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學相關論文

  中國臨床心理學正面臨著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宗教文化與科學文化以及各種意義上的文化衝突、碰撞與融合的時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積極臨床心理學研究綜述

  【摘要】積極心理學作為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心理學狂潮,是一門旨在促進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發展完善和自我實現的科學,它的出現對心理學各子學科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本文旨在闡述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對臨床心理學基本模式,以及評估、治療方式的影響,並以此對積極臨床心理學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積極臨床

  【中圖分類號】B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1-1996-02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研究領域,是一門旨在促進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發展完善和自我實現的科學。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使心理學從只關注於修復生命中的問題到同時致力於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質。”積極心理學的興起一轉以往心理學的研究,開始關注人性、社會和生活的積極面。臨床心理學於1866年L.Witrmer向美國心理協會***APA***提出,臨床心理學的成長與發展與心理測量、心理治療,心理衛生運動關係緊密。臨床心理學對醫學模式的側重強調對病人的治療,而忽視了對人的力量與美德的促進。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積極臨床治療並非以消除來訪者的症狀為首要目標,而是注重發動來訪者身上存在的種種能力和自助潛力。積極臨床心理學在心理治療的同時兼顧人的自我完善,具有積極的意義。

  1 積極臨床心理學概述

  1.1 積極臨床理論主張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生命系統是一個開放的、自我決定的系統,既有潛在的自我衝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內在能力,個體一般都能自我決定其最終發展狀態。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包括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人格、美德與使個體完善的積極社會,這三個層面人類的力量與美德可以幫助人們應對,減輕和預防心理問題,是人們構建適應能力的關鍵因素,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基點。在過去幾十年裡,臨床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成為治療創傷的學科,人類積極的力量與美德未受到重視,從而使得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存在不平衡。以力量與美德為出發點的積極臨床心理學治療模式和干預措施,將可以幫助個體建構那些有利的人類品質,更好地預防精神以及軀體疾病的發生。以人類的力量與美德為核心取向的積極臨床心理學模式下,研究者們將更加關注如何獲得持久的幸福。

  1.2 積極臨床心理學的現狀

  積極心理學的出現讓許多人認為除積極心理學以外的其它心理學研究與實踐必定都屬於“消極心理學”。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傳統的臨床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針對精神疾病建立了良好的科學體系,對許多臨床心理症狀有細緻的分類以及可靠有效的測量評估方法;並且發展出了有效的藥物及心理干預措施,使得許多無法治療的精神紊亂能得到有效的緩解,有的甚至是痊癒。精神病理學模式下的臨床心理學現如今發展勢頭良好,從而忽視了對人類積極品質的研究。因此,發展積極臨床心理學不是也不能夠取代傳統的臨床心理學,而是要成為必要合理的補充,促進完整的臨床心理學體系的構建。

  積極臨床心理學要建立成熟完善的操作體系需要更多努力,建立的力量與美德分類目錄以及編制的調查問卷已初具規模,但要成為有效可靠的測量工具,滿足以力量與美德為取向的病因學與干預體系研究的需要,則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都包含著深刻的心性修養理念,認為美德能直接影響人的心理狀態和壽命,美德能夠預防疾病的發生。在美國開展的積極臨床心理學研究,也將為我國的相關研究帶來啟示。

  2 積極心理學影響下的臨床心理學

  2.1 核心思想的轉換

  臨床心理學自建立就以病理思想,醫學模式為核心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與其的衍生學派的理論便在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領域中占主導地位。精神分析理論對內隱心理過程、性,積極衝動的重視也給了病理思想的發展提供了沃土。公眾認為臨床心理學是一門對“精神疾病”或“意識疾病”的醫療實踐。病理思想把那些前來尋求幫助的人看的很被動,而忽視了人們尋求自我完善的積極主動性。積極心理學思想強調的是目標、幸福感、滿意度、幸福、交際能力、堅持、聰明、智慧、個體責任感。關注的是怎麼使生活更加精彩,幫助人們更加的自主。這些目標給心理學的功能提出了一個概念,更加註重人們的心理健康,和人們的優勢長處。基於積極心理學思想的臨床心理學應該贊同精神失調是個體自身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以及對完美的關注應該優先於脆弱。

