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利率市場化的論文
回顧歷史,我國的金融改革已取得長足進步,除存款利率外,其他利率已基本實現市場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摘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中,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普遍採取了利率管制措施。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起,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積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到八十年代以來利率市場化成為世界性潮流。伴隨著利率市場化,利率水平在全球範圍呈上升趨勢。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早有呼聲,但由於種種因素制約,尤其擔心利率市場化導致利率失控,以至於遲遲未能付諸實踐。本文擬就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金融監管;經濟發展
一、利率市場化的概念及發展情況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就是市場經濟下的利率,使利率與市場掛鉤,隨市場變動,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體現在:利率要為市場危機化解提供支援;利率要推動經濟發展;利率要規避危機出現;利率要完善貨幣流動性。
早在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九五”時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路。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2001年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在一系列的政策性檔案出臺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改革離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近。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
***1***國際環境因素的影響。8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利率市場化已成趨勢,美國於1986年3月成功地實現了利率市場化,日本於1994年10月最終成功地實現了利率市場化。在我國成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成為人心所向的趨勢。
***2***加入WTO後的影響。中國加入WTO後,在5年後取消外資銀行開展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服務限制,並可以經營銀行零售業務,銀行業的所有業務將徹底放開,與國際銀行業發展接軌,同樣對利率的掌控與調整提出新的要求。
***3***外匯管理政策的影響。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在縮小本外幣利率差額的同時,也會減輕實施外匯管制的政策壓力,使得積極穩妥地放開更多的本外幣溝通的渠道成為可能。作為我國經濟實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外匯無疑是一大利器,如何將外匯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確實是一個有成效的方法。
***4***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不但為金融機構擴大規模創造了條件,而且也為以後人民幣資本專案下可兌換創造條件。同時,也為將來金融機構之間通過資本市場工具,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大規模的併購重組創造了條件。
2、內部因素
***1***財政連年赤字,巨集觀經濟穩定存在隱患。我國經濟經過多年高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長期以來積累的經濟問題在當下呈現出集中爆發的態勢,在供給與需求存在矛盾的情況下,市場的運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對貨幣的流動以及調節市場平衡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2***商業化的銀行體系和金融機構良性競爭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監管體系尚不夠完善。我國以工行、建行、農行、中行為首的四大國有銀行,佔據著金融市場大部分份額,其它股份制商業銀行由於地域限制和政治性因素影響,發展有限,品牌並不響亮,無法形成實質性的競爭,利率市場化改革呼之欲出。
***3***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預算軟約束尚未消除。國有企業佔據著大部分資金、資源、市場、人力等,由於我國的社會生產力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資源浪費,生產過剩等問題難免會出現,這就導致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受到影響。預算資金以及如何更好地週轉,利率調整將會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4***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自身長期積累下來的體制與結構弊端,前國內市場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將利率調到相當低的水平。
三、我國利率市場化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的低利率管制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價格,使利率這一重要的經濟槓桿很難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利率市場化改革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而不斷深化的一個必然程序。但是目前我國的巨集微觀經濟環境都不利於利率市場化的過快推進。
