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計算機基礎總結論文

  為了將計算機基礎教育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素質與應用技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新生計算機基礎銜接教學方法

  摘要:

  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中小學生接受計算機基礎的教育仍然是被動填鴨式教育,也得不到學校足夠重視.因此,大學新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並不紮實,導致許多學生入校後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不適應.筆者從事多年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針對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以便新生能儘快適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

  關鍵詞:大學新生;銜接;方法

  在大學對大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深入熟練的掌握office幾個常用應用軟體以外,還要求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幾大模組有所瞭解,如資料庫、資料結構、面向物件程式設計及軟體工程等,使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計算機知識,同時為能夠滿足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要求做好充分準備.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變

  1.1教學內容的改變

  在中小學時,計算機資訊課程通常被學生認為無足輕重,該課程就是學習打字和學會如何瀏覽網頁而已,因此對office的應用軟體***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並沒有掌握其常用的功能.進入大學後,不僅要達到對以上軟體的熟練掌握,而且還要對計算機專業知識,如資料庫、資料結構、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軟體工程有更深入的瞭解和熟練應用.

  1.2授課方式的改變

  中小學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模式和手段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時不太重視學生實踐,使學生學到的理論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導致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注重自身教學過程,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進入大學後,要求教師充分發揮網路技術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首先,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在部落格上或QQ群里布置預習或複習作業,提供相應的網址或網頁,以及收取作業的時間等資訊.然後,學生根據任務到網路上廣泛地搜尋資料.利用網路學生可採取各種方式與老師進行交流,如語音、文字、視訊等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網路收取學生的作業,並將優秀的作業通過部落格展示給其他人,這樣學生可得到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大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練,並對實際操作情況實時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解決,隨時掌握學生上機操作的節奏,從而合理推進教學內容.

  1.3學習方法的改變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一般約為30學時,由於授課時間所限,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對每個章節進行精讀細講,這樣就要求大學新生課下自己主動預習,不懂的地方自己查詢資料解決,提高自學能力.

  1.4考核方式的轉變

  在期末考試形式上打破常規模式,即統一的考題和答案,這種模式束縛了學生的創新和思維,可考慮老師規定主題,學生自主選題,給出構思時間,最後集中進行創作並評議.例如我們期末機考時,給出幾種不同的主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軟體,學生在這種寬鬆的要求下發揮各自的智慧,圓滿完成考試任務.這樣的考核方式更加重視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大學的計算機課程地位也與中小學不同,在中小學期間,計算機課程被認為是一門輔課,在考試中所佔比重較少,甚至不考核[1].而大學期間,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必選的考查課,課程結束後要進行統一的考試,合格後計入學分.

  2新生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2.1自主學習能力差

  大學新生因為在高中階段課業任務繁重,沒有自己的時間,平時又習慣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管下學習,所以剛剛走進大學校門的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後,就像剛剛飛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自由的時間多了很多,過於放鬆使他們有時候感覺到迷茫,時間多得不知道如何安排,不會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缺乏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

  2.2對各種軟體掌握的不深入

  中小學期間計算機課每週安排一節,有時候還經常被其它主科佔用,即使上課,學生也常常把計算機課當作遊戲課,因此對office的各種軟體知之甚少,例如Excel中繪製表格的多欄表頭、資料分類彙總後複製分類彙總後結果等常用功能學生都沒有掌握,顯然中學時期對office各種軟體的掌握程度無法滿足大學時期的要求.

  2.3軟體技術內容陌生

  大學新生對office裡的軟體並不陌生,畢竟在中學裡有所接觸,但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軟體技術一章的內容是完全陌生的.在這一章中講解了資料庫、資料結構、面向物件程式設計及軟體工程等4門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初步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例如:面向物件一節中涉及到的術語類、封裝、繼承、多型性等詞語生澀難懂,且由於篇幅限制內容講解不細緻,例如:在資料庫技術一節中關於關係資料庫的三種基本運算選擇,以及投影和連線沒有給出具體例項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所以軟體技術這一章節是大學新生掌握的難點.

  2.4對計算機發展的認識

  計算機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學科,學生要想了解當今最前沿的發展狀況,僅憑藉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畢竟教材會有滯後性,要多借助網路、期刊、雜誌等了解更多更新的技術.

