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區智慧技術應用分析論文

  所謂的智慧小區,就是將在一定地域範圍內多個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築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區***按照統籌的方法分別對其功能進行智慧化。在提供安全、舒適、方便、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充分共享,統一管理和控制,提高小區效能價格比指標。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現代小區智慧技術應用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現代小區智慧技術應用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隨著國內智慧大廈建設風潮的漸趨平靜及各種相關係統和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延伸,智慧小區的概念已經逐漸成型,有關技術標準也在不斷完善,目前在很多地區已成為開發商開發新專案的重要賣點。但在許多專案的規劃設計與實施中仍然存在著諸多技術問題和認識誤區,影響著智慧小區建設技術的健康發展和實際應用。歸根到底,使用者的有效使用是推動小區智慧化技術得以實用化和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

  關鍵詞:小區 智慧 現代資訊 匯流排技術 規範管理

  一、前 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藉助於相關技術和規範標準的日益豐富完善,智慧化小區的規劃設計與建設在很多地區已漸成熱點,開發商們紛紛把它作為開發新專案的重要賣點之一。智慧住宅和智慧小區通過開發商和眾多媒體的宣傳,描繪了夢幻般的未來生活:通過住戶家中的內部網路和外部通訊網路,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購物、教育、娛樂、醫療、溝通交流等等一切生活需求,並且保證住宅環境舒適、安全、最大限度節能等等。然而,1999年中國首次網路生存測試的結果,表明了當今中國的現實:我們憧憬的、國內外媒體宣傳的,並不一定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也不是靠簡單搭建幾個所謂智慧系統就能輕易實現的;即使技術上能做到,外部大環境的制約和種種客觀條件的不具備也是無法繞開和迴避的現實。目前的購房者對住宅的“智慧”並未給與足夠的熱情和關注,他們首先還是考慮價格和住宅最基本的硬體條件,如:戶型、環境、交通等等。


       有些智慧小區的先行者花了很大力氣開發了網上資訊服務,結果少人問津。不過國內也有很多智慧小區的建設者從實際應用出發,通過紮實的努力,從完善相關的配套服務入手,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讓使用者真正感受到了“智慧化”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舒適和安全。這些現象都說明智慧技術應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應該追求不切實際的“大而全”。但新技術的不斷髮展應用,並最終更好地服務於人們的生活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本人希望將自己在從事小區智慧化技術研究和規劃設計過程中的一些想法陳述如下,供同業者參考,更希望得到業內專家的指正。

  二、現代住宅小區功能需求分析

  住宅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空間,是人們逗留時間最多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展,住宅的功能範圍亦在發展變化,其中資訊的快速傳遞與獲取是一個重要方面。但現代人對住宅小區的功能要求是綜合性的,並不僅限於資訊科技方面,更何況人們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應用還需要一個過程,這不僅受認識侷限,還受到經濟發展以及外部環境條件的限制。我們在實踐中感到:在從事住宅小區智慧化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時,一定要首先了解居住者對住宅、小區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適當地選擇智慧化系統的功能和服務標準。一個現代化的住宅小區必然是以居住的舒適、安全、便利為首要標準,一般應滿足如下要求:

  1、舒適性:它包括平面空間尺度、視野、登高***高層樓的交通***、採光、通風、日照、噪音、內部裝修、溫溼度等等。

  2、可持續發展性:從小區來講,小區應與環境共生,保護資源,獲得能源效益。對住宅而言,除核心部位外,其餘空間作為臥室、餐廳等可以靈活再分隔。其他還包括: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的再處理、再應用,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為目標;住宅內環境質量:廚衛裝置佈置緊湊,管線隱蔽,廢油、氣、煙排除暢通,建材的有害物質的防護等等。

  3、節能、降耗:實質上是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性的一面,多層住宅合理的體量與圍護結構,能源及裝置的合理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和新型材料的應用等。

  4、安全性:必須是人與技術措施相結合。

  防盜要求:多層次防範,從邊界防範、區內電視監控到住宅內的防盜。

  緊急事件的防護措施。

  災變***火災、風災、地震***的應急措施。

  5、方便性

  交通:住宅或小區所處位置,小區內部道路佈局和區域標識。

  各種配套設施。

  小區內部商店、文娛等服務設施。周邊的商店、醫院、餐廳、學校等等。

  通訊:電話、電視、計算機通訊。

  由此看來,智慧化系統是滿足現代住宅小區功能需求不可缺少的。它是現代住宅小區提高居住質量的手段之一,並將成為現代住宅小區的基本配套設施。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不斷完善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們認為高檔次的住宅小區應儘可能選擇功能全面、技術水平高的智慧化系統,並可適度超前;而低檔次的住宅小區也應根據自身實際和投資情況選擇造價低廉、功能適用的智慧化系統。

