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樂器的發聲原理

  弓弦樂器顧名思義:由弓與弦組成的樂器,是以弓擦奏琴絃而發音的弓奏弦鳴樂器,所以又稱為拉絃樂器,大家知道弓弦樂器的具體發聲原理是怎樣的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弓弦樂器發聲原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弓弦樂器的具體發聲原理

  是應用琴弓上的弓毛磨擦琴絃而發聲,演奏者將弓與弦放成直角,再以適當的速度和壓力拉動琴絃使琴絃振動。改變拉弓的速度或壓力,可以改變振幅而使音量產生變化。至於音高的變化,則是靠左手按弦,改變琴絃的振動長度而達成;而其音色的控制,主要取決於弓法***運弓技巧***及左手按弦的技巧,如抖音。

  弓弦樂器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絃線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弓弦樂器一般以塗有松香的馬尾琴弓來摩擦琴絃以產生音響,另外也可以用撥奏的方法來演奏。弓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各種弓弦樂器都可以運用分弓,連弓,跳弓,斷弓,飛躍斷弓,撞弓和擊弓等特殊弓法來表現作曲家特殊的要求。也都可以使用弱音器來改變本來的音色。

  弓弦樂器可以表現極強到極弱範圍很大的力度變化,可以製造各種濃稠和稀薄的音響效果。無論是合奏還是獨奏,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弓弦樂器在古今的作曲家與演奏家的創作和演出中,演奏技巧和表現能力都日趨完美。

  弓弦樂器的相關評論

  ⒈肖興華先生認為:早期的弓弦樂器的產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彈撥樂器箏的基礎上經過改制和發展逐步形成的。它的形成大概有在公元八世紀之前。這是一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即是將中國弓弦樂器有彈絃樂器-箏演變而來的。

  ⒉項陽在《化石樂器“挫琴”的啟示》一文中認為:築是一種向弓弦樂器演變過程中的樂器,即過渡性樂器。在築身上完成了由擊弦到軋弦的重大轉變。它是弓弦樂器的先驅。

  ⒊高耀華在《二胡的源流》中對於弓弦樂器起源的看法是:中國的弓弦樂器的鼻祖乃是由弦鞀演變發展而成得奚琴,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流傳和改進,逐漸形成了近代廣泛應用的各種型別的弓弦樂器。

  ⒋歐洲學者宋內拉認為:弓弦樂器源自印度。日本學者林謙三先生講到:哪裡都找不到弓擦法的起源,而只好歸之於印度吧

  ⒌在周菁葆的《胡琴的演變》一文中還提到一種觀點:弓弦樂器最早產生於阿拉伯半島,公元3000年,希伯來人就已使用阿拉伯人發明的“拉巴卜”了

  ⒍朱岱弘在《中國弓弦樂器源流》認為:中國的弓弦樂器產生於唐代,最早的弓弦樂器是用竹片來拉奏的。是彈撥樂器發展而來的。中國弓弦樂器將弓置於兩弦間拉奏的特點,是區別於各國弓弦樂器的重要標誌。

  弓弦樂器的中外區分

  西洋樂器

  西洋樂器中的弓弦樂器主要組成份子包括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提琴***Double Bass***等提琴家族的四大成員。另外今天人們稱之為古提琴的維奧爾族提琴***這種古提琴興起於十五世紀,十八世紀後被提琴家族所取代***,也屬於弓弦樂器。

  中國樂器

  弓弦樂器在唐代***公元七世紀***開始出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對於具有八、九千年的舞陽賈湖骨笛和兩、三千年以上的古琴、古箏,以及各類編鐘、編磬、笙、管、笛、簫等樂器來說,弓弦樂器可謂相當年輕。弓弦樂器雖然比吹奏樂器及彈奏樂器出現的晚,但其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從唐宋至今,由其是明清以來,弓弦樂器隨著各地區的地方戲曲和梆子戲的發展,以及人們不斷的創造,逐步繁衍出了各種各樣的弓弦樂器,以適應戲曲的伴奏要求。如梆子戲的"板胡",京劇的"京胡、粵劇的"粵胡"及越劇、錫劇的二胡等等。

  據統計,弓弦樂器的發展卻非常迅猛,百餘年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其成員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京二胡、以及各地流行的多種多樣的弓弦樂器,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之中的“胡琴家族”。現今已有五十多種弓弦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