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教育創新論文
創新教育無論在小學還是中學教學中,都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課題之一,更是新世紀以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的使命,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也同樣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學化學創新教育的探索與思考
摘要:本文探討了影響創新教育的主要因素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策略,概括總結出:鑄造一支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關鍵;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基礎;加強制度建設是保障。
關鍵詞:創新教育;創新型人才;創造性思維;學生;主體性
由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的過程,因此,小學、中學和大學不同的階段,對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的目標不盡相同。其中,對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中學階段教育的關鍵。然而,現實教學實踐卻告訴我們,長期應試教育的模式嚴重製約著教育創新。
一、影響創新教育的主要因素
1.鑄造一支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關鍵
教師的創新教育能力制約著創新教育的發展。正確認識和估量學生的創新潛能,是教師尊重和重視學生的創新性,並進一步挖掘和培養其創造潛力的認識基礎。教育物件的多變性與差異性決定了教師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性勞動。但是,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教師,常常是按照某種常規或程式周而復始地從事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並不帶有明顯的創造性特徵,因而工作平平、無所建樹。我國現階段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21世紀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學生的創新品格、創新才能需要教師的創新型教學來培養。
教師教育觀念的相對滯後影響著創新教育的發展,對創新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策略、方法、評價手段等知之甚少。師道尊嚴的觀念,使學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有利於規範學生行為的同時,也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性。教師認識上的偏差必然導致平日裡不在意學生富有創意的設想、舉動,尤其那些文化課成績平平的學生,教師的一聲呵斥、一個冷眼甚至於視若無睹的疏忽,都有可能澆滅其幼稚心靈閃爍的創新火花。
2.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基礎
實施創新教育,要求學校從傳統的封閉性教育模式向現代化開放的教育模式轉變,摒棄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積極創設健康有序、寬鬆和諧、開放搞笑、激烈上進這樣一種有利於開創性人才脫穎而出的育人環境。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學生入學之初,無不對學校充滿了無限的神往,將學校比作知識的殿堂、成才的搖籃,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就會有不少學生對我們的學校產生某種畏懼感,認為生活枯燥乏味,很多未做完的“五彩夢”化為泡影。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學生對學校、教育都不再感興趣,還談什麼創新教育。創設高品位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建立嚴格的校風、謹嚴的教風、寬鬆的學風已成為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
3.加強制度建設是保障
實施創新教育,必須首先實現教育轉型,即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從模式教育轉向多樣化教育,從沉悶僵化的教育轉向生動活潑的教育,實現上述三個“轉向”,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往社會對學校,學校對教師,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側重於對成績的認定,實施創新教育就必須摒棄這種舊的評價模式,建立一種全新的評價模式,考試製度的改革包括課堂設定、課程標準等方面均需重構,其中,考試製度的改革是關鍵。
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策略
1.合理運用環境的意識,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最大外部動力。個人的精神和道德建構慾望與目的的模型,都隨著社會構成的每一次變化而變化。因此,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歷史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而教學目標就是把歷史的需要轉化為個人的需要。
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教師要使學生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在21世紀能否實現偉大的復興,其關鍵是民族的創新能力,而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強弱,要取決於作為創新主體的青年人的創新能力,要教育學生樹立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應讓學生認識到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不僅是比誰的知識掌握得多,更需要比誰的創新意識有緊迫感。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通過具體事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講授“化肥”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人類糧食的問題,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如果按照傳統的思維方法要增產糧食,就要增加化肥的產量,而化肥產量的增加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就會造成更多的環境汙染,從而又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因此要解決人類的糧食問題,只靠增長化肥的產量不行,而應另找出路,這就需要人類的創新,而現有的生物技術和轉基因工程應該是一條新的途徑。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上討論解決水汙染、空氣汙染和新材料等社會問題。通過這些討論使學生形成創新的內驅動力。
2.創造有利於教師創新的環境
創造一種寬鬆、民主的教育環境,首先要解放教師。解放教師並不是指教師可以隨心所欲,而是指學校應把教師從繁重的無效勞動中,從封閉的教室裡解放出來,幫助他們走上一條高效高質的教學改革與創新之路。
