概念的本質。它與概念辨析相輔相成,同樣起到鞏固概念的作用。

  例1:庫侖場與引力場的類比,勻強電場與地表重力場的類比。

  例2:機械振動與電磁振盪的類比。

  物理概念是物理科學知識的基本組元,是物理知識結構的基礎。物理概念的準確建立,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也是發展物理思維的出發點。有針對性的物理概念教學,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科學性。

  2.改變授課方式,加強基本訓練

  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我們教育者需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既要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又要具有創新的思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基本訓練包括兩個方面:運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物理實驗技能的訓練。通過基本訓練可以深化、活化學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識,它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成敗的關鍵在於精選好例題和練習題。精選的例題和練習題,應該有代表性,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有針對性,能針對知識的重點、關鍵和學生的水平;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思維。對學生分清正確與錯誤並靈活運用知識有較大補益。下面談談例題教學與定時練習兩個問題。

  例題教學,不搞"題海"戰術,側重在開拓思路,放手讓學生搞一題多解、一題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記憶和能力。教師在例題課上的講解,是在學生"悟"不出的時候,側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給學生如何針對所研究的問題,應用物理模型、構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複習動量守恆與機械能守恆時,通過小球在圓弧槽中滑下,不計摩擦的例題分析,構造了這類問題的物理模型:***1***不計摩擦,水平方向又無其它外力,系統動量守恆;***2***小球和圓弧槽系統,只有重力做功,無機械能與其它形式能量轉化,機械能守恆。由於重視物理模型的分析,去年高考第五題,學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講物理模型與平拋運動的物理模型結合起來,順利的作了正確的解答。

  精選二課時的定時練習,要求學生按時完卷,教師及時進行批改評分,根據反饋資訊,上好評講課,難度大的題課下解決,原因是評講這類題花時較多,針對性不強,可做好答案,讓有能力的學生自己去鑽研,評講的重點是那些錯誤較多,難度不太大的典型題目。評講側重分析物理模型,因為這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模型錯了,結果肯定不對。對於多數人已掌握,少數學生未掌握的題目,則只進行個別輔導,根據題目的重要程度與考試情況,把答案分別做成"詳解"、"略解"和"一題多解",為學生提供正確的依據,讓他們自己去對照、思考、探索。

  在此基礎上,以練帶講,重點做好以下幾件事,幫助學生縱觀整個知識體系,在頭腦中形成三條清晰的主要線索:***1***力的線索;***2***能的線索;***3***動量的線索;結合知識跨度大的綜合性例題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關於物理的學習方法

  所謂物理學習方法,簡單的說就是研究或學習和應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問題的門路和程式,是方式和辦法的綜合。首先,學好物理要識記、理解物理概念、規律及條件,要解決描述物理問題,就要會對物理問題進行唯象的研究,然後進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規律,再尋求解決的方法。在中學物理課中我們只要注意到參考系、速度、質量、力、動量、能量、功等概念和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等規律,以及時空觀、物理模型、數學工具***向量、圖象、變化率***等在熱學、電學、光學、原子物理學中的應用和分析、解決的方法,就會對此有所體會。研究物理的規律,也要從歷史上看,學會從描述物理過程開始,判斷什麼物理問題說明用什麼物理概念、物理量去描述物體的狀態,用什麼方程可以描繪物體的運動狀況,變化關係,從而可以解決控制物理的問題。如:質點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其時間是描述運動學的物理量,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拋體運動公式,勻速圓周運動公式等,都是我們在研究運動學動力學問題時常常要用到的。從動力學角度看運動學概念、規律能加深理解,能知道它的本質。可見,明確題設的物理情境,理解物理過程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教學過程必須始終貫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這是授之漁和受之漁的根本。

  4.減輕學生精神負擔,變革考試製度

  重知輕能使同學們鑽入了"高分低能"的怪圈,個性得不到發展,特長難以發揮,總是圍繞高考指揮棒游來轉去:凡是考試內容,深挖細究,猜題押寶,填鴨硬灌,反之一略而過,甚至置之不理,純屬應試教育。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我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試方式和新評估模式。

  實行"兩種考試並行,三種活動輔助"的新方案。開卷考試***佔40%***與閉卷考試***佔60%***並行,概念的形成,規律的推導,物理學史實,實驗操作,實踐應用等方面進行面試和開卷考試,可以查閱資料,可以相互研討,但最後師生必須共同講評,這樣面向全體學生,人人積極主動探究,個個動腦思維進取,為進一步掌握高層次科學技術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對於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思維素質的題目進行筆試,試題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穎脫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難度,有區分度,讓每個同學在自己的起跑線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論哪種考試,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淡化分數,使每個同學心悅誠服,歡暢樂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