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的論文
利率市場化是金融和經濟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的關鍵,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也是金融和經濟市場化程序中不可逾越的階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管理的影響分析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這一過程充滿風險。由於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將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不確定性。由於中國利率長期處於管制狀態,商業銀行的自主定價能力比較薄弱,而且沒有積累這方面的保險和系統性資料,包括分類的企業違約率狀況及其產生原因的資料。因此,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逐步地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可以培養我國商業銀行的自主定價能力,提高其管理資產負債的能力,使其逐步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實際上,它就是將利率的決策權交給金融機構,由金融機構自己根據資金狀況和對金融市場動向的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中國的利率市場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分考慮到我國的金融市場環境和現狀,有步驟、有層次、有階段地逐步完成,既科學又合理。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標誌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程序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利率市場化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管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既面臨著挑戰,也面臨著機遇,抓住有利有利時機,商業銀行在管理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的。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管理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業銀行能夠更有效地吸引閒置資金
利率市場化包括存款利率市場化和貸款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後,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納閒散資金,把社會上閒置的資金很好地利用起來,如果利率上漲,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戶及散戶的閒置資金。目前,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序的逐步推進,多家商業銀行都根據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政策,在存款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並通過大額存單、理財產品等方式來吸引對公客戶和個人客戶的存款,增加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利率市場化以後,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決定利率,那麼適當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時期內吸引到更多數量的閒置資金,以備今後發展。存款是商業銀行立行之本,商業銀行只有在充足的資金保障下才能夠更好地開展資產業務,包括貸款業務等。同時,把社會閒置資金吸收到商業銀行,也有利於化零為整,更好地整合社會閒置資金,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等形式,使需要資金的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得到貸款資金的支援,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二、推動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創新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產業務仍然是信貸業務,雖然近年來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總體來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還是存貸款的利差收入。可以說,商業銀行除了傳統信貸業務以外其他多種業務的拓展也都是依託於信貸業務的基礎客戶群體而衍生出來的,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國際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利率市場化將會使商業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定價更加透明,同時利差收入的縮小也會使商業銀行從原來比較單一的產品結構向豐富、多元化的組合型產品結構進行轉型。在利率市場化的程序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通過直接市場進行融資,而商業銀行也會通過利率下浮來爭取優質的信貸業務。商業銀行在此過程中應及時調整客戶營銷策略,以綜合收益來衡量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除了要鞏固和拓展大客戶的傳統貸款業務,還要通過投資銀行業務如承銷債務等、現金管理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實現多維度的收益最大化,提高客戶對銀行的綜合貢獻度,減小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差收入空間縮小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利率市場化程序將促使商業銀行積極開發創新業務品種,積極拓展投行業務、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多種業務形態以增加商業銀行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將利率市場化減小存貸利差的不利因素轉化為創新業務品種的動力,在傳統銀行業務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更多的銀行業務品種,完善銀行業務和產品結構。
三、推動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管理模式轉型
在利率管制時期,金融產品的價格不能準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在這個時期,商業銀行出於對成本的考慮,會更願意選擇大中型客戶。而在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管理戰略和市場利率,充分考慮經營成本、目標客戶綜合收益、目標客戶風險等多重因素靈活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實行風險和收益對稱、優質客戶優質價格等差別化價格策略。商業銀行的定價機制制定的範圍包括銀行資產、銀行負債、和其他業務。建立科學系統定價機制的目的是要讓商業銀行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另外,商業銀行還要對金融產品定價體系進行系統化的制定,結合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針對不同的產品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對不同級別的客戶進行細分化處理,最終做到對資產負債在一定範圍內實現有效配置。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後,一些商業銀行可能會上浮貸款利率,這樣商業銀行就能夠獲得更多貸款利息收入,為銀行增加更多獲利能力,而且商業銀行會給優質客戶創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質量不高的客戶收益下降,風險較大且信譽度低的客戶將退出信貸市場。