學校應給教師“鬆綁”,即不下達升學指標,不按學生名次評價學生,不搞課外補課。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是“一桶水”還是“半桶水”,還是“汙水”,是“新水”還是“舊水”,是“活水”還是“死水”,看一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3.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
創新可以形成新概念和新事物。因此,要造就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應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德國的戈特弗裡德·海納特提出:“教師凡要促進他的學生的創新力,就必須在他的班上倡導一種合作社會一體的作風,這也有利於集體創新力的發揮。”而現在的課堂教學一般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即使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絕大多數學生也是按教師課前設計好答案,並要求學生的回答也應與其相同,否則可能會被認為是錯誤的。這種課堂氛圍很不民主,其實質是不讓學生髮表意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尋找不同答案的積極性,從而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化學教學中,必須改革這種不民主的課堂氛圍,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觀點。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自由自在、海闊天空地去想象,去思考;要解放學生的嘴巴,給學生以發表不同意見的自由,特別是質疑的自由;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多做實驗,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想中做,在做中想;要解放學生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個性;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觀點和方法,即使不切合實際,教師也應該肯定學生敢講自己觀點的勇氣。如果不給學生一個民主的氛圍,學生一般是不會或不敢提出與課堂主題關係不大的問題,其思維也不易發散,更不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可以認為,沒有民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4.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
不同的教育觀點和目標,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獲取知識為目的的應試教育勢必會採取“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就表現為以教師為中心,因為,教師的知識要比學生多,教師的教學是把自己所掌握的指導毫不保留地交給學校。“教師教,學生學”是知識傳遞的最快方式,但這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效果甚微,由於學生不理解知識發生的過程,得不到獲得知識的情感體驗,因而壓抑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啟發式和討論式,就是在教學中允許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提供知識的產生背景和相關問題,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從多個角度學習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使學生遵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這一迴圈往復學習知識、探索知識的過程。在化學教學中,很多內容卻可以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5.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目前,中學化學知識中重知識輕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的培養仍是主要矛盾。近幾年來,考試中客觀性試題分量逐漸增大,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更不注意學生的自由發揮。例如,多數化學習題偏重於單相思考求得唯一答案,這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發展,解題方法模式化,形成思維定勢,使學生思維狹窄,在條件變化時缺乏應變能力;不注意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滲透,學生的知識孤立呆板,不能融會貫通,而且學生所學的知識主要是通過做習題來鞏固的,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差。而語言是思維的武器,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靠它來對事物進行間接的和概括的認識的,動手實踐則能直接刺激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所謂發散式求異是一種從多方面推測、假設和構想中“探視”答案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是創造性活動的先導。求異創新的願望越強烈,獨立思索的熱情也就越高漲。在學習中,表現出不滿足於一般的間接傳統的觀念演說式的實驗,現成的理論模式及陳舊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喜歡獨闢蹊徑,提出新見解、新思想,謀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一題多解”是常用的也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有效方法。例如,物質鑑別方案的設計:鑑別Na2CO3,HCL,BaCl2三種溶液時,可用加試劑多步鑑別法,一種試劑一種鑑別法,也可不用加試劑,被鑑別物質相互鑑別法,它需要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些方法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養成求異的習慣,使求異思維得到訓練。
當然,實施創新教育不是簡單輕鬆的話題,也不是隨著人人的意願一蹴而就,它涉及面廣,需要社會各界與教育界聯動。“臨淵羨魚,莫如退而結網”,只要努力去做,就定會把一個嶄新的教育呈現給21世紀。
參考文獻:
[1]肖蔚.開放型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1***Z2***
範文二:中學化學創新教育的初探
21世紀是創新知識的世紀,教育、特別中學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建立創新思維的關鍵。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中學教學、素質教育中創新意識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創新人才是學校教育的目標,各科教學都要貫穿創新人才的培養,都要開展創新教育。為此,我對化學創新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並努力探求解決途徑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創新的動力源泉。