  2.2 心理診斷與測量方式的變化

  20世紀50年代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出版的《精神障礙的診斷與分類手冊》―DSM,到1980年的第三版後,DSM的影響力突飛猛進。DSM-Ⅲ中許多的精神診斷的標準都是基於醫學模式。例如:精神失調被定義為具有臨床意義的行為與心理綜合症。DSM上的所謂的疾病診斷分類可能只是症狀現象的堆積;性格力量與臨床心理問題的病因之間有可能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即一種特定的力量能減輕一組特定紊亂的發展。2000年美國心理協會***APA***在Mayerson基金會的資助下, VIA***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專案開始,經過五年的時間,《性格力量與美德:分類手冊》的出版對人的24種積極特質進行了分類;分為智慧、勇氣、人類、正義、節制、卓越,六大美德。以人類的力量為核心,界定了人類力量與美德的概念。

  2.3 心理疾病預防模式的變化

  哲學家Wartofsky認為:在高階水平上,我們可以通過三種科學途徑區分個體和人類的發展;亞里士多德對美德的理解、達爾文或進化的觀點,社會和文化歷史或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這些主要觀點都代表不同的關於人類的本性和人的發展的先驗基本假設。他們的理論並沒有在當今被忽視,反而代表著當前科學正在進行的重要專案。積極心理學不贊同達爾文的進化論的觀點。然而,以“積極的個人特質、個體自我提高的願望以及根據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潛能”為基本觀點的積極心理學代表亞里士多德的傳統理論。積極臨床心理學模式,將成為傳統臨床心理學的有益補充,二者的融合可以滿足人們減輕與預防心理問題的需要,而且可以促進個體的成長及社會的發展。

  3 積極臨床心理學的實踐運用

  積極心理學發展由理論方面探討進而重點轉向應用領域,尤其是積極心理學的干預方法研究。臨床心理學對積極心理學發展迅速做出的反應,整合了一些主要積極心理學干預理論與方法。

  3.1 感恩練習

  感恩是指個體用感激情緒瞭解或迴應因他人的恩惠/幫助而使自己獲得積極經驗或結果的一種人格特質。McCullougy***2004***等學者將感恩定義為一種道德情緒,感恩情緒預示著個人的社會關係的變化,但感恩產生的互惠動機不同於由債務和不平等引發的動機。作為道德的增強劑,感恩表達能增加恩人在未來再次助人的機會。McCullough等開發的感恩問卷***GQ***-6***六個專案,感恩性格的自陳式量表***,發現該感恩特質與積極情感、幸福、親社會行為、特質與宗教性,精神呈正相關。

  3.2 寬恕的臨床干預

  寬恕是指被冒犯者的親社會動機的轉變過程,它有助於被冒犯者消除憤怒情緒,提升積極的情感體驗。Lawler-Row和Scott***2007***分對寬恕進行了三個維度的界定:寬恕的指向、寬恕的方向,寬恕的形式。Engrith等人的研究建立的寬恕的過程模型。該模型包含體驗傷害、決定寬恕、實施寬恕,深化階段等四個階段。幫助來訪者樹立寬恕意識,改變來訪者對冒犯者的消極認知,促使來訪者真正地寬恕冒犯者。臨床運用上對寬恕治療還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3.2.1 寬恕冒犯者就是和冒犯者和解;

  3.2.2 寬恕治療會導致道德化和宗教化的傾向;

  3.2.3 寬恕只是治療的工具,不是治療的目標。

  3.3 創傷後成長的臨床治療

  創傷後成長是人們與主要的生活危機鬥爭後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改變。其概念已經應用於表示創傷後成長現象,包括積極心理變化,與壓力相關的成長,積極情緒,健康發展,欣欣向榮。積極的處理模式和應對變化方式使人們從逆境中獲得力量。因為,創傷後成長比低水平壓力出現更強烈的嚴重危機感受。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創傷的新認識強調不應只從負向的病理學角度來看待,更需從“轉化”的角度來認識,將創傷看成是一種契機,個體可由此學習到如何克服困境,增強自我力量,實現自我超越。

  3.4 身體運動

  Seligman認為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建立不僅幫助個人和團體忍受壓力並且生存下去,但也要健康發展的特質”。身體活動是一種人類的行為,它將有助於個人和團體的生存和發展。從個人的角度上看,身體活動可以防止精神疾病,建立積極的情感,緩解個體對生活的壓力。從團體的水平上看,身體活動使團體可能更健康,從而增加團體社會資本。從心理功能的角度看,最有力的支援身體活動作用的證據來自於抑鬱症。所以經常性的身體運動,對於一些心理問題有很好的作用,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作為親近大自然的力量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手段。

