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路心理研究論文

  網路環境的豐富性、多元性、自由性和虛擬性,在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消極影響,造成了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關於網路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

  隨著21世紀社會的迅速發展,資訊高度聚集化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徵, 新一輪的網路技術革命已經悄然完成。網路文化也潛移默化的在日常生活中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網路文化的特點是其獨特的開放型、自由性和平等性。當然,網路文化通過其自身的特點也在向世界上的各個領域快速的滲透,高校也逐漸成為一個網路文化接受、傳播等較為密集的地區。網路文化的這種高度自由化、傳播迅速等特點已經開始全面地改變著高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另一方面,網路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日益顯著。如何在面對網路文化這一新媒介的進入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的成為了當今教育工作著的一大課題。

  一、當前網路發展現狀

  2011年7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 ***CNNIC*** 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4.85億,較2010年底增加2770萬人。如右圖表1是2011年6月網民年齡結構,可以看出使用者年齡在20歲-29歲網民佔到30.8%[1]。由調查資料顯示我們可以知道大學生還是當前使用網際網路的主力軍。網路以其豐富的內容和虛擬性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特別是心理狀態都有較大的影響和衝擊。

  表1 2011年6月網民年齡結構圖

  ***一***網路文化的定義與特點

  所謂網路文化的定義:是指以數字化和資訊化為載體,通過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共同作用為基礎而產生的,此種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網上生活,並且是一種新的社會文化現象。網路文化可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要素。其中物質文化指的是以虛擬世界、計算機等構成的網路環境;精神文化範圍相比之下則比較廣泛,主要是指網路文化內容影響下的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文化理念、道德判斷等;制度文化主要是指與網路文化有關的各種組織方式、規章制度等。

  ***二***網路文化特徵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網路文化具有時間與空間的自由度、在內容上也具有無限的包容性,並且正以其突顯的特徵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網路文化作為資訊時代的新生文化形態而不同於其他所有的傳統文化,具有虛擬性特徵、互動性特徵、技術基礎性特徵、開放性特徵等。

  二、網路文化對大學生心理髮展影響的成因

  ***一***大學生獵奇心理的需要

  大學生剛從緊張的高中學業階段進入了大學學習階段,有充裕的精力和時間去探索熱門的話題和去了解未知的事物和知識,而網路文化在其眾多的特性中具有內容新、覆蓋面廣、資訊快等優點。這也是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方式難以超越的。所以,各大入口網站、論壇等成為了當前大學生第一個選擇獲取知識的工具,網路文化的內容及傳輸資訊的速度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的獵奇心理。使得大學生對網路文化萌發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也使得他們開始更進一步的開拓網路文化資源,也進一步的加深開拓了他們的獵奇心理。

  ***二***大學生急需得到肯定認同的心理需要

  大學四年是一個人從青少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學生最希望得到肯定和認同。但是90後大學生與自己的父母在溝通方面還是很少,往往在其內心精神的需求方面無法滿足於現實生活。網路的出現恰好賦予了他們這樣一個契機。例如說,在一些網站,論壇,聊天室中,匿名帶來的多種身份感可以使得他們毫無保留的在與陌生人聊天中展現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以外的另一面。使得其自身張揚的個性得到釋放。即使在現實中與他人溝通時受到阻礙,也能夠通過網路獲得心理上的補償。

  ***三***大學生個性自由發展空間的需要

  網路是一個沒有地域、疆界和束縛的空間,更沒有統治和中心的地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充分展現自我個性的舞臺。他們希望追求一些能夠體現自我個性的文化,而內容豐富多彩的網路文化正好可以給大學生提供一個隨心所欲,高談闊論的場所,例如一些網路聊天室、BBS、新浪微博等,可以讓大學生們自由設計個人主頁,更新狀態來吸引別人來訪,也可以與來訪人員進行自由交談和溝通,他們可以以通過傳播網路文化等方式來擴大自我認同。

  ***四***大學生拓展人際交往範圍的需要

  剛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在一個新環境中有擴大交際圈的願望,但許多大學生由於自身性格等特點又不願暴露自己。甚至有的大學生有交友的需要,卻又把交友的標準理想化。其中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還存在如傲慢、靦腆、自卑等等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常常會因為找不到知心朋友而苦惱。現在通過網路文化的虛擬空間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不受時空、身份特點等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進行交友。在虛擬世界裡交友的主體都是相互平等的。因此完全可以在不暴露自身的缺點的同時,又肆無忌憚地把對方想象的更加完美。如果在交友時對對方不滿意,則很容易就可以與對方中斷交流。