1、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當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教學氛圍,即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不是單向交流,而是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這樣就有利於消除上課過於拘謹的場面,有利於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在這個氛圍裡,學生才會勇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意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發揮。
2、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個別人對事物或某種現象產生了好奇感、驚奇感,從而導致了重大的發明創造。瓦特對蒸汽衝動壺蓋好奇發明了蒸汽機,巴甫洛夫對司空見慣的狗流唾液的現象感到好奇,通過探索,終於創造了高階神經活動心理學。
例如,學習“鹽類水解”時,首先提出酸溶液pH<7,鹼溶液pH>7,那麼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許學生馬上會回答,但通過實驗後,學生感到很詫異,為什麼結論與自己不一樣,為什麼這些鹽溶液會呈不同的酸鹼性?於是促進了學生積極思維,探索新知。
二、培養創新思維
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創造活動中往往具有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而思維的“發散”是創造思維的基礎,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實驗教學要創設開放式的創新環境。
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從化學自身特點來看,化學實驗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使理性的化學充滿樂趣,這是許多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的直接原因。但是不少學生往往停留在對實驗現象的感知興趣上,老師特別要注意在保護這種興趣的同時,把學生看熱鬧的好奇心引入分析現象本質,結合啟迪思維,理解概念,掌握規律,產生更高層次的興趣。在開放式的實驗環境中,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課程和興趣,在實驗室找到所需的器材,製作、拼裝和研究一些課題,如學生在研究生鏽的鐵釘放入稀硫酸中的實驗中發現,剛開始生成的溶液變為黃色,但放置一段時間後,顏色發生了改變,然後在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沉澱的顏色也並非紅褐色,學生大為不解,老師在這種時候啟發學生一步步的分析原因,分析與課本上的現象不同的根本原因,最終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2、創設情景。
創設情景的目的是讓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一種激情情境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設情境的途徑可以是提問、展示事實、播放錄影、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
演示一個趣味實驗來創設情景***邊講邊操作***:在燒杯中放入適量蔗糖,加入少量水潤溼,倒入一種無色透明油狀液體,攪拌。讓學生觀察現象並用大螢幕示文字表述:①看:蔗糖逐漸變黑,體積膨脹***為什麼***;②摸:燒杯壁發熱;③聞:有刺激略帶酸味的氣體***什麼氣體***。***問***這種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是什麼呢?
利用學生進入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之中並積極思考的有利時機,教師及時展示教學目標,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有利於學生將已經激發起的學習熱情、定向思維與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之間建立起有機聯絡,從而保證教與學雙方在情感上和目標上的一致。
三、培養創新技能
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周密精確的觀察是一切科學實驗、科學新發現的基礎。實踐能力是將創意付之實現的精心設計和勇於實踐的能力的總和,是創意和創新的橋樑。培養實驗觀察能力,要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最好是增加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從實驗觀察、實驗操作不同視角去仔細觀察,善於發現共同現象和不同現象,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實踐,領“創新”成功的滋味。
四、培養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
中學生抱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重理輕文態度的人很多,事實上,據國內外研究,人文科學有著培養人的創造力、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激發靈感的作用,而如果侷限於某一專業領域,往往會形成模式化的思維定勢,難有創新。另外,消極和錯誤的人文精神也會阻礙、壓抑創新活動,略舉幾例:牛頓晚年相信上帝而無所作為;近代化學之父道爾頓在榮譽和成就面前失去了冷靜和謙遜,最終發展成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人等。所以要摒棄“槍打出頭鳥”的儒家中庸之道,“天不變,道亦不變”的保守意識,聽天由命的宿命論,“順者昌,逆者亡”的權威心理,與世無爭的無為思想等。
美能激發創新意識。愛因斯坦說:“我的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於音樂的啟發。”所以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化學中美育主要有化學物質美***如五顏六色的化學物質***、化學結構美***如金剛石、石墨、硫酸銅晶體***、化學變化美***如指示劑變色,沉澱生成等***、化學實驗美***如各種精美化學儀器等***、化學用語美***具有簡潔準確特點***等。
綜上所述,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改進實驗以增強可視效果、簡化操作或消除環境汙染等,可將某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設計、修改、完善,不但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熟練基本的實驗操作,掌握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而且有助於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化學教師應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有關創新教育學說,使之與化學教學有機結合,並創造條件,揚已之長,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通過多種途徑開發實驗,找出其能力培養的生長點,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出不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