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論文博士範文

  教育創新總體目標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適應社會不斷髮展需要的人才。在新形勢下我們提倡國家創新,反映到教育領域就是教育創新。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中專語文創新教育

  摘要:創新教育的目標就是造就大批創造型人才,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依賴於具有創造性的教師和創造性的教學,只有教師通過創造性教學才能使創新教育得到實現。教師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併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它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中專語文教學;創新教育;創造性教學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並且只有教師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其才有發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語文教學進行的是母語教學,

  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把創新教育巧妙、有機地滲透到中專語文教學中,併為中專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中專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它可以給中專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1.明確新時期職業中專在語文教學中的轉變

  首先,根據職業中專的特點,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灌輸給學生。舊的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我教,你學;我講,你聽;我出題考試,你死記硬背"。教學只教知識,只講結論,灌而授之,不教方法。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求得高分,不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刻意創新,掌握教和學的全過程。新的教學規則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功能既要傳智育能,又要樂道樹德,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其次,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和教育,重在培養語文素質。在教授語文課的過程中不要把學生看成被動的"接收器""知識的儲存庫",不要認為只要"聽話""規矩""照單全收""高分"的,就是"好學生",而是應該明確學生不僅是教學的物件,而且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有人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客體和主體的統一。學生不僅有對待學習好惡的外部表現,還有理想、意志、毅力、方法、習慣、發展水平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成長髮展的內在因素。學生能夠勝過教師,他們有不少高明之處值得教師學習,教師應該不斷髮現學生的"閃光點"。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才能使學生與之配合,上出優質課。

  2.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2.1 根據中專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激發學生創新。

  中專學生大多缺乏自信心,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總怕錯,久而久之成了課堂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始終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後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問題本身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後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於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2.2 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知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的指導。

  1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誌,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

  2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

  3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覆深化,並適時使用工具書。

  3.結合職業中專的特色,力求語文教學中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這說明在由學生、教師、學科物件三方組成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灌輸物件,而是對於學科物件的主動自學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語文課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課。教師只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絕不能以繁瑣分析和機械練習去幹擾和壓抑學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話,教師的職責是因勢利導、從旁協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根據職專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我們可以把語文課變成表演課、朗讀比賽課、演講課、討

  論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

  4.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行激勵機制

  自信心是一個人個性成長的重要心理儲備,職業中專學生身上存在缺點、錯誤、不完美是心理髮展過程的必然現象,靠"壓"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要以"激勵"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始至終參與知識的積累過程,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職業中專學生正處在青春成長初期,他們的自我評價體系尚未完善,他們因學業上的挫折失敗大有自卑感,常輕視自己,較低地評價自己,易產生學習焦慮、學校恐懼症和人際關係緊張等各種心理障礙。他們很需要教師給予客觀評價。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多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尋找他們表現中的合理因素,提煉優點,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創造被人理解,被人重視;自己有自由表達見解的機會,有充分展示創造才能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在中專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的能力,同時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學目標才能順利達成。

  篇2

  淺談創新音樂教育

  [摘 要]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們看到文化課方面日新月異的變化,然而在音樂教育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和落後的地方,從調研中發現,音樂課教學嚴重存在著:素質教育觀念不明確,音樂課不受重視,占課現象時有發生,教法落後,目標單一等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用創新音樂教育的思想來作為工作的指導思想,真正讓學生去認知並喜愛音樂,學好音樂。在教學方法上採取以興趣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結合的方式,徹底深入素質教育的核心,革新我們以往的音樂教育模式。

  [關鍵詞] 創新教育 認知音樂 教學方法

  確實需要改變了!——馬克思在形容文藝復興時期時說。今天我們傳統的音樂教育也確實需要改變了!音樂是“技術”也絕對不是技術,如果一個掌握了這門“技術”卻從未學過自然,不能欣賞大自然美的人,他能寫出《田園交響曲》嗎?答案是絕對不可能的。貝多芬說:“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迸出火花。”人類精神境界的高低,決不是單純技術訓練的結果,必須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相當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必須有切實而充分的社會生活作背景。沒聽說音樂史上哪位大師是因為僅僅學習音樂而成為大師的。冼星海在巴黎勤工助學成績突出而獲獎,老師問他需要什麼獎勵,他說:“飯票。”這是他艱苦生活的印證。正因為他對中國人民的悲慘生活有著切身的體驗,他才寫出了不朽作品《黃河大合唱》。但是,如果沒有音樂教育的啟蒙,音樂基礎的學習,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音樂家,必須“技術”與素質完美的結合,才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在素質教育為主的今天,縱觀我們的音樂教育,走進音樂課講堂,還是有很多與素質教育脫節的教育形式,教法,觀念,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改變和創新的地方。

  筆者通過幾年的音樂教學的研究,總結出四條創新音樂教育的方式與方法:

  一、感受音樂 瞭解音樂 創新的目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習:內在財富》報告中指出:“教育的任務是讓每個人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潛能。”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發出的號召,音樂教育亦是如此。教育就是認識事物究其本質,創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的感受音樂,認知音樂,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與創新能力。在講堂中,我們不僅要傳授的是音樂基礎知識,更多是應該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音樂,什麼是美,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在學唱《春來了》這首歌曲時,教師告訴大家春天很美,把春天說的再好,學生不一定可以感受到,教師可以讓學生到青草藍天的戶外去感受春天的的氣息,同學們興致盎然,忘情地在春的懷抱裡歌唱,真正融入在春天裡,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這首歌曲的意境,也會感受到音樂的無限魅力。任何一作品,都有其深刻的情感意義存在,要讓學生真正明白,感受其中,這樣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二、創新音樂教育的核心思想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說:“音樂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有著更高的啟示…”由此可見教師在音樂講堂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是何等重要。[2]第85頁音樂創新教育要推陳出新,克服以往音樂教育中千篇一律、徘徊不前的教學模式,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要拋棄陳舊,落後的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教育的核心簡單的說就是“教法創新,不拘一格。”興趣教學,奔放教學,激情教學,理性教學等等都是我們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音樂教育創新和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課題,不會是一節課或幾節課,一個老師或幾個老師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各自然學科的密切協調,需要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不洩的努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民族才會有更多懂音樂的人,更多的音樂家,更多的經典之作流傳於世。

  三、創新音樂教育的方法

  在創新音樂教法中,我們的重點是興趣教學法。對於音樂學習來說,知識也好,技能也好,整體音樂素質也好,都離不開對音樂興趣與愛好這個源泉,美國著名音樂家穆塞爾和格連在其《學校音樂教學心理》中寫到:“假如我們能在一個孩子身上喚起對音樂的一種強烈的熱忱,假如我們能把這種興趣延長若干年並且緩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話,那麼。即使他永遠成不了一個技藝名家,他也將通過音樂找到他的個人幸福…這是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3]第21頁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過:“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創新音樂教育的課程將在其內容,方式,評價等方面緊密圍繞興趣培養來設計,比如將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帶入課堂,多元化的音樂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又例如每天講述一個音樂家的故事,讓學生更深入瞭解作曲家的創作的時代背景及文化,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群體用不同的方法,總之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從而想要了解音樂,認識音樂,學好音樂。

  作為教師要明白,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教師要善於用音樂和自身的一片愛心來點燃學生情感之花,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從繁重的知識傳遞事務中解放出來。改變學生以往對學習音樂的觀念。在講課時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創新潛能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使課堂濃郁著輕鬆的氣氛,積極的學習風氣。在這種由師生共同營造的優美的音樂環境中,在快樂的遊戲活動中,在藝術的強烈感染下,學生可以自由想象,大膽創新,啟用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比如:可以用一首當下最為流行的歌曲作為上課的開始,再由流行歌曲引入正題,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疲備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撫慰和放鬆,這樣不僅把學生很快吸引到課堂中,而且,為上好每節課創設一個美好的開端,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要敢幹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作提示引導。如教師讓學生聽完新課歌曲後,啟發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由講解自己感受到的樂曲所描述到的音樂形象,然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學,找出新知識,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可採用“閉目法”讓學生欣賞,這樣削弱了視覺,大腦高度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學生講,學生問而後教師講的形式,也可稱“顛倒教學法”;可讓同學們對某一問題分組展開討論的“討論法”。總之,要獨闢蹊徑,敢於創新,讓學生產生興趣。科學的篩選課外資訊並列入課堂,把課內外聯絡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興趣是調動學生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創新教學的可行性及難度

  創新和改革一樣,都是除舊革新,創新音樂教育任重道遠,對於還在起步階段的素質教育,音樂教學的創新更是舉步為艱,音樂教育工作者層次參差不齊,學生情況各不相同,文化課壓力過大,嚴重製約這音樂教育的革新。但隨著素質教育的大步推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創新教法必然可以深入我們各個學校各個課堂。

  結語

  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欣賞美,美學啟蒙開始的地方,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音樂教學的創新至關重要,不僅要在學校教學進行創新,整個社會所有的音樂工作者也要正確的,理性的進行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時候,不要把物質放在第一位,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素質,天賦等各方面內容,再有針對的進行教學,並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文化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要讓學生正確認識為什麼學音樂,音樂究竟是什麼,就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才可以做到。糾正一些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功利心和盲目性,音樂和所有的藝術一樣,抱著去掙錢的心去學音樂,只會會褻瀆了藝術,音樂就是美,心靈的純淨才可以創造出美的東西。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創新時,教師應在符合教育方針、教育規律的基礎上,打破常規,用新穎、與眾不同的方法教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結合實際,靈活進行教學,在音樂“技術”和音樂修養並重的基礎上,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音樂家做出應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蘇]贊科夫.《科學與發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15.

  [2] 陳玉丹.《音樂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5.

  [3] 鄭莉,金亞文.《基礎音樂教育新視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

  [4] 趙薇.《兒童與小提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7,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