  三、網路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負面影響

  網路文化是當今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既可以成為資訊和知識的傳播載體,又可以為大學生在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中提供一個新平臺。90後大學生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網路文化影響最普遍的一個群體。越來越多的網路文化以及衍生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當然其中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以網路為載體的網路文化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依賴心理。所謂網路依賴:是指在無任何具有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上網衝動的行為失控,其中最主要的表現為因為無節制的使用網路而使得個人身體、心理功能受到損害,許多學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虛擬的網路社會幫大學生擺脫了傳統現實社會的管理,給了他們很大的自由度。因此,大學生完全可以不用自己真實的身份來網上進行交友等。倘若其間自己不滿意,便可在不必承擔任何責任的情況下終止自己的虛擬身份。網路文化的互動在情感和感知的要求上與現實社會存在巨大的差異。當在大學生身上同時呈現這兩種互動方式時,由於大學生對直接的面對面人際交往互動還經驗不足時,這兩種人格就很難統一在一個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的大學生身上,往往表現出的現象是在網上交流能力十分流暢,而缺乏在現實中與人直面交流的能力。網路的私密性與現實的複雜性有著巨大的反差,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更願意依託網路與網友交流而極力的逃避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從而漸漸的開始與現實社會相隔離,無法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在大學生必要擁有的自主創造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方面也開始慢慢減少弱;容易使得大學生產生自我封閉的心理而更加沉溺於虛擬世界。造成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孤獨感、抑鬱感、更嚴重的會直接導致生理和心理扭曲。

  ***二***網路文化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網路文化的交流傳播是通過計算機進行文字性的相互交流,這與現實社會中人與人面對面的交往是有很大差別的。由於大學生沉溺和過分依賴於網路,而忽視了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交往。更有甚者會產生對社會交往的抵制情緒,使自己溝通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出現明顯下滑,直至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另外,很多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沉溺於虛擬的網戀,而因此卻忽視了身邊的友情、愛情、親情。將自己封閉在狹小的生活圈子,在情感上封閉自己,最後產生情感障礙。網路的虛幻性還會使大學生學習精力不集中,使得學習效率下降,思維能力的下降,記憶力也會隨之下降。

  ***三***網路文化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方面負面影響。依託網路的匿名性和虛擬性,大學生往往在感染和傳播網路文化的行為上表現出隨心所欲和放縱。這種失控的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大學生出現人格畸形或多重人格障礙。漸漸的開始對身邊的人和事產生一種不信任的態度。不停的想象人類虛假的一面。因而這種不信任和懷疑的態度會逐漸的在現實生活中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容易使他們形成強迫、懷疑、偏執等的人格性障礙。

  ***四***大學生道德觀形成受到網路文化的負面影響。由於網路文化的自由傳播性,在影響大學生道德形成方面也引起了社會的廣大討論。網路文化的傳播方式打破了傳統道德教育的模式,它能夠讓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等等多元化的資訊相互碰撞。與在大學生頭腦裡已經形成的道德觀念又擦出火花,發生碰撞,從而影響了正確的大學生倫理道德發展。網路文化傳播渠道奪取了大學生人生觀、道德觀形成和成長空間,又無法給大學生提供相應的道德情感。在直觀方面,給大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很少,最終使得用來豐富培養道德意志品質和大學生道德情感體驗方面的許多途徑和方法都發揮不了作用。

  ***五***網路文化使得大學生與現實社會的差距感逐漸加大。由於大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因此大學生很容易被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所吸引,當他們在網路文化世界中得到的快樂和慰藉比在現實生活中的快樂多時,他們就會花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到虛擬世界之中。因此大學生每每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敗感時就會使得其更加希望在虛擬社會中尋求安慰。因為在網路世界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絕對主人,在網路文化的虛擬世界中,總有自己的支持者。這樣的不良迴圈很可能使得他們只會尋求虛擬的網路完美人生,而消極地對待現實社會。對現實社會和網路社會產生極大的距離感。這樣就極容易引起大學生個性心理甚至是行為上的消極發展。

  ***六***大學生的思維在網路文化中逐漸地淺薄化。網路時代資訊的高效性,傳播的迅速化使得讓大學生在電腦上只要敲擊一下鍵盤就可以獲得各種他們所需要的資訊。網路文化內容的極大豐富性,讓在校大學生只要開啟需要的網站,就可輕易完成任何一項他所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拷貝、複製、黏貼和剽竊他人研究成果等現象十分嚴重,這無疑會加速導致大學生思維的淺薄化。思維淺薄化必將使得大學生對於專業知識的汲取產生極大的影響,限制住大學生聰明、才幹的正常發揮。使他們的思想和辨別能力受到限制,造成思維的懶惰性,使他們在日常學習、分析和處理問題時對網路產生超乎尋常地依賴,甚至放棄了最基本得獨立思考、獨立思維方法,嚴重的阻礙了大學生創造力的發揮與發展。