  三、智慧住宅小區技術的形成和發展狀況

  智慧住宅、小區在國外歷經了80年代初的住宅電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動化到90年代美國的“智慧屋”***WISE HOME***、歐洲的“聰明屋”***SMART HOME***的住宅智慧化這樣三個階段。這三個發展階段,表明了智慧住宅與智慧大樓由於服務物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住宅電子化使採用大量電子技術的產品進入家庭;住宅自動化使家用電器、通訊裝置與安保防災等裝置在家庭中的功能綜合一體化;而住宅智慧化使家庭中的家電、安保防災和各種通訊***語音、資料、影象***裝置通過匯流排技術進行監視、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匯流排技術是住宅智慧化技術的核心。目前美國、歐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匯流排標準。美國、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據這些標準建立的智慧住宅和小區的示範工程。

  中國智慧住宅小區的發展與國外有所不同,是藉助於智慧建築技術的引進和發展並借鑑國外家庭匯流排技術。趁住宅產業蓬勃發展之機而興起的。1997年,我國在《小康住宅電氣設計***標準***導則》的編制中對小康住宅小區電氣設計提出瞭如下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舒適的生活環境;便利的通訊方式;綜合的資訊服務;家庭智慧化系統。

  同時也對小康住宅與小區建設在安全防範、家庭裝置自動化以及通訊與網路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理想目標、普及目標和最低目標等三級設計標準,這標誌著我國智慧小區的規劃設計開始朝著標準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這一期間,全國許多大城市紛紛將房地產業與IT產業結合起來,開發具有一定智慧化特徵的住宅,成為房地產業的一大熱點。1999年底,建設部資訊產業中心頒佈了《全國智慧化住宅小區系統示範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試行稿***,導則規定了智慧化住宅小區建設中的目標和原則,並擬從2000年起,用5年左右的時間,組織實施全國智慧化住宅小區系統示範工程,以此帶動和促進我國智慧化住宅小區建設。



 

  其總體目標是:通過採用現代資訊傳輸技術、網路技術和資訊整合技術,進行精密設計、優化整合、精心建設和工程示範,提高住宅高新技術的含量和居住環境水平,以適應21世紀現代居住生活的需要。這項導則的頒佈有力地推進了智慧化住宅小區在我國的普及和建設。

  2000年上半年,國家資訊產業部負責編制了《建築與建築群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T50311-2000***以及《建築與建築群綜合佈線系統工程驗收規範》***GB/T50312-2000***,結束了多年來中國智慧建築設計無章可循、無標準可依的狀況,這無疑為我國智慧建築健康有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年8月,國家經貿委又組織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青島海爾集團公司、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國11家在家用電器和相關產品領域有影響和知名度的企業和單位成立了家庭資訊網路的聯合體,重點研究家庭網路的技術標準、基本框架和終端產品的開發與研究。

  這一舉措使得我國的家庭網路技術研究得到了空前發展,為智慧化小區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網路技術保障。2001年底,國家建設部住宅產業中心又著手對《全國智慧化住宅小區系統示範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進行了修改。一系列法律性檔案的制定與修訂,為智慧化小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據和保障,推動了智慧化小區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智慧化住宅小區示範工程遍佈全國;用於住宅、小區的智慧化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也方興未艾。

  縱觀目前國內外智慧化小區的設計和建設,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徵:

  1、住宅內部具備綜合安防、防災措施,與小區和社會之間具有一定的資訊互動能力。

  2、小區內部具備比較完善的安防措施、公用設施監控管理和資訊化社群服務管理。

  3、小區內住戶可以享受多種資訊服務。

  總的來講,住宅小區智慧化系統是智慧小區實現的必要條件,只有實施了智慧化系統工程,並真正發揮出智慧化系統功能和效用的住宅小區才是成功的智慧小區。

  四、小區智慧化技術實際應用思考

  1、以人為本,注重實際

  現代住宅小區的建設應以人為本。住宅小區智慧化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也應如此。智慧化系統是高科技的系統,我們不能因此而使以人為本的目標有所減弱,即必須明確技術為人服務這一準則。也唯如此,技術才有市場。小區內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各人的職業特點、教育程度、業餘愛好、生活習慣均不相同,他們對於智慧化系統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內容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別。因此,小區智慧化的規劃設計和建設者應首先對小區內住戶做必要的統計分析和歸類,再確定智慧化系統的具體功能和相應系統的設計實施,一般可分為如下三類:

  A、屬於智慧化系統的基本要求、技術條件成熟且效能價格比合適的,應列入實施的必選專案,一般有:防盜報警、緊急求助、出***控制、煤氣防洩漏、語音通訊、有線電視、三表遠端計量、公共場所監控、邊界防範、保安巡更管理。

  B、技術條件成熟,但費用較貴,操作也較複雜,有相當部分住戶不願使用或短期內不具備使用條件的,作為可選專案,一般有:對家電的遠端控制、網上炒股、視訊點播***VOD***、Internet服務等。