***1***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低。我國在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於建立市場經濟的時間並不是很長,許多方面都與成熟市場經濟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2***利率運作主體行為不規範。首先,中央銀行的獨立自主性不是很強。中央銀行並未真正擁有利率的制訂權和調整權,使得利率調整存在很大的滯後性。其次,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趨向非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由於產權制度建設較為落後,銀行的產權界定較為模糊,加上管理層和一般員工又沒有利益的驅動機制,使得所有者和經營者難以實現利益的激勵辦法相容,經營者非市場化選擇的傾向也非常強。國有商業銀行的大量非市場化行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權放開,銀行也難以按照市場規律借貸資金,限制了利率作用的發揮。再次,企業的行為不規範。到目前為止,我國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並未達到預定目標,其在資金使用方面的風險約束機制和利益推動機制尚不健全,大多數企業存在虧損現象,在國家及財政部的保護傘下安穩度日,利率高低對其來講無關緊要。
***3***企業對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近4000萬戶,中小外貿企業數量將近500萬戶,由於長期受傳統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融資和獲取資金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成為長期困擾制約中小企業發展與生存的瓶頸問題,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一直被限制在20%以下,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承受利息調整帶來的影響。
***4***金融監管還不完善。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因不能擺脫行政干預而缺乏超脫性和真實性。另外,監管標準、手段和技術也不能確保監管的資訊質量和使金融機構採取穩健和審慎的經營原則。金融監管不到位,就無法為利率市場化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
四、為利率市場化積極創造條件
由於我國曾經長期實行計劃經濟,要實現利率完全市場化絕非易事,而是需要一個很長的過渡期。利率市場化同一國的市場經濟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體的市場化傾向以及金融監管等外圍制度環境緊密相關,所以我們應分別從這些方面逐一著手,為利率市場化創造有利條件。
1、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從西方的成功經驗來看,很多國家都是在市場經濟相當成熟的條件下才逐步放開利率的。我國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頗見成效,尤其是近幾年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並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商品市場。儘管如此,我國的產權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的發育都不是非常完善,這就極大地制約了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推進。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促進經濟主體行為的市場化,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2、鼓勵、帶動利率運作主體的市場化行為
***1***充分完善中央銀行制度。一方面,必須分離政府與央行的“天然”聯絡;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銀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其能夠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去調控商業銀行的利率和其它的市場利率。***2***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我們只有加快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轉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實現商業銀行的市場化運作。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以解決我國國有銀行長期存在的所有者虛置現象,實現國有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激勵相容的市場化運作目標。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原則,重組國有銀行的內部組織和機構體系。建立規範透明的財會、審計制度,強化股東、外部監管機構對會計資訊的監督和釋出的能力。此外,我們還應放寬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標準,組建一批新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入新的競爭機制。***3***在國有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內部結構優化升級等。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著力點
***1***增強利率的敏感性和彈性,利率敏感性和彈性較低是我國七次利率下調效果不顯著的根本問題所在。我們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寬利率的浮動範圍和幅度,之後加快銀行和企業的市場化程序。***2***明確利率調整的目的和目標。應將我國的利率調節目標轉移到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上來。目前我國以降低企業利息負擔為目標的利率調整方式,既不利於國有企業的體制轉換,也不利於國有經濟部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3***重新構造利率結構,理順利率的關係。要對現行利率劃分方法進行改革,根據企業和金融機構會計制度和業務發展的不同需要,綜合考慮期限、週期、數量、風險等因素設定利率的檔次,詳細劃分利率的種類;逐步清理優惠的貸款利率,明確貼息的來源,減輕商業銀行的負擔,增強商業銀行的活力與創造力。
4、完善金融監管制度
一旦利率放開後,必須保持資金市場的穩定秩序,不能像過去一樣靠行政命令來實現,而必須依賴於靈活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首先,金融監管一定要擺脫行政的干預,獨立自主地執行;其次,要充分落實金融監管責任制度,實現層層負責,相互監督,相互促進;最後,要儘早制定科學的監管標準,引入先進的監管技術和監管手段,為金融監管水平的提高提供條件。
五、總結
通過十餘年的努力,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特別是貨幣市場利率放開的進度比較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實現貨幣市場利率品種的市場化,二是不斷簡化存貸款利率管理。三是先後三次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幅度,增強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管理能力,緩解了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四是放開了對外幣利率的管理。五是中資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行大額定期存款業務,利率由雙方協商確定。總之,從制度方面看,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標已經基本實現。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過程必定是充滿崎嶇,充滿坎坷的,但是前進的道路是光明的,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金融市場會更加繁榮,經濟也會發展得更好!