  四、網路文化對學生心理髮展影響的應對措施

  作為一種依託網路形成的新型文化形態,不僅僅顯示其現代科技的魅力,開拓了大學生的文化視野,也使得多數在校大學生體驗到了娛樂性。但由於網路文化資訊的複雜性,大學生尚還不能自控,這樣就使得大學生極易受到網路文化中的一些不良資訊的影響。因此,作為社會和高校都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和對策來控制網路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營造良好的網路文化氛圍。

  ***一***大學生應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之所以大學生對網路沉迷是由於大學生的自我放縱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且國內有許多研究者的成果也已經證實了在校大學生心理特點等對於網路更具有依賴性。因此只要我們瞭解了網路文化為何能佔用大學生如此大量的學習和生活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採取更為有效的方法對此加以控制。因此,大學生應該先認識到自己當前得生活,認清自己的需要和要解決的問題。培養從現實生活中尋求需要的滿足和解決問題的出路,更為主動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培養直麵人生的態度,把握好自己的未來人生方向。

  ***二***培育屬於高校的網路文化

  高校首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概念和理念,要利用網路的優勢來積極培育和發展高校網路文化,可以把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問題統一結合起來一起解決,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和有效性,要牢固地抓住網路文化的思想教育的主動權。要與時俱進地加大高校校園網的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門網站,可以邀請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網站主頁,這樣可以隨時掌握住大學生的思想交流情況。要在課外時間倡導主流思想文化,使得高校網路文化的實質內涵突顯出來。要牢牢地將各高校網路文化接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用高校校園網那富有當代高校特色的網路文化來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以此充分發揮網路的服務與育人功能,而能大大減少大學生花在不良網站的時間。

  ***三***要切實加強大學生對 網路 文化的辨別能力

  高校要在思想上 教育大學生要正確對待網路文化資訊,在平時的課堂教育中要讓大學生充分又深刻地理解網路沉溺的危害性,要教育大學生知道辨別資訊,提高網路自律意識,增強網路道德的自覺性,也要讓大學生自覺遵守網路文明公約,堅決抵制網路文化中那些不文明、不良資訊。逐漸培養出大學生理性的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他們正確判斷善惡美醜和自我保護能力,促進大學生德育全面 發展。

  ***四***要逐步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

  一直以來道德與文化是緊密相聯。當代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與自律教育,使大學生要形成責任與道義、自由與自律的相互統一。網路文化的道德教育還可以通過宣傳網路道德理念、制定網路道德規範來實現網路技術所不能實現的目的。大學生的處事觀念、行為方式在此種網路 環境下要比網路技術、立法的約束力更加深入和穩固、持久。

  ***五***要極大的豐富高校校園文化生活

  首先要努力加強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以此來充實大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可以讓網路成為他們眾多文化愛好之一。要正確引導大學生對待網上和現實中的人際交往,使其把網路中和現實裡的朋友相互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感情豐富多彩的世界。校園文化是一種體現大學生共同的價值觀念的文化形態,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手拉著全體成員,也是一種潛在的觀念力量來讓他們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之後就能夠有正確的甄別能力去尋找健康的文化生活、選擇適合自己的網路文化。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如辯論賽、體育比賽、網頁設計等豐富多彩的課餘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更好的使得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調節、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批評的能力,促使他們在慢慢進步中把他們從網路不良文化中解脫出來。

  ***六***要積極引導大學生養成自我教育和自我 管理的理念

  大學生正確、健康的網路 心理建設不僅需要家庭、學校和 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大學生自身能夠積極地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要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同學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教育 的優勢。學會自我除錯網路心理。首先,掌握行之有效而又正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因此,要多給大學生提供自我實踐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得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引導大學生提高自律能力,正確對待自我,並且不斷完善自我,培育出較高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正確而又充分的利用網路文化資訊,而不是沉溺於各種不良網路文化而不能自拔。其次,要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積極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鍛鍊交流、溝通等能力的活動,大學生也要積極參加各種形態各異、寓教於樂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堅決避開因覺得生活無聊、枯燥而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網路上,要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有用的資訊。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資源,可以以朋輩聊天室等形式來及時緩解壓力,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篇二

  《 探究大學生網路使用利弊 》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飛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網路時代,作為一鍾新興的技術,它為我們帶來資訊的同時,也伴隨產生了很多的問題,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突出的就是網路心理健康問題。我們應採取相應措施,發揮網路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讓他們建立健康網路心理。

  【關鍵詞】網路誘惑; 網路需求; 網路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34-01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飛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它在資訊科技發展的同時,也伴隨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大學生作為網路使用最多的群體,因此而產生的網路成癮等心理健康問題也是最突出的。

  一、網際網路對大學生的誘惑

  網際網路作為學生大學習、生活及工作的工具和交流平臺,為他們提供創新的靈感和資訊,提供了極大的便捷,但同時也有許多消極有害的因素,它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樣,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形式。