為應對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將會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體採取差異化的利率策略,從某種程度上說,此舉可以降低部分企業融資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機構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援,融資變得多元化。同時,銀行在給中小企業貸款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嚴格貸款條件,對於發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業優先貸款,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減少不良貸款。在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管理轉型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和學習國外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程序中的風險控制手段,切實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採取了相應措施積極對應這種環境變化的衝擊。國外商業銀行在銀行負債框架做出了及時的調整,為符合環境要求,對金融市場的環境進行了有效調節等。在關於應對利率市場化衝擊,國外商業銀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國外商業銀行對於銀行利率風險採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將現代資訊科技結合傳統風險管理手段廣泛應用於風險管理之中,在資料庫創設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國外商業銀行關於資金預測的技術為風險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就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要結合歷史性資料來對銀行面臨的風險進行系統性的分析,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並依此決策出最佳解決方案。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會增強,一些銀行可能面臨新的風險,為了維護整個市場穩定,各銀行已經逐步開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從長遠來看,利率市場化程序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根據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等不同的目標客戶群體,實行風險和收益對稱的價格策略。同時,也可以加速商業銀行除傳統銀行業務外投資銀行、財富管理等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進行促進銀行進一步升級。綜上所述,在利率市場化程序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應該積極通過對自身的資產負債業務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創新業務等方式進行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轉變,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情況,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利率市場化的程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商業銀行為應對利率市場化而進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改革也應該是可持續的、不間斷的。從長遠來看,商業銀行為應對利率市場化而進行的經營管理模式轉型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鋌而走險。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就是要做到準確預測風險,制定出相對應的對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創新業務品種,最終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範文二:利率市場化下的銀行管理論文
一、管理會計是應對利率市場化挑戰的重要工具
在利率市場化下,外部環境對銀行經營模式形成了持續的、愈益增大的壓力,商業銀行依靠傳統存貸款業務和規模擴張來獲取利潤增長的粗放式經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在新形勢下,國內商業銀行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擺脫以往的“規模情節”與“速度偏好”,走內涵集約化的發展道路,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為導向的經營模式。而要實現經營模式的轉型,就必須提高銀行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每個產品、客戶是否盈利,到底給銀行帶來多少利潤,只有依託現代化管理會計體系的應用,通過全成本與收入的分攤與歸集,滿足多維度成本核算與盈利分析的需要,實現對客戶、產品的盈利性與價值的科學衡量和有效挖掘。由此可見,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成本管控能力、價值管理水平已成為決定銀行盈利能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管理會計也就成為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實現優良業績的重要工具,因此國內商業銀行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系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國外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及啟示
管理會計起源於20世紀初泰羅的科學管理學說,通俗地理解,管理會計就是為“管理”服務的“會計”,通過為管理者提供定量化的決策依據,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進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與長期價值的實現。具體到商業銀行的管理會計系統,簡而言之,就是依託先進的現代化資訊科技,為銀行提供分機構、分條線、分客戶、分產品、分行業等多維度成本核算和盈利分析的現代化管理資訊系統。西方商業銀行20世紀80年代後開始依託現代化資訊科技,構建以多維度價值衡量為核心內容的管理會計體系,該體系通過對銀行所有價值創造節點的識別、計量與分析,實現分機構、業務線、客戶、產品甚至員工等多維度的成本核算、盈利分析、價值評估、預算控制和考核評價,為相關業務種類的擴張、維持、收縮或退出等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經過西方商業銀行30多年來的經營管理實踐,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本身已遠遠超越傳統會計原有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概念和範疇,逐步融入了商業銀行眾多最前沿的經營理念、管理方法與工具。如:美國花旗銀行,專門成立了管理會計部門,首要任務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各部門、產品的成本和收益情況,為銀行在自身發展戰略的基礎上選擇核心業務與產品提供重要依據。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較早地開展了管理會計相關的多維度核算工作,並開發了全面成本管理系統,廣泛使用作業成本法將各項成本費用分攤到機構、部門、產品和客戶,使管理者可以實時分析和監控每個機構、每項產品、每條分銷渠道直至每個客戶的情況。英國勞埃德銀行,運用管理會計的方法將其全部業務在巨集觀面上劃分為經營、管理和服務三大類,在考核手段上採用責任會計將機構和部門按業務性質劃分為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將各項經營管理指標按業務條線自上而下逐級細化、分解和落實,並定期監測。
