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意義探討論文
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太極拳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意義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太極拳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意義探討全文如下:
我國古代醫學著作中也有諸多關於身心關係的描述。如“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鬱而致病”;“因病而致鬱”等。《呂氏春秋?盡數》中指出:“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這一表述清楚地闡明瞭運動有益於身體和精神健康,以及身體和精神相互依賴的關係。現在社會中,由於資訊交流加速,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生活壓力大,人們往往都處於身心緊張的狀態中,心情容易急躁、感情容易衝動、憂患、焦慮、精神高度緊張,經常感到身心疲憊。許多人面臨精神方面的問題,而長期的不良和緊張的情緒又是許多心身疾病的重要致因。
一、太極拳的直接心理作用機制
認知行為假說認為:“鍛鍊可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這些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對抑鬱、焦慮和困惑等消極情緒狀態具有抵抗作用”。分散注意假說認為:“體育鍛煉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使他們能夠分散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太極拳運動要求動作鬆柔、圓活、鬆而不懈、身正體舒、氣沉丹田、內勁節節貫穿,以求達到導引經絡,通常氣血。所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心靜體舒”,有意識地、能動地控制調節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系統。
以上太極拳要領的綜合運用,可解除神經系統過度緊張,減輕壓力。另外,長時間的太極拳鍛鍊,對發揮正面A型性格,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有明顯效果,達到積極進步而情緒穩定,充分考慮和照顧周圍人群和環境因素、謙遜隨和等良好情緒,從而延緩生理、心理的衰老速度。改善人際關係,使社會安定;同時,消極情緒***如冷落感、孤獨感、抑鬱感等***會逐漸減輕和消失。
另外,太極拳對因失眠造成的心理功能障礙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並能延緩記憶力、注意力的衰退,改善資訊加工速度,調節思維運動、抑制能力,提高穩定性有良好影響。這些對調整心理狀態都有顯著促進作用。太極拳的動作較為複雜,學習起來較其他專案困難,如果通過他們自身努力完成了學習任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成就感,從而提高自定效能。這些都有助於打破與抑鬱、焦慮以及其他消極情緒相關聯的惡性迴圈。
太極拳其拳理是以太極思想為指導,老子主張“道義”,提倡凡事不應急躁,更不能逞凶鬥勇。太極拳作為道義之拳,重德之拳,要求練習者只有深懷道義之心,多做對社會、國家、集體有益的事情,少索取,多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爭名利,才能真正從思想深處解放自己,“致虛極、守靜篤”,保持恬淡虛無狀態。“拳雖武藝,得其正道,無往不宜”***陳鑫語***,太極拳是正道,練習者從中可以悟出立身之本,做人之理,不斷追求精神健康,道德高尚。
太極拳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意義探討
二、太極拳的運動方式調節機制
太極拳練習要求是在鬆靜、柔緩、圓順、馳張的基礎上做螺旋纏繞的意識運動。這些運動方式和要求對調節心理有良好的作用。
鬆,指精神和形體兩方面的放鬆;靜,指思想與情緒上的安靜。以自然為法,以舒適為度的鬆靜,能有效減輕人的應激反應和精神壓力,改善緊張焦慮狀態、強迫症狀和軀體化反應,對人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處於最佳狀態。
太極拳運動是意、氣、形的整體運動,既練意又練氣,既練神又練形,意氣相隨是行功的法則。這種運動方式充分發揮了腦***心***對生命過程動態變化的控制作用,強調通過意識指揮下的精微的肌肉運動,對人體經絡產生刺激而使體內之氣調動、聚集、充實起來。而太極拳練習要求人體注重運用精神意念的一緊一鬆,使內氣執行流暢,肌肉收縮有律,緊、鬆、剛、柔互為其根,周而復始。一緊一鬆的精細的肌肉運動又可使人體運動的節律趨同於人體的生物節律,同時也有利於內氣的起動與發放,使丹田之氣鼓盪。
太極拳動作的圓活是以脊柱為軸,並通過兩腿的虛實轉換和重心的左右移動所產生的向心力和離心力,來帶動四肢進行或大或小的弧行運動。太極拳的技術動作柔順和緩、沉著穩定等特點所表現出的心意慢運、肢體緩隨的行動節奏,體現了太極拳運動的低強度、長時間的值下運動特點,它可避免由於大強度運動後,給人體生理帶來的各種負效應。這些運動方式有利於人體的有序化,而這種人體運動狀態的有序化,能達到重新調整精神,塑造行為的目的。
三、結語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鮮明的民族特色、濃厚的文化底蘊、辯證的養生之道和超然的運動心態,都決定了它不僅有利於人們的軀體健康,更有利於人們的心理健康。太極拳已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川。它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行拳方式,為練拳者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氛圍,給練習者提供了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社會教化,此極有利於塑造練拳者謙和的道德情操、堅韌的人格力量和空靈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