  4 總結與展望

  構建積極臨床心理學的同時,我們要適應一種全新的方法與價值觀。積極心理學思想強調的是幸福感、滿意度、交際能力、堅持、智慧、個體責任感。關注的是怎麼使生活更加精彩,幫助人們更加的自主。這些目標給心理學的功能提出了一個概念,更加註重人們的心理健康,和人們的優勢長處。更確切的說,積極臨床心理學關注人類幸福感的程度和減輕心理壓力都一樣。基於積極心理學思想的臨床心理學對完美的關注應該優先於脆弱。基於病理思想的臨床心理學與積極臨床心理學的不同點並非是治療方法的不同,而是關注點的不同。積極臨床心理學是強調關注擴大人類力量並不斷探究什麼對於人類行為是重要的,對於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哪些行為是重要的。因此,對於臨床心理學的這一主要轉變,不僅是方法上的簡單變化,而是觀點與任務上的革新。

  參考文獻

  [1] 苗元江,朱曉紅,龔繼峰.轉型與建構:積極心理學歷史與沿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09***1***: 7-11.

  [2] 苗元江,陳燕飛. 感恩:積極心理教育新視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 ***9***:4-8

  [3] 張田,孫卉,傅安球. 寬恕治療中的幾個誤區及其應用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11,***4***

  [4] 姚樹橋,朱雪玲,王孟成。臨床心理學領域積極功能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1,***1***

  [5] 陳虹,張婷婷. 真正幸福論的實踐:積極心理療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

  [6] James E.Maddux.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Illness a Positive Clinical Psychology[J]. 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8, 57,54-70

  [7] P.Alex Linley,Stephen Joseph.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M]. John Wiley&Sons,Inc.2004

  [8] McCullough,M.E.,Emmons,R.A.,&Tsang, J.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82.112127.

  範文二:中醫臨床心理學思想掠影

  摘要:在中醫的臨床實踐中,其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等諸多方面都蘊藏了豐富的心理學思想,體現了中醫學自發地包蘊了對人類心理現象以及心身相互關係的正確認識。同時,我們也看到:中醫臨床中的心理學思想還存在著樸素、直觀、籠統的缺陷。因而,有待我們進一步發掘、整理和提高。

  關鍵詞:中醫臨床;心理學思想;病因病機;七情;情志五行模式;以情相勝;暗示;條件反射說

  【中圖分類號】R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529-02

  中華大地孕育出燦爛的東方文化,產生了祖國醫學。在中醫臨床實踐中,其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等諸多方面都蘊藏了豐富的心理學思想。本人從醫四十餘年,對此感觸皮多。但終因學識淺薄,加之涉獵心理學專科時間未久,更是未窺其奧,故對中醫臨床實踐中的心理學思想,僅能“掠影”而已、未妥之處,敬祈師長同道教正。

  1 病因病機的心理學思想

  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心理因素的確幾乎是無處不有,不可忽視。中醫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如鬱症,肝氣不達;七情失調,氣機紊亂;智力低下,腎氣不足;心悸,心血不足等。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多種疾病,一些身體疾病也可以伴隨或導致一些心理疾患。常見的有:鬱郁症、百合病、奔豚氣、癲狂、失眠、心悸、痴呆等。

  心理病機雖繁,但總不外乎陰陽。如陰證沉默、悲哀、無***少***言;而陽證則多言、躁動、謾罵。外在的表現不同,內在的心理病機也各有差異。

  社會心理因素,常常引起許多疾病。如失戀離婚、喪偶亡子或人際關係緊張等諸多社會因素,而怒氣是最常見表現,因為怒則氣上,氣血上搏,可見面赤、頭痛、眩暈、呃逆、口苦、甚則吐血、嘔血、耳聾、失明、乃致暈佧厥倒,危及生命。相反,“恐則氣下”,腎氣失固,可見二便失禁,甚至氣墜而亡。

  2 診斷中的心理學思想

  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四診,其過程是從感知到思維,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的一種職業心理活動過程。

  2.1 望診:首重望神,“神”是指機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精神,意識、思維等。因此,望神是望診中審查心理因素的根本。望神的關鍵又在於望目,目為心靈的視窗,是神的標幟。望診以神、色、形、態為綱目。

  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瘦人多火,其偏狹,性急,行為焦躁不安;胖人多痰,多溼,其寬柔、性緩,行為遲緩安靜。強調辨別個體心身差異是中醫診斷、治療的特色之一。

  陰靜陽躁,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狂躁的病人,陽氣過盛,體態沉靜,抑鬱。望診中首先宜分辨其心理因素的陰陽屬性。

