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小臂旋內技術要領分析

  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 Po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大陸以“乒乓球”作為它的官方名稱,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亦同,而臺灣和日本則稱為桌球,意指球桌上的球類運動。下面是乒乓球小臂旋內技術要領分析,望大家喜歡。

  乒乓球小臂旋內技術要領分析一:手腕是一定要用的,關鍵是方法

  手腕的運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外展與內收,一種是屈腕與挺***伸***腕。對於整體技術尚處在初級階段的球友,知道"外展與內收是用於摩擦、屈與挺是用於撞擊"就可以了。尚處在入門階段的少兒學員在從平擋技術開始起步時,手腕需要保持固定來體驗擊球時間或迎前的簡單概念並且認知借力與自發力的關係,成年人的理解和執行能力足以應對這些基礎知識,所以我們平時所強調的"保持手腕的穩定"並不是說手腕要固定不動,而是應該是隨勢而動。

  例如從快攻轉入弧圈訓練的初期,引拍過程中手腕可暫不外展,但在手腕小臂都自然放鬆的狀態下,摩擦發力過程中手腕會有自然內收的動作,在這個自然內收的感覺越來越清晰時,就是手指發力控拍的成功之時,就可以在引拍時以手腕為支點、用手指控拍完成適度地外展,在迎前過程完成的觸球前瞬間,同樣以腕為支點的手指突然發力頂一下板使小臂突然加速。如果小臂加速時肘部有意識地隨送使小臂繼續向前,那麼收小臂的效果就會很理想,如果肘部無隨送,收小臂發力的動作過程就會不完整,或者說是動作未完成。

  乒乓球小臂旋內技術要領分析二:

  手腕外展與內收的同時,還必須要有手腕的適度內屈來配合才能完成小臂的收縮。我們將手腕的外展加屈、同時加內收使小臂內旋的複合動作過程稱之為小臂的"旋內"。"小臂旋內"的過程是弧圈技術的基本摩擦型式,也是收縮小臂和小臂二次加速的必備過程,只有旋轉或者只有速度的弧圈球,一定是在"小臂旋內"的環節上出了間題,只有外展與內收的過程會只有旋轉、只有挺***伸***與屈的過程會只有速度,對自已的弧圈效果不滿意的球友,不妨自查一下是在哪裡出了問題。

  乒乓球小臂旋內技術要領分析三: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在引拍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展與挺***伸***的幅度比例,弧圈技術的中心是摩擦,因此展腕的比例一定要明顯地大於挺***伸***腕的比例,但在觸球前的瞬間,屈腕、即手指突然頂板的發力一定要凸顯,這樣才會真正地完成小臂的"旋內",從而保證弧圈球摩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