篇二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思路探討》內容摘要:由利率管制逐步實行利率市場化是市場經濟國家利率制度的必然演化之路,目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已經進入實質性改革的攻堅階段。如何穩步推進今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本文擬就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內容、發展狀況和可行性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利率管制;貨幣市場
在現代經濟執行中,資金融通是不可缺少的核心環節。資金融通的本質就是貨幣資本即資金的借貸活動。貨幣資本借貸過程中,資金盈餘者獲得的收益就是貨幣資本的利息。利率是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其本質表現為資金的價格,利率市場化,簡單地說就是市場利率由市場資金供求關係來決定。
利率管制與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相對於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門對利率水平的變化設定的一個最高限度***一般是對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個最低限***一般是指貸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範圍內浮動或者不允許浮動,它是國家或政府出於特定目的,將資金利率壓低到市場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種政策措施。各國的發展歷程表明:許多國家都曾經選擇或者正採取利率管制政策,試圖藉此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經濟的高速增長。
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各國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漸顯現。上世紀80年代以來,利率市場化開始成為世界性潮流。西方國家如美國和日本,分別於1986年和1994年全面實現了利率市場化。許多發展中國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場化的高潮。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原有利率管制的弊端開始顯現:造成了經濟的低效和失衡,經濟的低效和失衡反過來又制約了經濟進一步發展。利率管制逐步成為我國經濟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頸”。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成為一種必然。
利率市場化的著眼點是一種利率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形成機制,是資金價格的市場機制,社會上的資金資源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在社會上流動,金融市場參與者在市場上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資金供求關係決定。微觀主體對資金需求沒有扭曲,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可以較完全反映資金供求,並且影響供求。具體來說,利率市場化包括幾方面內容:
其一,利率決定權要由市場交易主體來確定。利率的本質是一種資金價格。定價權是市場交易雙方的基本權利。金融交易主體應該有權對其資金交易的規模、價格、償還期限、擔保方式等具體條款進行討價還價,通過平等協商確定。其二, 利率結構包括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等都應該由市場自發選擇。 其三,資金市場上存在一個起主導作用的“基準利率”。根據其他國家經驗,同業拆借利率或短期國債利率將成為市場利率的基本指標。它們將成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標準,也是衡量市場利率水平漲跌的基本依據。其四,貨幣管理當局應當享有間接影響金融市場利率的權利。但政府對利率的調控應主要採用市場手段。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展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即致力於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改革程序進一步加快。1993年《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最先明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九五”時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我國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 1997 年6月,放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利率。從1998年開始,對再貼現利率及貼現利率的生成機制進行了改革,實行了再貼現利率由中央銀行根據貨幣市場利率獨立確定的制度;放開了政策性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的利率,全面放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發行利率。1998年5月,中央銀行開始利用公開市場操作。1999年逐漸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權,最高上浮可達到 30%。2000年9月,進一步放開了外幣貸款利率,對3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並報中央銀行備案。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在其《2002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公佈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2002年3月,人民銀行進一步下放非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自主決定權。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又在浙江、黑龍江、吉林、福建和內蒙古等8家縣市級農村信用聯社進行“浮動利率試點”。
2004年10月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標誌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順利實現了“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階段性目標。這項政策構建了現階段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框架。今後,利率市場化改革將以落實這項政策為中心繼續推進,不斷完善金融機構治理結構與內控機制,逐步提高利率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其實已走到了最後一步。金融生態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而利率市場化最大的任務就是銀行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特別是居民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在佔據社會融資份額絕大比例的存貸款方面,由中央銀行確定利率並報國務院批准的利率決定的計劃機制基本未變,《商業銀行法》第31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確定存款利率,並予以公告。”第47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在今後較長時期內,存貸款業務仍會是我國商業銀行負債和資產的主要構成部分,實現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是實現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的關鍵。貸款利率市場化要採取通過逐步擴大浮動幅度,再過渡到實行貸款利率下限管理,直至最後完全放開由市場決定的方式。目前,我國社會資金供給寬裕,銀行積極爭奪優質貸款客戶,貸款利率在競爭中有下降趨勢,擴大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不會導致企業融資成本的全面上升。就存款利率市場化來講,考慮到存款利率牽涉面廣、敏感性強,要採取審慎的態度。特別是我國商業銀行成本約束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健全,過快的放開存款利率容易產生不計成本的惡性競爭,損害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還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為利率真正市場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推進利率市場化的主要措施
