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對睡眠的影響

  都市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空閒時間少,特別是中青年,面對上升的事業和較多的家務,恨不得學會分身術。運動對睡眠有什麼影響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運動改善睡眠,這已是眾所周知的結論,但是對臨睡前運動是否影響睡眠這個問題,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運動生理學專家、北京市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副教授牛映雪認為,不同階段進行效果不同,下午和傍晚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對睡眠的改善相當明顯。晚間是否適於健身要根據不同人的作息習慣,但是無論幾點健身,睡覺前一小時就應該停止運動,以免影響睡眠。她解釋,人處於睡眠狀態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人體進入睡眠需要一個準備期,運動的時候交感神經比較興奮,需要一段時間讓它逐漸安靜下來,以便副交感神經進入工作狀態。但是牛映雪主張,從健康考慮,21點到23點是人體進入睡眠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時間是人體十二經脈中比較重要的經脈——三焦經調養的最佳時期。從中醫理論上講,三焦經是朝百脈的經脈,人在這個時候進入睡眠,最利於身體的調養生息。所以為了充分地休息好,如果工作沒有那麼忙,應該儘可能地把自己的入睡時間安排在21點到23點期間。

  注意健身時間的同時,運動強度也是一個影響睡眠的關鍵。通常的觀點是,晚間鍛鍊不主張強度較大的運動,但是也有不同觀點。例如近來有一項研究發現,在睡前90分鐘或60分鐘做1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並不會使入睡變得困難,也不會降低睡眠質量。其他許多項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一位專事觀察這一問題的研究人員這樣認為:睡前運動事實上能促進睡眠,減少焦慮情緒,提升體溫。日本學者則認為,睡前運動可以促進睡眠質量。他的實驗證實,人的睡眠質量好壞,與人體直腸溫度有很大關係。直腸溫度下降速度越快,人就越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其研究發現,臨睡前做一些如慢跑之類的輕微運動,可以促進體溫升高。當慢跑後身體微微出汗時隨即停止。這時,體溫開始下降。當30-40分鐘後睡覺時,人將很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從而提高睡眠質量。不過,研究者也明確,現實情況中存在個體差異,也就是說,並非人人都能從睡前運動中獲益。

  所以,睡前運動會不會影響睡眠也不能一概而論,還要視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您要是長時間保持有睡前做運動的習慣而且不影響您的睡眠的話,也沒必要改變。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作息習慣,不用刻意去效仿所謂的“健康”習慣。但是如果正準備養成一種健身習慣,還是強烈建議您在睡覺前避免做劇烈運動。青鳥健身俱樂部每天營業到23點,方便了白天工作繁忙的健身愛好者,但是總經理李鑌並不建議人們健身時間過晚,對於只能在晚上健身的朋友,李鑌建議他們,不要選擇太劇烈的運動,最好選擇瑜伽、氣功、慢走等有氧運動,讓自己的身心都逐漸寧靜下來,過渡到有利於睡眠的狀態。並且儘可能睡覺之前洗個熱水澡,洗去白日的疲憊,舒筋活血,順利進入睡眠,這樣有助於縮短入睡時間,而且可以減少淺睡時間,在入睡後可以更快地進入深睡眠時期。

  睡眠質量的重要性

  1、睡眠質量差導致的相關問題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佈的睡眠調查結果,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高於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全球睡眠調查表明,45.4%的中國人有失眠問題;45.2的車禍與失眠不足有關;50%工傷事故與睡眠不足有關;慢性失眠者發生事故的風險率是正常人的4.5倍。失眠症是一種未被廣泛認知的疾病。

  2、睡眠質量的重要體現

  俗話說:“健康是福,睡眠是金,真正的健康是從睡眠開始的。”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標準時間一般為7-8小時,保持者壽命長,睡眠時間減少壽命也縮短***但個體差異很大***。一個人不吃飯可以活20天,但必須喝水;不喝水,可以活7天;但是不睡覺,只能活5天,足以說明睡眠比喝水吃飯還重要。

  3、良好的睡眠質量是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前提保障

  人們經常把睡眠問題與年長者聯絡在一起,但睡眠問題向青年群體蔓延卻是不爭的事實。各種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經常性的作息不規律和失眠導致體質變差,容易感冒,有時還會頭暈、耳鳴。睡眠不足和其他睡眠障礙對於身體的危害早已不是新聞。城市亞健康人口增多、白領電腦工程精英猝死、疲勞駕駛引發的車禍等事件不斷證明著睡眠健康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眾問題。高校學生的這種生活習慣短期內可能影響不大,但若持續時間長了,會對他們的精神和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人們的睡眠節律可能會被打破。這對人的機體免疫力和器官都會造成危害,帶來免疫力和康復能力的下降,甚至可能加重其他疾病或誘發原有疾病的發作。此外,還有可能會導致神經衰弱、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