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所起到的作用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身體素質更好一些,且都知道體育鍛煉有利於我們增強體質。但具體怎麼增強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

  ***一***體育鍛煉對人體生長髮育的影響體育鍛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體育鍛煉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於骨、關節和肌肉等運動器官,並因而使之產生適應性的變化。用以評價生長髮育的指標主要包括體格指標,如:身高、坐高,上、下肢長度,肩寬、骨盆寬、髖寬,胸圍、上臂圍、大腿圍和體重等指標。其中,身高代表人體骨骼縱向發育的程度;肩寬等代表人體橫向發育的程度;胸圍等代表人體軟組織***肌組織***的發育程度。 體育鍛煉可以通過對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礦物質的吸收,促使人體長高;可以通過對骨骼肌的刺激,增加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改善肌肉細胞代謝,促使肌肉發達,增強人體的各個寬度和圍度,因而是一種有效的促進人體生長髮育的手段。但是,應該指出,在試圖通過體育鍛煉促進生長髮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營養,否則,身體鍛鍊不但起不到促進生長髮育的作用,反而會因消耗增加而造成營養不良,阻礙生長髮育的正常進行。

  ***二***體育鍛煉對人體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及醫學作用 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可以達到從多方面促進健康的目的。從生理學、生物化學和醫學的角度講,體育鍛煉一般可從以下方面促進健康。

  1.體育鍛煉可促進心血管功能的改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如:安靜時的心率下降,心臟每搏輸出量***心臟每次跳動輸出的血量***增大和心臟體積增大等。經常參加有氧運動的人安靜時的心率都比較低,有的只有50次/分。這種變化配合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的變化,就說明心臟的血液輸出功能提高了。而心臟體積的增大,也可以在經常從事身體鍛鍊的人身上看到。這並不是有病,而是心臟容血量提高、血液輸出功能增強的表現。

  2.體育鍛煉可增強骨骼肌功能,延緩骨骼的衰老。體育鍛煉可以通過運動刺激肌肉,達到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目的。體育鍛煉過程中,由於肌肉反覆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細胞中有關能量代謝、蛋白質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高肌肉細胞中能量代謝的能力,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達到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運動過程中直接參與活動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如多走可以使腿骨增粗,常舉重物可以使臀骨增粗,且骨質密度增高。這是因為在肌肉收縮期間,所連線的骨就會受力,其對鈣等礦物質的吸收就會相應增加,對預防骨質疏鬆就會有一定的作用。

  3.體育鍛煉可阻礙、減少、避免疾病的發生。體育鍛煉對人體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體育鍛煉對疾病的抵禦作用是有條件的,有許多疾病是不可能通過體育鍛煉治癒的,如遺傳病。有許多疾病的某些階段也是不宜從事體育鍛煉的,如炎症、高燒等。因此,應該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體育鍛煉的手段來和疾病作鬥爭。

  ***1***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的某些免疫能力,防禦生物病原的侵害。國外的實驗證明,在進行運動時體溫升高,機體內產生一些特殊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從而減少了傳染病的發病率。同時,體育運動時,體內由血球的數量增多,也增加了抗禦疾病的能力。

  ***2***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的各種自救能力,以避免機械外力的傷害。由於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大幅度的活動空間,運載工具的高速化,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使日常生活中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大大增加。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意外事故”的死亡率僅次於心臟病、腦中風和癌症。在我國這方面的死亡率也有所上升,各種意外事故的死亡率高達7.8%,佔死亡率第四位。這些意外事故主要發生於工傷、車禍、爆炸、暴力、房屋坍塌,以及各種突發的自然災害,如洪水、颶風、地震、海嘯等。

  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本領,使人們具有靈敏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使人們具有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體力與心理準備。

  ***3***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減少、推遲或避免各種代謝疾病的發生。經過廣泛的實驗證明,體育鍛煉可以使人體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甘油三酯降低,這些指標的變化對防止肥胖症高血壓、冠心病都是有顯著效果的。體育鍛煉對於防止老年人心血管系統和運動器官老化等方面的作用也同樣是十分明顯的。

  ***4***體育鍛煉可以加速病癒後的恢復。目前的醫學迅速向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健康醫學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各類患者可通過醫疔體育的多種手段恢復肢體功能,增強抵抗能力,以補充醫藥手段的不足。

  ***三***你育鍛鍊對提高人體適應自然環境能力的作用 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質上是人受了外界環境影響,在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下,不斷調節機體,使之處於正常穩定的功能活動狀態。通常,體育鍛煉大都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外界環境因素***空氣、水、陽光***隨時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不可避免地會使身體受到影響,人體必須隨時調節自己的功能來適應環境,使身體內外達到平衡。所謂平衡僅是暫時的、相對的平衡,稱為動態平衡。調節平衡的能力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指揮下形成的。如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大腦皮質立即調動全身各器官、系統加強活動,產生防禦性反射,使面板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同時,體內增加熱量,以抵抗寒冷的刺激。反之,在炎熱的條件下,機體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指揮下,面板血管舒張,大量出汗以加強散熱。又如高山上缺氧地區人體必須加快呼吸,肺通氣量也隨之增加,使機體能夠獲得更多的氧氣。

