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市場營銷的作用論文

  市場營銷觀念是指企業進行經營決策,組織管理市場營銷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也就是企業的經營哲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及其作用》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指出要重視用現代市場營銷的理念來經營高職院校,闡述了高職院校市場營銷的內涵和作用。

  [關鍵詞]市場營銷 高職 教育  作用

  教育部部長賙濟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曾說過,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無論是中、高職業學校還是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都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自主辦學,深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打造面向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者菲利普一科特勒對現代微觀市場營銷的定義是:“識別目前尚未滿足的需要和慾望,估量和確定需要量大小,選擇和決定組織能最好地為它服務的目標市場,並且決定適當的產品、勞務和計劃,以便為目標市場服務。”採用市場營銷的觀念來經營學校,主要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目標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本人認為,學生是學校的產品,但同時也是學校的服務物件,其客戶屬性和產品屬性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學校所服務的物件具有雙重性,其市場目標也具有雙重性,既要服務好學生,更要服務好學校產品的消費物件——用人單位,因此從現代市場營銷的觀念來看,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有別於一般企業的市場營銷,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觀念必須樹立起既為學生服務又為用人單位服務的兩個市場中心的觀念,認真調查研究他們各自的需求和慾望,並在雙向互利的基礎上調動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應定義為:識別目前社會上用人單位尚未滿足的對人才的需要和慾望,估量和確定需要量大小,選擇和決定學校能最好地為它服務的目標單位群,並且決定適當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並把這種目標和計劃推銷給學生,並在雙向互利的基礎上調動一切可利用的力量,為學生服務,把他們培養成為用人單位所需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人單位和學生兩方面的需求慾望。

  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包括了與招生市場和用人市場有關的一系列學校經營管理活動,如:學校的市場營銷研究工作、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查、預測和對人才評價的反饋資訊蒐集工作、學校品牌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教學計劃的制訂修訂工作、對教學和學生能力的評價工作、畢業生推介與和用人單位的雙向協調工作、招生工作、廣告工作、公共關係工作、人才儲備工作等等。總之,市場營銷工作涉及學校從“招生前”一直到學生“離校後”的各個與市場有關環節的工作,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解決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時間分離的矛盾

  學校的畢業生一般在七月份畢業,並且所培養人才的規格標準早在三年前就已設定,而用人單位要用人往往是隨時的,所需人才的規格、標準也是當前的,而非三年前的標準,因此,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用人單位之間在需要人的時間和目前所用人才的規格、標準與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規格、標準之間會因為時間上的差異而產生矛盾,這個矛盾就可以通過學校的市場營銷工作來解決,比如:在充分了解用人單位所需人才規格、崗位能力的情況下,可以組織、或招聘與所需崗位對口且有興趣的畢業年級的學生,實施短期的極具崗位針對性的強化訓練,然後到所需單位實地實習試用,經用人單位驗收合格,即可允許畢業。同時,根據市場營銷的觀念。一切以市場為中心的原則,從方便和有利於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考慮安排招生和教學計劃,比如在對目標客戶——用人單位群進行認真、細緻的研究,充分了解和準確預測用人單位所需的職業或崗位後,把專業基礎和職業能力相近的職業和崗位組合在一起。學校在招生時就可打破以往長期來所形成的按專業招生的做法,實行按職業或崗位群招生,也就是說在招生時明確地告訴學生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或崗位群,而在教學上,在進校初期,這些職業或崗位群的專業基礎和職業能力相近的基本技能,可以組合在一起教學,待這些專業基礎和基本技能教學完成後,再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進行預招聘,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確定將要從事的職業或崗位。這樣,每一屆學生在完成專業基礎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後,就可進入待選或者稱為在讀待就業行列,就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再經短期的強化訓練,短時間內供應給用人單位,從根本上解決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時間分離的矛盾。

  2、解決學校、用人單位和生源之間資訊分離的矛盾

  所謂資訊分離,是指一方面,學校不知道哪些單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何地需要、何時需要等等;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由什麼學校提供,何時能提供,是否緊缺等等。第三方面,將要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眾多生源他們不知道什麼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經過這些學校培養以後將要進入的職業或崗位怎麼樣、收入如何、工作環境如何等等。因為在客觀上存在著這種矛盾,學校、各種各樣的人才中介機構、人才市場、人才自己等要進行營銷、溝通活動,利用廣告、宣傳報道、人員上門推銷、試用等營銷手段,把學校培養學生的情況、學校的人才儲備情況、人才供應情況告訴廣大的用人單位和生源.同時還要通過市場調查等,瞭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對已用人才的評價以及廣大生源的心理嚮往,從而溝通學校、生源、用人單位之間的情況,以解決學校、用人單位和生源之間資訊分離的矛盾。

  3、解決學校與用人單位在所需人才規格上的矛盾

  各種學校培養的人才都有一定的規格,比如高職院校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技能人才,而中職教育則是定位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素質勞動者,不同的學校其人才培養的層次和側重面不同。不可能一個學校就培養出各種不同層次規格的人才,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需要各種規格層次的人才,比如一個施工單位可能需要專案經理、工程師、施工員、技師、高階技工、一般技工、普通工人等,一所學校顯然不能提供所有的各個檔次的人才,從高職院校的定位看,一般只能提供初級技術應用和管理人才、中、高階技工,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全面的用人需求,因此,就需要學校的市場營銷部門按照用人單位的需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種資訊和學校的資源,幫助其物色或舉辦各種短期培訓班幫其培訓,或聯絡一些相關的學校一起向其提供各檔次的人才,總之盡一切力量滿足客戶的需要。試想,如果客戶需要,你就能向他提供一支人員齊全的高素質的施工隊,客戶怎能不喜歡。這樣既能向客戶輸送自己培養的人才,又能擴張學校的業務,同時可吸引一批相關的學校與自己的學校緊密地合作,並可使學校與用人單位在所需人才規格上的矛盾得以解決。

  4、有利於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化

  教學模式是由一定課程觀指導下的、課程內容及其程序和安排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特定組合方式。在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雖經10多年的發展,但從文獻資料和有關報道看,許多學校曾借鑑國外的“CBE模式”、“雙元制模式”“MES模式”等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但由於這些模式都有其獨特的成長土壤,在我國照搬照套總有些水土不服之感,而國內經過1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提出的一些教學模式,如“五階段週期迴圈高職教學模式”、“產學研結合模式”、“產教結合模式”以及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模式等,雖然取得不少成績,但從文獻資料和有關報道看總體感覺仍不夠成熟,仍在不斷創新實踐和完善之中,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深化又是保證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完善和深入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職教學模式非常必要。而筆者認為,目前深化和完善高職教學模式缺少的就是以市場為中心的理念和市場營銷這一根主線,有了以市場為中心,教學服務於市場,評價來源於市場,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動力來源於市場,那麼教師該怎麼教,學生該怎麼學就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依據,因此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將十分有利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科學課程觀的形成。以市場為中心,即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中心,就使高職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有了一個客觀的標準,有了較為客觀的目標和標準有利於科學課程觀的形成。二是有利於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確目標才能形成“我要學”而非“要我學”的局面。三是有利於形成科學的教學評價和反饋系統。來源於用人單位的評價和反饋是最直接、客觀的,引入用人單位的評價和反饋,使學校的教學評價有據可依,更加科學。

  總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營銷是促進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手段,是高職院校認準培養目標、緊密聯絡市場的紐帶,有利於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化,有利於學校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可以把用人單位、學校、學生有機的聯絡起來,充分認識其重要性,使用好這一手段,使這一手段在高職院校的發展中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