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積極心理學論文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對高職學生幹部培養的啟示》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幹部的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受傳統消極心理學的影響,高職教師對高職學生幹部抱有負向期待,在培養人格品質和制定培養制度的過程中均將高職學生幹部看成有缺陷的人。這致使學生幹部在培養過程中感受到消極體驗,培養效果不甚理想。為此,應該轉變思想,將積極心理學的有關原理運用到高職學生幹部培養中來,使學生幹部獲得積極心理體驗、形成積極人格品質、形成積極培養制度。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院校;學生幹部;培養

  本文的高職學生幹部指的是在高職院校學生會、自律會等學生群體和組織中擔任幹部的學生。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受傳統心理學的影響,目前高職學生幹部培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新的對策和思路。積極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發展史上的一股重要的研究思潮。與傳統心理學相比,它具有激發個體內在積極力量、使治療過程充滿愉悅、提高時效性等優點。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結論運用於高職學生幹部培養過程,以達到促進高職學生幹部發展的目的。

  一、什麼是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認為應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總而言之,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

  積極心理學是與傳統心理學相比較而言的。積極心理學認為,傳統心理學過分重視心理疾病,這導致了一些弊端――使“心理學潛在的觀念將人類的本質巢狀進了疾病模式”[2]。傳統心理學視野中的人都是有瑕疵的、脆弱的人,他們承受著殘酷的環境或者不良基因的殘害,要麼無法被救治,要麼也只能部分恢復。對此,積極心理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它認為人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心理學不僅要關注人的心理疾病,也要關注人的積極力量;不僅要修復損壞的地方,也要努力構築生命中美好的東西;不僅要致力於治療抑鬱痛苦的創傷,也要致力於幫助健康的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2]

  積極心理學認為要發揮人的正向潛能,實現人生的價值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徵以及積極的社會環境。在積極心理治療過程中,強調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最終成為環境的積極治療者。

  二、我們如何培養高職學生幹部

  高職學生幹部是高職學生中的骨幹,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高職學生幹部在學生組織中起著組織領導作用;對其他學生起著榜樣示範作用;在師生溝通中起著橋樑紐帶作用。因此,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關係到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的高低,高職校園文化品質的好壞,甚至關係到高職院校的穩定與否。由此可見,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目前,高職學生幹部培養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高職學生幹部培養工作亦已獲得高職院校的重視。在高職學生幹部培養備受關注的同時,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對高職學生幹部的期待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正向期待向學生傳達教師的正向暗示,能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促使學生達到教師的期待。反之,教師對學生的負向期待向學生傳遞了負向暗示,使學生產生消極力量,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在傳統“消極”理念的影響下,高職教師關注的是高職學生幹部在工作、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往往把學生幹部存在的問題和弱點作為著眼點,將學生幹部看成“問題人”、“缺陷人”,用矯正的思維習慣來看待高職學生幹部,忽視了高職學生幹部積極心理品質的存在與其正向作用。

  2011年12月,筆者以“高職學生幹部”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共搜尋到27篇期刊文章。這些文章的作者皆為高職院校教師。“不夠”、“缺乏”為這些文章中形容高職學生幹部的高頻詞。例如“人格不夠健全”、“知識基礎不夠紮實”[3]、“缺乏全域性意識和大局意識”、“缺乏集體觀念”[4]、“缺乏基本的思想道德修養”、“不能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係”[5]。

  由此可見,高職教師對學生幹部有著消極認識和負向期待,向學生幹部傳遞消極能量。學生幹部接受了來自教師的消極認識和消極能量,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和消極的情感體驗,使其發展受到消極影響。

  ***二***高職學生幹部的人格品質培養

  人格品質為人固有的潛在的力量,是影響個體成長、成才的主要因素。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品質可以概括為6大美德和24種人格品質。6大美德包括智慧、勇氣、仁愛、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等。24種美德具體內容為:創造力、好奇心、開放、好學、洞察力、誠實、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善於交際、公平、領導才能、合作、寬恕、謙虛、謹慎、自我調節、鑑賞、感恩、希望、幽默、篤信。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均為客觀存在的力量,它們同時並存與個體身上。我們更應看到人類身上生來具有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品質,通過這些力量和品質的充分發揮和發展來消退消極力量,實現人的發展。

  培養高職學生幹部亦應從學生幹部的積極力量和積極人格品質入手,引導他們發現自身具備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並使之充分發揮和發展。然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我們往往以“木桶理論”作為潛意識:人的能力的高低,並不取決於人身上最大的優點,而是取決於最大的缺點。因此,要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幹部,就應該從其缺點和短處入手,將缺點消滅,化短處為長處。在筆者搜尋到的27篇研究高職學生幹部的學術論文亦持此觀點。這些研究認為目前學生幹部的人際關係普遍緊張;領導能力急需提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需要引導;任職動機需要端正;創新意識整體缺乏等等。

  筆者認為,高職學生幹部是高職學生中的佼佼者。與其他高職學生相比,他們的綜合素質、心理特質、人格品質均較為優秀。高職教師的身心已較為成熟,人生閱歷較為豐富。站在高職教師的角度,用他們的要求來衡量高職學生幹部,大部分學生幹部都是存在問題的。此類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要與學生幹部的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社會閱歷以及工作實踐相結合。這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無法完成。在實際工作中,以矯正思維習慣為指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實踐雖有成效但效果並不理想。