  1.網際網路讓大學生開闊了視野。 作為載體,網際網路將地球整個聯絡了起來,他開拓了人們的意識和實踐範圍,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衝出民族、地區和國界的束縛和限制,變成可以隨時交談的朋友,將各民族、國家的文學、音樂、藝術、政治等資訊資源在網路上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共享。網際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式,通過視訊、通話讓我們感覺近在咫尺,同時也將我們的資訊相互交流。因此,網際網路的全球性、多功能性和可視性讓大學生視野開闊。

  2.網際網路為大學生提供張揚的空間。 網際網路上的交流魅力在於互不相見,使用者不需要通過實體的交流就能與他人互動,在交流過程中也不需要現實道德規範的約束,消除了一些人們在現實中的責任感,更大程度上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說真心話的平臺;同時,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人可以恣意張揚自己的個性,不用壓抑在現實生活中受約束的個性和情感,做回最原始的自己;網際網路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抒發情緒的方式,在虛擬的網上可以用另一個與現實中的自己完全不同的身份與人交流,嘗試不同角色給人帶來的刺激,增加了使用者的現實參與感。

  3.網路給大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 作為媒體的網路,實現了人與人之間新的交流方式,其資訊的共享對大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網路交流可自行選擇交往物件,人人平等,他們可以自由發言,沒有階級和民族之分,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選擇交流者,從而產生自我控制感,隱蔽身份的交流讓他們感覺輕鬆安全,這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交流平臺。

  網路的豐富功能,帶來了新的資訊時代,這些功能對大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讓他們的生活走入了全新的空間。

  二、網際網路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網際網路的發展帶動大學生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促使他們上網的重要因素是心理需求。

  1.網際網路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與好奇。大學是學生性格從新塑造的階段,他們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網路上各種音訊、視訊資訊的相互轉換,讓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去認識和接受新的事物,打造創造性思維;但他們的好奇心同時也讓他們有時會可以檢視一些暴力和黃色資訊,尋找刺激。而這些資訊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實現自我,獲得成就感。在虛擬的網路中,人們可以按自己在現實社會中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現實中沒有的成就感和歸屬感;但同時,他們在網路中的剋制力消弱,甚至不存在,更容易表露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如在網路上相互攻擊、自我揭露、收集暴力和黃色資訊等等。對於大學生來說,他們自我意識強烈,更加期待在屬於自己的網路世界裡自我實現,這是一種虛擬的自我實現和成就感。

  3.擴大人際交往的願望。當代大學生的性格張揚,情感豐富,網路交友讓他們的人際交往更迅速和便捷,匿名的網路交友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傾聽的物件,緩解壓力,實現他們的心理需求;但有些學生卻將這種行為變成了現實受挫時,逃避壓力和自卑心理的手段,在網路中尋求忘掉自己學歷、相貌等實際情況的好友,找到滿足感。

  三、構建網路心理健康——預防為主

  網際網路是雙刃劍,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其一但成癮,後患無窮,是很難通過說服教育消除的,因此,要構建健康網路心理,應以預防為主。

  1.幫助大學生樹立理性的網路使用觀。它用好了可以惠澤人類,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但它只是人類發明的一種工具,我們應該掌握這個工具,而不是被工具奴役;網路的世界都是虛擬的,它與現實存在很大的差別;它只是我們廣泛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手段,不應用上網的刺激代替讀書學習的快樂。

  2.加強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對不良網路行為自我控制。通過課堂教育、實踐活動,運用心理學知識讓學生通過自我努力,樹立爭取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有效的自我控制和應對策略,以便能及時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控制上網時間,合理使用網路,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很多大學生把網路當成逃避現實問題的工具,借網消愁。我們要幫助他們制定上網前目標,在上網前先花點時間將上網的目的列於紙上,並估計一下完成紙上任務所需的時間,再設定小鬧鐘,定時提醒,控制上網時間。

  4.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開展多種有益身心的校園活動。在開展的各類校園活動中,讓學生髮掘自己的優點和喜好,在校園生活中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脫離對網路的迷戀,找到真正的歸屬感。

  5.幫助大學生網上優化個性。前面我提到,網際網路是生活的一部分,那麼我們也可以通過網路來塑造學生的個性。理性認識網路,成為網路的主人和使用者,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扮演好自己的網路角色,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並在網路上與人互動,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如何解決問題,並把這些技能運用於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優化自己的個性。

  總之,網路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有利有弊。我們要因勢利導,建立健康網路心理,從正面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讓網路造福於人類,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張信華,李衛星.談大學生的“網路成癮”問題[J].高教論壇,2004,***6***.

  [2]葉新東.網路成癮研究概述[J].心理科學,2004,***27***.

  [3]金鵬,林暢.大學生上網成癮的問題研究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

  [4]馮國雙等.國內大學生網路成癮研究進展 [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4,***6***.

  [5]葉新東.網路成癮研究概述[J].心理科學,2004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