  自然環境中的病菌、病毒侵人人體後,中樞神經系統將動員體內的各種防禦機能,使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增強,抗體產生加快,以儘快排除和殺滅病菌、病毒、保護身體免於受到侵害。

  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是客觀存在的,要達到人體與外界的平衡,必須依靠自身的不斷調節來增加適應能力,所以,身體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的強弱,也是人體健康狀況好壞的一個重要標誌。身體的適應能力,也是通過條件反射形成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快而準確,有利於增強人體的適應能力和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體質是什麼

  一、體質的概念

  體質,是指人的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簡要地說,體質是指人的有機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由於變異而造成的人體在形態、生理、生化和行為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體質既反映著人體的生命活動的水平,也反映著人體的身體運動的水平。

  生命活動是身體運動的基礎,反映著人的自然屬性,身體運動又是生命活動得以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相當程度地反映著人的社會屬性,二者是統一的。滿足於生命活動的自然發展,會限制身體運動的發展水平;聽任身體運動的任意發展,也會損害生命運動的正常執行,二者又是矛盾的。可見,體質反映了人體的生命運動和身體運動的對立統一,只有科學地把握和處理生命運動和身體運動的矛盾統一,才能達到身體發展的最高成就。

  “體質”的概念,和“健康”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體質具有長期穩定的特徵,而健康具有短期和易變的特徵,同樣處在健康狀態的人,慕本體質狀況可能千差萬別;同樣體質狀況的人,在短期內可能由於疾病的影響出現健康方面的不同表現。

  二、體質的指標

  1.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狀況及身體組成成分等。

  2.生理和生化功能水平。即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及各系統、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水平。即身體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柔韌性等素質及走、跑、跳、投、攀等身體運動能力。

  4.心理髮展狀態。包括個體感知能力、個體意志力、判斷能力。

  5.適應能力。對外界環境條件的抗寒、抗熱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影響體質強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遺傳性狀可對體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或前提條件,而體質強弱的現實性,則有賴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其中營養、衛生、教育和身體鍛鍊等因素最為重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科學的身體鍛鍊,是增強體質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亞健康是什麼

  ***一***亞健康的定義

  亞健康是一種自感不爽,檢查無病的,介於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身心狀態,也稱為第二健康狀態、灰色健康、亞臨床期、臨床前期、前病期等。

  亞健康是國際醫學界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醫學新概念,是醫學的一大進步。即醫學不再用二分法將人簡單地區別為病人和健康人,而是用一個連續的模式表示人們的健康的程度,也就是在病人與健康人之間區分出了一個亞健康的群體。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的調查,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佔5%,診斷有病的人也只佔20%,而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的人群在現代社會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症狀:食慾不振、疲乏無力、失眠多夢、煩躁、易發怒、健忘、胸悶、心悸、頭疼、頭暈、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和想像能力降低、偏執、消極悲觀、情緒低沉、猶豫不決、容易沾染壞習慣等等。現代生活綜合症、雙休日、空調、大樓綜合症等形形色色的與現代生活有關的病症都屬於此列。

  ***二***體育鍛煉對治療亞健康的作用

  審視以上,引起亞健康的根源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社會疾病,採用傳統的醫疔手段去改變亞健康狀態,其成效甚微。要想改變亞健康狀態,必須根治各種由於生活方式過成的社會疾病,而有效手段是從事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運動在整個生活方式之中起著調節作用,它調節並改善著人們由於飲食、營養、體重、作息等方面長期不合理的積習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應。解決人們身心健康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參與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對生活方式的影響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的勞動素質,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格。

  2.體育鍛煉是保持人體機能、使體能處於最佳狀態的有效手段,是人們消除身心疲勞、保障健康生活最積極的手段。

  3.體育鍛煉是戒除惡習,改善不良社會生活的有力措施。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進行體育生活可增進健康,並能防止慢性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4.體育鍛煉可以滿足人們的多種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改變人們的審美觀念。

  5.體育鍛煉可以緩解現代生活節奏給人帶來的緊張情緒,融洽人際關係,克服現代社會中競爭所帶來的冷酷、孤獨,陶冶人的精神情操、體驗人生真諦。經常從事體育活動的人對生活節奏的改變有較強的適應性,可表現出較強的自制、快樂、堅韌、敏銳、自信、合群和從容不迫的心理調節能力。

  6.體育鍛煉充實了生活時間,各種休閒體育活動可以發散剩餘精力,避免各種社會危險。

  7.體育鍛煉豐富了人們的社會交往,體育娛樂可以調諧人的精神狀態,縮短人和人之間的社會距離,促進家庭和睦。參加體育活動能增強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促進人們相互交流與合作,還可以提高人對社會責任和道德價值觀念的認識。

  8.體育鍛煉可以使人們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捉高人們的生活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亞健康是一個動態的狀態,它或者向疾病狀態轉化,或者向健康狀態轉化。而健身運動恰恰是改善亞健康狀態的一種最積極、最有效、最廉價的手段。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