  ***三***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制度

  高職學生幹部的發展離不開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制度。它是建構學生幹部積極心理品質的支援力量,也是學生幹部獲得積極心理體驗的直接來源。目前高職學生幹部培養制度多為教師意志的主觀體現,大部分高職學生以及學生幹部的訴求被忽略。在此培養制度中,高職學生幹部的獲得積極體驗和發展積極人格品質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具體存在如下問題:

  1.選拔機制:重挑選輕選拔

  與其說高職學生幹部是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廣大高職學生幹部、幹事和教師一起推薦、考核選拔的結果,不如說高職學生幹部是由少部分高職學生幹部和教師“挑選”而出的結果。廣大幹部、幹事的意見只作為參考意見。許多高職學生認為:高職學生幹部的選拔過程與“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相左,選拔程式與“民主推薦、組織考核”的原則不相符。因此,在高職學生組織幹部換屆之後,未當選為學生幹部的幹事的工作積極性受到重大影響。這是高職院校學生幹部青黃不接、學生工作難度加大的重要原因。

  2.培養過程:重使用輕培養

  合理地使用高職學生幹部是發揮學生幹部作用、促進學生幹部成長的重要途徑。然而,不少高職教師將學生幹部視為自己的“助理”,只注重將工作任務分配給學生幹部,而忽視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高職學生幹部是發展尚未成熟因而需要不斷髮展的青年人。他們有著巨大的潛能,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成長。“重使用輕培養”的培養模式忽視了高職學生幹部不斷進步的需求,容易造成他們的倦怠。按此思想培養出來的高職學生幹部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無法發揮他們的潛能。

  3.評價機制:重監督輕激勵

  受傳統的“消極心理學”的影響,高職學生幹部培養制度中存在“重監督輕激勵”的問題,即將管理的重點放在預防和糾正學生幹部的“不良行為”上,強調對學生幹部的管理和監督,忽視對學生幹部的肯定和激勵。近年來,不少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幹部的過程中引進了激勵機制。然而,這一機制的目的亦為“使學生幹部不犯或者少犯錯誤,校正少數幹部的不良行為。”[6]這樣的激勵機制名為鼓勵學生幹部,調動學生幹部積極性;實為監督學生幹部,防止學生幹部“偷懶”。

  三、應該如何培養高職學生幹部

  由於教師對高職學生幹部的消極認識、高職學生幹部的消極情緒和自我體驗以及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學生幹部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使高職學生幹部無法發揮其正向力量。根據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高職學生幹部培養的嘗試:

  ***一***增強高職學生幹部的積極情緒體驗

  正如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在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的致辭中所說的:“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表揚、讚許,減少抱怨、憤恨和對立。有更多人用善意的眼光去評價他人,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才會成倍增長。”[7]在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中,也應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不僅僅包括不斷減少困惑和消除消極情緒,更體現在積極情緒體驗的增多。[8]因此,在高職學生幹部培養過程中應著重於使其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在具體實踐中,高職教師應該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敏感、焦慮等情緒和心理,讓學生幹部獲得積極情緒和體驗,發展積極的認知、積極的情感和積極的意志,形成積極的習慣、積極的人格,進而提升學生幹部綜合能力。

  ***二***培養高職學生幹部的積極人格品質

  積極人格品質的形成是培養高職學生幹部的重點、難點所在。培養高職學生幹部的積極人格品質是學生幹部發展的長久動力。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蘊藏著積極的能量和潛質。因此,在培養學生幹部的過程中,應該著眼於學生幹部已有的積極人格品質,引導他們發現這些積極人格品質,並用自身力量促進其發展。具體上看,我們可以從激發高職學生幹部的任職動機,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入手,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引導高職學生幹部在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基礎上,積極地悅納自我,關愛他人,提高受挫能力,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

  ***三***形成積極的培養制度,激發學生幹部的正向潛能

  高職學生幹部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體制系統,如積極的工作制度、和諧的工作環境,積極的家庭關係能促進個人的成長。對於高職學生幹部的培養而言,積極的培養制度是高職學生幹部培養的重要保障,能促進良好的高職學生幹部成長環境的形成。根據目前實際情況,要形成積極的學生幹部培養制度需要改革與調整現有的選拔機制、培養過程以及評價機制。從選拔機制上看,要讓廣大幹事、幹部擁有話語權,使選拔過程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培養過程應該為學生幹部留下自我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既得到鍛鍊又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評價機制應該以真正激勵優秀學生幹部鼓勵其他幹部和幹事為出發點,讓學生組織的全體成員都得到積極情緒體驗。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21-327.

  [2][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徐紅.群言出版社,2010:2-3.

  [3]耿愛青,徐丹軍,楊文豔,孫曉慧.當前高職學生幹部團隊建設策略研究[J].經濟師,2010***11***:131.

  [4]王攀.高職學生幹部的特點分析[J].知識經濟,2011***20***:141.

  [5]全勝躍.高職學生幹部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培養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2007***3***:349.

  [6]張澤.高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陶瓷研究與職業教育,2003***2***:22.

  [7]桂傑,樊未晨.首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在清華開幕[N].中國青年報,2010-8-8.

  [8]孫雄輝.從“消極”走向“積極”――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7***:84-85.

  作者簡介:連潔平***1984―***,女,福建仙遊人,教育學碩士,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助教,從事輔導員工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