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級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文化環境研究論文

  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經濟的成功運作,經濟形勢的日漸看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文化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大眾對教育的需求也逐年遞增,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政府投資辦學的國有化辦學體制的運作日顯吃力,國家經濟力量的有限性已成為制約我國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在這種情況下,辦學體制改革的重要性便突顯出來。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辦學,變國有化辦學體制為一主多元的辦學體制已成為時代的呼聲。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地市級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文化環境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地市級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文化環境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在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過程中,文化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針對地市級高職院校的特點,通過對社會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在地市級高職院校體制機制創新中的現狀和文化環境的作用發揮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地市級高職院校如何優化文化環境並以此促進自身體制機制創新的途徑,提出建設性思路和對策,有效促進地市級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的創新。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體制機制創新 文化環境 研究

  1 地市級高職院校體制機制創新的文化環境現狀

  1.1 地市級高職院校的社會文化現狀

  高職院校對社會文化知識的傳承,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但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當代青年很少接觸我國以及地方社會文化,他們更熱衷於流行歌曲、西式快餐以及網路世界。高職生受到生源層次水平的影響,在文化素養上處於明顯劣勢,急功近利的心態使得他們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個人文化素養,對傳統社會文化的認知度比較低。學院作為地方政府公辦的高職院校,高職教育時間短,基礎建設任務重,辦學體制比較單一、管理機制不夠靈活,造成中國傳統文化、地方特色社會文化融入到學院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積澱不夠,氛圍不濃。

  1.2 地市級高職院校的企業文化現狀

  高職院校的文化環境建設要融入更多職業特徵、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人文素養,必須突出職業特色文化,融合企業文化的色彩。學院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為依據,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聯合名企建專業”,實現區域產業發展與學院人才培養相銜接。根據宜賓市酒類食品、機械製造、化工輕紡、綜合能源等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發展趨勢及宜賓市“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的需要。

  設定專業,與五糧液、絲麗雅、天原等地方大中型企業緊密合作,逐漸形成了以釀酒、製造、物流、化工為主體,符合區域產業佈局和社會需求的專業結構。但學院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重視與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培訓、技術轉化,忽視了企業文化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利用企業文化培育學生職業素養還做得不夠深入。

  1.3 地市級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現狀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以師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為核心,具有特色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共同參與的各類文化活動和文化設施為表徵的。當前,高職院校普遍還比較年輕,其文化環境建設還存在一些大問題,比如管理者思想認識不足,只注重物質投入;與企業文化銜接不緊密;管理模式以招生、教學、就業為主,忽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等。

  2 文化環境對地市級高職院校體制機制創新的作用發揮

  2.1 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

  環境塑造人,環境改變人。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優秀的文化環境是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的沃土。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理想和利益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國傳統文化和地方社會文化中有很多極具價值的人文思想,能促進人們道德品質的完善。企業文化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職業能力,培養競爭意識、團隊意識等方面能發揮很好的作用,讓學生儘早形成職業品質,適應社會競爭環境。   2.2 促進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

  高職院校應始終把建立一套科學、規範、穩定的規章制度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形勢的發展進行創新。制度文化作為高職院校文化環境的重要內容之一,將以其導向、塑造、激勵、凝聚功能在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中發揮作用。制度文化環境一旦形成,有形管理成為無形管理,在循序漸進中不斷完善。高職教育培養的技術人才大多從事團隊工作,在組織紀律性、操作規範性、技術穩定性、勞動效率性上有高要求。由此,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並實施一套完整嚴格的規章管理制度,形成嚴格的高效管理體系來促進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機制創新。

  3 地市級高職院校體制機制創新的文化環境優化對策

  地市級高職院校文化環境建設主要體現將社會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融為一體,融入到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過程中,通過校園新風建設、職教文化建設、文明氛圍營造等載體來實現,以期形成具有濃郁職教氛圍的文化環境。

  3.1 提高對社會文化的理性認識,突出區域品牌特色

  報告中提到:“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教育要在學生中大力開展社會文化教育,培養出既能夠適應現代高技術快速發展,又具有深厚中國文化底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社會文化可以教化社會成員、規範人們行為、保護社會認同、凝聚社會共識、促進社會發展,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生動教材,要充分發揮其功能,更好地發展高職教育。宜賓市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是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勤勞的宜賓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獨具特色以“五糧液”為核心的宜賓白酒文化、大江文化、哪吒文化、三國文化、茶文化、食文化,李莊抗戰文化等,形成了宜賓文化特色體系。職業教育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因此,作為地市級高職院校,學院立足於實際,理性提高認識,辦學專業覆蓋地市主要行業和產業,依託五糧液股份公司、普什集團、安吉物流公司、天原集團等知名企業建設重點專業,確保培養的人才適應區域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3.2 加強育人硬體環境建設,突顯地方文化特色

  建設具有特色的硬體環境,可更好的發揮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學院在校園環境打造上以“鼎承大同,缽傳天工”的校訓為基本思路,以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底蘊,體現宜賓地方文化特色為主要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各種文化元素,實現建設“人文校園、綠色校園”的目標。建設中十分重視與地方特色文化結合,與職業教育結合,與學院的實際結合,通過十多年的建設,逐步建成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景觀區:工業文明博覽中心、生命之源、中華源流石刻浮雕,大榕樹景觀區,川南石刻文化青石圍牆等,並針對學院古樹較多、綠化基礎較好的特點,正逐步形成宜賓石刻園和三江生態園等特色美麗校園。通過上述育人硬體環境建設,對學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了明顯作用。

  3.3 創新合作,實現企業與學校在文化環境建設的有效聯動

  高職院校要使學生面向社會,適應市場,就必須開拓出新的路子來豐富文化環境的內涵,努力實現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合理融合。通過企業優秀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以此實現企業與學校的有效聯動,為學院營造多樣化的企業文化環境。學院高度重視與行業、企業的廣泛合作,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一定學時的校外“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全真的企業環境中參與生產實踐,讓學生充分吸收企業文化元素。同時,利用職業教育集團的有利資源,把宜賓市各種行業、各類企業的核心理念引入校園,打造實習工廠、車間基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專業教學室,考工考級場所等,讓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前就能接觸到企業文化。

  3.4 搭建平臺,提升校園文化環境育人氛圍

  一是搭建素質積分管理平臺,實現全員育人的學生管理制度文化。學院以學生在“素質課程、黨團活動、社團活動、環境建設”中的表現為積分節點,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確定積分。構建四大觀測體系,確定十大因子:言行文明、品行端正、誠實守信、守紀守法、熱愛勞動、組織才能、團結協作、身心健康、生活樸實、情趣健康。積分管理系統實行資訊化管理,通過三年多的實踐,形成我院學生的素質教育特色,即“品德優良、身心健康、學習勤奮、文明向上、特色見長”,全院形成濃厚的教書育人、全員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圍。

  二是進行素質教育課程建設與改革,構建基於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素質課程。學院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活動課程化和素質教育課程活動化改革,著力推進“思政課程”、“專項課程”和“特長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全面融入,使“素質教育系統化課程”成為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特長課程中納入了五糧液企業文化、五糧液酒文化、文明禮儀修養、書法創作、文學寫作實踐等具有深刻文化底蘊的素質課程,為促進其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打造學生技能大賽、師生運動會、校園文化藝術節三大文化特色品牌活動。學院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理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培育濃郁的職教文化。每年定期舉辦的師生運動會,科學設定專案,重在團體專案,廣泛提高師生參與面。每年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活動月系列活動,重在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創造,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特長。通過多年的實踐,現已形成了我院三大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