  2.2 聞診:即醫生通過聽覺、嗅覺、根據患者發出的聲音判斷其心理狀態:悲嘆,啼哭為悽切,嗚咽嘶鳴;狂笑,笑示快意,聲揚外散;盛怒,呼叫以示反抗,聲動色厲;嘆息,無可奈何,搖頭;呻吟,痛苦,餒性之情。《內經》說過:“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醫生根據這些不同情緒來推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及程度。

  2.3 問診:《素問・徵四失論》:“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常,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能病中?”《素問・疏五過論》:“凡診者,必知終始……離絕菀結,憂恐喜怒”;“飲食居處,暴喜暴樂,始樂後苦,皆傷精氣”;“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候王……”――通過這樣的問診,對疾病的緣由,病人的生活經歷,心理狀態等全面、深入的瞭解來判斷疾病。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問診不僅便於發掘深層的心理因素,同時也是與病人交流情感的重要一環。平易近人的仔細詢問,有助於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病人的信任與充分合作,依據其發病的社會心理背景,針對不同情況,解決病人的社會心理問題,這無疑是一貼絕妙的輔助治療劑。因而,我們應當重視:①忖度人情,問診時,瞭解病人情緒狀態和產生過程,目前處境等方面。②宜於啟發,不宜暗示,使病人有所領悟,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病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③注意病人“顧左右而言他”,他事閒言,反露真相,不放過與疾病相關的“細小”苗頭,這對某些疑難雜症而言,往往可出奇制勝。總之,問診中的心理問題相當廣泛,應當尤為重視。

  2.4 切診:切診包括切脈和觸診,中醫醫生切脈,是中醫診斷的特色之一。如脈若琴絃,是謂弦脈,示有心病,或發怒生病等。

  3 治療中的心理學思想

  3.1 以情相勝的心理治療:所謂“以情相勝”,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肝***木***“在志為怒”,心***火***“在志為喜”,脾***土***“在志為思”,肺***金***“在志為悲”,腎***水***“在志為恐”。這種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制相勝的原理形成的情志五行模式為以情相勝的治療方法提供了理論基礎。據此,我們就可以以另一種情緒刺激去糾正病人原先的異常情緒狀態。按照巴甫洛夫的神經條件反射說,情緒反應屬於神經系統的暫時聯絡,它可以被新的暫時聯絡所代替。可以認為,以情相勝就是以一種新的興奮灶去抵銷或沖淡原來的優勢中心。然而,中醫情志五行模式中情志之間的邏輯聯絡,即某一情志可以勝另一情志的特定關係,在巴甫洛夫神經反射說中卻是不包含的。從實際情況看,以悲勝怒,悲者必不怒;以恐勝喜,恐懼者必不喜;以怒勝思,怒氣升騰,思結必散;以喜勝憂,其憂自消;以思勝恐,多思則明達而無所恐。前賢醫家根據以情相勝的原則治療某些情志因素疾病不乏其例。茲舉“怒勝思”一例,以窺其端:

  《儒門事親》卷七・不寐:“一富家婦人,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無藥可療。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以怒而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其平”。

  《儒門事親》還從理論上對情志更相為治作了進一步闡發:“悲可以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勝悲,以謔浪戲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汙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誠可謂經驗之談。

  3.2 移精變氣的心理治療:此即“易移精氣,變利氣血”通過轉移患者病理體驗而卻病,如一位過分注意胸部疼痛的病人,醫生採取轉移注意的方法,將他一側耳部點刺出血,且暗示疼痛已轉移到耳部,幾日後,耳痛消失,胸痛隨之而愈。

  3.3 暗示治療:有些患者,正面開導不易接受,必須通過側面暗示方能有效。這時用藥治病是假,通過藥而治“心”,實際藥物只起一種暗示作用。如一位考試緊張焦慮症的學生,考前用一種並不常見的廉價藥物,佯稱其高階名貴特效以加強暗示功能,服用而即顯效。

  4 結語

  我們看到,反映在中醫臨床實踐中的心理學思想是相互唯物的,自發辯證的。它揭示了心理與生理辯證的對立統一關係,闡明瞭心與身相互作用的雙向效應***心理因素既致病,又治病***。

  其次,我們還應該看到,中醫臨床中的心理學思想,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樸素、直觀、籠統等缺陷,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整理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黃帝內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6

  [2] 金.張從正.《儒門事親》.卷3.卷7.上海千頃堂書局影印.宣統庚戌

  [3] 郭念峰,虞積生等.《心理諮詢師》.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