二國內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現狀
管理會計在國內商業銀行的探索與應用與國外同業相比晚了大約2O年,如工商銀行從2001年、上海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分別從2003年、農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從2007年開始啟動管理會計系統建設專案,雖目前都已實現了系統功能上線,由於起步較晚,加之受資訊科技水平和國內行政管理體制約束,以及總分行利益關係調整可能引發較高轉型成本和風險的影響,國內商業銀行要建立以管理會計系統為中樞的精細化管理平臺,實現全面的決策支援,在組織保障、規範流程、細化費用核算、系統平臺建設等方面還是任重而道遠。全球次貸與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國外大銀行展現出極其強大的內在自我修復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其建立了以定量化管理技術為基礎的管理會計系統,使其有能力在完全的市場利率化條件下,根據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迅速準確地調整戰略,精確地實施市場與客戶定位,依託其強有力的價值管理能力進行業務整合及產品創新,從而迅速集聚、恢復實力。目前,國內各銀行都在加速推進管理會計系統的實施與應用,面對利率市場化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誰能先人一步,儘早實現精細化的多維度盈利分析,誰就取得了競爭先機;誰能技高一籌,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應用價值,形成前、中、後臺管理營銷的協同效應,誰就能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國內銀行應用管理會計的路徑選擇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的核心內容是銀行成本管理,藉助管理會計,銀行可以精準測算產品的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以及資本成本等,而成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金融產品確定一個合理而有競爭力的價格。因此建立成本科學劃分、歸集的責任中心體系、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差異化的定價管理體系,無疑是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應用管理會計最為有效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總、分、支行管理體制向事業部體制轉型的責任中心體系
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應用的前提條件就是建立責任中心,責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許可權,並承擔相應經濟責任的內部責任單元。對於銀行來講,一個分行、一家支行、一個部門,甚至一名客戶經理都可以是責任中心。劃分責任中心的目的在於,使每個組織單元的權責與績效能夠清晰界定,通過責任中心,實施責任單元核算、考核,清楚界定責任單元的責、權、利,強化獨立核算和自負盈虧意識,有利於銀行整體經營目標的實現。理論上,責任中心的劃分越精細,越有利於銀行對責任主體的核算與管理,也越有利於管理會計對於產品、客戶等維度的盈利衡量,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雖然隨著商業銀行各類資訊系統的建設與完善,銀行的資料獲取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為責任中心的精細劃分提供了基礎條件,但當把責任中心細分後,資料採集和管理等配套系統建設、運營支援等資源投入也會隨之大量增加。因此,科學的責任中心劃分細度尤為重要,過分的細化既無必要也不經濟。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最常見的責任中心包括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在成本中心劃分方面,通常以部門為基本單位進行設定;在利潤中心劃分方面,則根據經營管理體制採用不同的劃分方式:在事業部管理體制下,以業務線為主體,將每個對盈利負責的業務條線作為獨立的利潤中心,形成完整的利潤中心體系;在總、分、支行管理體制下,則通常將支行網點劃分為基本利潤中心。從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的演變來看,20世紀70年代,無論在歐美,還是在亞洲,幾乎無一例外的以地區為中心、以分行為主導,實行總、分、支行的管理體制。目前,國外商業銀行普遍採用事業部制管理,隨著“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的逐步深入,國內多數商業銀行強化了業務主線垂直管理職能,加大了主線資源配置與考核權重,由總、分、支行管理體制向事業部體制轉型是經營體制發展的總體方向,這是一個漸進過程。在此過程中,儘管沒有實行事業部制,但業務線盈利情況仍是銀行經營管理者所關注的核心內容。為明確業務線責任定位,銀行在設定以分、支行營業網點為主體利潤中心體系的基礎上,還需結合總、分、支行機構層次,將不同層面業務線與相應業務部門進行組合,從而把業務線視作利潤中心,可稱之為“虛擬利潤中心”。也就是說,在體制轉型的過程中,國內商業銀行應在總、分、支行管理體制下,將支行網點劃分為基本利潤中心,同時將業務線作為“虛擬利潤中心”,形成從上到下業務貫穿統一的利潤考核中心,實現管理為經營服務、中後臺為前臺服務的業務運營格局。
二分步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管理
責任中心的劃分為責任單位的獨立核算創造了前提,但要真正實現責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就必須解決各個責任中心之間的利益轉移問題。商業銀行作為資金融通的媒介,責任單位間最頻繁的利益轉移實際是資金的轉移,只有明晰內部資金收入與成本,才能為多維度盈利核算分析提供最基本的內部資金價格,因此,實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是構建現代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的核心環節。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簡稱FTP,是銀行內部資金中心與業務經營單位之間或者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之間,全面模擬市場運作,全額虛擬有償轉移資金,以核算業務資金成本和效益為目的的一種內部資金管理模式。引入FTP後,商業銀行內部也可對“資產”與“負債”進行“買賣”,吸收負債如存款“賣”出去會有“轉移收入”,投放資產如貸款需要先“買”入資金、支付“轉移成本”。通過這樣市場化的“交易”,收支匹配使其盈利核算成為可能。FTP作為統一、公允的價值尺度,為商業銀行在內部管理中樹立成本效益理念、強化利率定價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作為一種全新的定價管理工具,商業銀行應廣泛試點後再全面推廣實施,同時建議在推廣階段實施“雙軌執行、分步推進”的審慎策略,即FTP利潤和傳統賬面利潤兩種內部資金管理模式同執行,並逐步提高FTP利潤佔利潤考核的權重,最終達到全面建立內部資金成本和效益的FTP定價和考核機制的目的,實現以全面的資金效益考核引導業務發展。
三建立完善定價管理體系
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實際上就是衡量風險、管理和駕馭風險,進而創造收益、創造價值的能力。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金融產品的定價原理集中體現了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基本理念,例如,貸款定價過高,就會失去競爭力;定價過低,則難以覆蓋風險。藉助管理會計的責任中心成本歸集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銀行可以精準測算產品的綜合成本,從而根據產品的不同風險水平實施差異化定價,更好地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要實現前、中、後臺管理、定價、營銷的協同效應,科學定價管理體系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