首先,培育和完善貨幣市場。我國貨幣市場發育的不完善嚴重阻礙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序。其實,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說利率市場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市場的發展程度。目前貨幣市場的總量問題和結構問題較為突出,貨幣市場發育不良已成為利率市場化程序的主要障礙之一。我國長期以來對發展貨幣市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形成了重資本市場輕貨幣市場,貨幣市場發展極不均衡的現狀,貨幣市場比重相對較低,品種單一;金融商品的期限結構不合理,短期國債發行量太少,且基本上由銀行承購,公眾很少有機會參與,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狀況。
我國貨幣市場發育的不完善嚴重阻礙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序。其實,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或者可以說利率市場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市場的發展程度。在發達市場經濟中,各種金融工具的市場利率是直接參照貨幣市場利率並考慮到該種金融工具的供求狀況和性質而在市場中形成的。然而,我國利率的非市場定價是通過國家力量壓低貸款利率來實現的,與之相對的是,民間借貸利率水平普遍高於銀行貸款利率,並且在很多情況下高出幅度相當大,這說明我國銀行業對國有企業的支援力度較大,但是這種支援的前提是利率水平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如果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的非市場定價使貨幣市場發育不完善,並造成利率扭曲,這就使市場利率不能正確引導資金流動,影響資源配置效率,甚至造成經濟執行紊亂。
我國利率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形成機制。由此可見,加快貨幣市場改革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從貨幣市場入手,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96年1月3日啟動試執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拆借市場,取消再貸款利率的上限限制。1998年,改革再貼現利率制度,放開貼現與轉貼現利率;2000年,我國實現對境內外幣利率三項改革等等。
在筆者看來,我國還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進一步加快市場硬體建設,為實現貨幣市場的統一奠定基礎;逐步開放貨幣市場,降低對貨幣進入資格的限制,增加市場交易成員;加快二級市場建設;建立統一、權威的資信評估結構。在此過程中,央行應該採取措施,如適當調整再貸款利率,改變目前央行再貸款利率低於貨幣市場利率的局面,將變動再貼現率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作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其次,加快推進金融結構特別是商業銀行體系改革。利率市場化是通過市場機制啟用金融中介機構,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促進經濟增長,如果作為金融中介機構的銀行經營僵化,效率低下,就很難發揮利率市場化配置資金資源的優勢。所以要推進利率市場化,就必須進行金融結構,特別是銀行體系的改革。要求政府不再直接決定資金的分配,儘快著手金融結構改革,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個混合型商業銀行體系。通過深化銀行改革,使銀行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求平衡、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並按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要求開展經營活動。才能保證利率訊號的準確傳導,促使市場化利率的形成。
再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我國利率機制不完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作為利率調整的物件,產權不明晰,預算約束軟化,行為不規範,從而使其對利率變動缺乏彈性。利率市場化微觀基礎的構造重點是國有銀行商業化和一般企業的真正企業化,由於目前我國未實現完全的銀企企業化,利率市場化就缺乏相應的基礎,考慮到銀企的企業化現實,可逐步放開票據貼現利率和擴大貸款利率浮動範圍和幅度。同時必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企業成為對利率變動反映靈敏的市場主體。使企業真正走向市場,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要實現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落實企業自主權。對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使其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在總經理、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之間形成目標一致、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的有效機制。通過建立健全企業的利益驅動和風險約束機制,來加強企業對利率的反映程度。
第四,加強金融監管。利率市場化的實踐,從正反兩方面證明了重塑金融監管在改革中的關鍵作用。在總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中國家金融改革經驗時,學界普遍認為建立了有效監管機制是利率市場化成功實現的前提。目前我國的監管狀況有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但如何儘快使金融監管擺脫困境,為利率市場化的根本推進創造條件更顯迫切。要實現金融監管的規範化,必須儘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金融監管;按市場化金融執行的要求,建立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監管法規體系;選拔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從而大大提高我國監管水平。可以說,中央銀行監管水平的提高,是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景學成,沈炳熙等.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序.中國財政出版社,1999
2.夏斌.中國“私募基金”報告.金融研究,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