  C、技術條件複雜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環境尚不具備者,或投資成本太高者,則暫不實施。如:遠端急救診療,這在我國涉及法律責任和社會環境條件目前尚不具備。又如:網上購物、網上教育,國內大多數地區社會大環境上不具備。又如:集中空調系統,涉及投資太高,冷量分攤計費複雜和住戶的觀念等問題。

  據此情況,小區智慧化系統的規劃設計與實施必須首先滿足住戶基本和可選專案的要求,並考慮今後資訊科技的發展和外界大環境的改善,逐步將暫不實施的以及可能出現的新專案予以實施。以前,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雖考慮智慧化的技術較多,但忽視了住戶需求而交了不少學費,而今就應較周到考慮,使住戶享受到資訊科技帶來的真實的物超所值的智慧化服務,自身也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回報。

  2、標準規範、統一管理

  目前,國際、國內種種關於智慧化技術的標準紛繁複雜,各行其道,有些甚至互不相容。這種狀況已經成為智慧化小區規劃建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慧化小區標準規範的制定還處於起步階段,技術的規範化、標準化是智慧化小區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建立了統一的、可行的標準規範,才能使智慧化小區發揮出更大的綜合效益。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在國家資訊標準的指導下,本著“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相容性和擴充性”的原則,建立小區智慧化系統和相關技術產品的標準規範,解決標準化介面和通訊協議等方面的難題,實現智慧化小區技術產品的規範統一和良好的相容擴充性。同時,也要不斷細化、及時修訂智慧化小區在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各個環節的標準規範,為智慧化小區建設提供良好的技術和法律保障,從而推動我國智慧化小區建設健康、有序的發展。

  智慧化小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是一項涉及範圍廣,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為了保障智慧化小區的順利實施,應該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包括領導機構、專家諮詢機構和技術創新機構,統一負責編撰和修訂各種相關標準規範,制定全面的遠景規劃和近期目標,協調相關部門和相關行業的關係,管理規範行業內部的行為。使智慧化小區的規劃和建設真正走上有章可循,規範發展的軌道。

  3、人才培養,專業服務

  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要保證智慧化小區良好的規劃、設計、實施以及建成後的可靠、有效執行,必須要有熟練掌握智慧化技術理論與使用維護知識的專業人才,而且也需要大量懂管理、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只有培養和造就一支掌握現代資訊科技應用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才能支撐起智慧化小區的建設和發展。

  小區智慧化的實施是一個系統整合的過程,在這個整合過程中,有關的技術、裝置、材料最終構成了具體的符合住宅小區需要的智慧化系統,人在整合過程中起著組織者、管理、設計者和執行者的重大作用。由於小區智慧化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很短,大多數人都缺乏理論和實踐經驗,更缺乏設計實施智慧化工程的人才。因此在實踐中培養和鍛鍊人才就顯得十分重要;而且,不僅要培養規劃設計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施工組織和管理人才,具體實施和安裝除錯人才以及未來的執行維護人才。

  建築行業向來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高科技性的工種是弱項;系統整合商也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並且很多都是有整合之名,卻缺乏規劃設計、施工組織管理和工程實踐的各方面經驗;而許多物業管理公司由於人員素質、思想觀念等方面限制,要他們有效的使用和維護好智慧化系統也確實存在困難,專業從事社群服務的智慧化公司可能是解決智慧小區良好執行的一個途徑,但他們也同樣受到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困擾。

  智慧化人才的獲得主要可以通過兩種手段:一是靠教育培養。既可以從高校培養,相關高等院校應密切跟蹤資訊產業和智慧化技術的發展,適應社會需求,及時調整和優化課程設定,以滿足國內智慧化小區建設發展的要求,為社會培養大批的可用專才;也可以給高新技術人才提供到國外學習、培訓的機會,學習和掌握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更好地為國內智慧化小區的建設和發展服務。二是靠引進。國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在外留學或國外資訊科技領域的規劃設計和組織管理人才。此外,可以採取舉辦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的方式,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鍛鍊培養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

  五、結 束 語

  本文實際分析了智慧化小區建設在我國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希望以往“智慧小區”只見技術、只見裝置的覆轍不要重蹈,更希望未來智慧小區的開發、設計、建設和管理者們能把系統做好,用出效益——在給住戶帶來現代資訊科技享受的同時,獲得技術上和經濟上的雙重收益,為推動我國的國家資訊化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住宅小區智慧化系統設計與工程實施》 程大章同濟大學出版社

  《智慧建築技術與思考》 溫伯銀出自《建築電氣》

  《智慧建築工程設計與實施》 程大章同濟大學出版社

  《全國智慧化住宅小區系統示範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試行稿***建設部資訊產業中心

  《小康住宅電氣設計***標準***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