  3銜接教學對應策略

  3.1強化上機操作,樹立自信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講述陳述性知識時一定要結合上機操作.可採取任務驅動法和分組式任務教學法相結合.所謂任務驅動法,顧名思義就是指“以任務為驅動,以某個例項為先導,進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學和做,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分組式教學法是將學生3~5人分為一組,每一組實行強弱搭配,男女混合的原則,通過互補的學習方式,讓計算機基礎好的學生作為組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基礎弱的學生就能向基礎好的學生請教,從而取得進步,樹立自信.

  3.2強化獨立學習意識,轉變學習觀念

  由於中學時期學生基本處於被動學習,進入大學後很難適應自主性學習.作為老師可以引導幫助他們.例如:有意識的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下學習內容,幫助其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把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小單元,每天堅持完成當天任務,不給自己任何理由推遲完成既定計劃.作為老師還應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例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防止遺忘;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既可以幫助對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加深對學習內容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於以後複習和查閱.總之,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逐步養成其自主學習的習慣.

  3.3階段性測驗

  新生入學之初,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知識檢測,檢測的內容既要包括筆試,也要包括上機.通過檢測新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其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技巧,教師也要注意與新生進行溝通,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4結語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大學新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其計算機水平,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幫助大學新生儘快適應大學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不僅是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未來發展中能儘快適應社會市場的需要,從而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家蓮.關於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的若干思考[J].考試研究,2012***4***:163.

  [2]於研.探究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有效策略的運用[J].考試研究,2013***11***:248.

  範文二: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相關內容和計算思維能力的概念,並詳細研究了培養高中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途徑,為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計算機;計算思維能力;教學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計算機技術應用的範圍愈加廣泛。目前,在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也逐漸重視計算機思維能力的培養,並將該方面能力的培養作為提高高中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要素。現對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研究高中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

  目前,多數高中學校已經開展了計算機的基礎教學,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主要有:促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硬體、軟體特性,計算機的使用方法,常規處理視訊、聲音、影象的方法,與PowerPoint、Word、Excel等基礎軟體應用相關的知識等。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應用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來解決相關問題,進而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二、計算思維能力的概念

  隨著計算機應用範圍日益擴大,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逐漸受到重視。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與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的應用技術,還讓學生具備計算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使用計算機來解決相關難題,進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中逐漸重視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並加強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途徑的研究,並將該方面的研究內容作為改善基礎教學的重要內容,以此來提高高中教學質量,進而培養綜合素質水平較高的人才。美國專家於2006年首次提出了計算思維概念,該專家認為計算思維是資訊時代的基礎思維方式,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思維能力,與人們具有寫作、閱讀的能力一樣,人們應當具備計算思維能力。計算思維能力就是人們能夠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手段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涵蓋了計算機技術廣度意義上的思維活動,如自動化和抽象的思維。近年來,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將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理論和應用技術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學會運用計算思維的方式來解決遇到的問題。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資訊時代學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是高中計算機教學基礎課程的核心。

  三、培養高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途徑

  ***一***提高計算機教師對計算思維能力的認識度

  在高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目前教師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時,主要圍繞培養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來進行教學,並通過引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師對計算思維能力的認識不足,就無法向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方向開展教學活動,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高中學校應加強教師對計算思維的學習,提高教師對計算思維能力的認識度。例如,高中學校可開展計算思維能力專項研討會,重點研究計算思維能力的概念和培養途徑,強化教師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意識,讓教師認識到計算思維能力對學生髮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多個高中學校可開展聯合會議,共同探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研究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方案,制定培養計劃,並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讓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更理想的教學方案來培養學生。

  ***二***設定具有針對性的系統化教學內容

  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並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應合理地設定教學內容,編制針對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並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來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例如,學校可開展計算機課程制定活動,邀請計算機專家和教師共同探討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綜合教師和專家的意見,結合高中學生實際學習的情況,最終確定符合教學規律的計算機課程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設定教學內容時,應注意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啟發性,讓學生能夠從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會應用計算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設定計算機實際案例,且該案例應具有啟發性,可以通過推理的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探討該案例中比較困難的問題,並指導學生應用遞迴的方法進行分析,或應用建模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問題,讓學生在探索和思考中逐漸掌握這種思維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在資訊化時代,計算機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而計算思維已經成為人們應當具備的基礎能力。計算思維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解決各種問題的一種思維能力,該能力的培養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計算機基礎教學應順應時代的需求,加強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牟琴.基於計算思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模式研究與實踐[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2012.

  [2]王淼.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3,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