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體制論文完整範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結構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素;從功能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動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體制論文,供大家參考。

  行政管理體制論文範文一: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研究

  摘要: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體育管理體制的舉國型已無法滿足體育產業化的深入的需要,開始探索市場與政府結合型的管理體制。建立適合我國後奧運時代特點和體育發展規律的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由此而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大背景下,引入“公共物品理論”,強調傳統行政管理體制向現代服務型公共管理體制轉變的必要性,並提出具體的舉措。

  關鍵詞:公共物品理論;服務型政府;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

  1問題的提出

  公共物品***publicgoods***,最早是經濟學中的概念,是消費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徵,一般不能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由企業和個人來提供,而主要由政府來提供的物品。在我國,高鴻業、吳易風教授在《現代經濟學》一書中直接指出,“公共物品是私人不願意提供或者無法提供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和勞務。”[1]體育作為一種公共物品對它的界定是人們自願參加的社會體育活動。隨著黨的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現行體育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與市場經濟社會不相適應的因素開始顯現。西方各國在行政管理體制的研究和改革實踐中紛紛引入“公共物品理論”,推進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由傳統型向服務型轉變。

  2我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現狀

  2.1服務意識缺乏

  一直以來,體育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偏重於管理和執法,公務員的服務意識普遍不強,尤其是基層。而“服務”只能從道德層面與精神文明建設層面來進行約束,而沒有上升到法律的層面。[2]由於受到幾千年封建官僚思想的負面影響,部分行政管理者甚至將服務與加強管理職能相對立,片面地認為一味提高服務質量就會弱化管理力度。雖然近幾年,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推進,行政部門的服務意識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從根本上改變觀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職能定位不清

  體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涉及面甚廣,包括了政府觀念、機構規模、部門職能等方方面面,尤其需要企業、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的參與。然而,政府往往視體育為純公共物品,從心理上排斥社會力量和企業的參與,哪怕是在體育私人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的供給上,依然大包大攬,擠壓體育企業的生存空間。而結果卻是兩敗俱傷,一方面阻礙了體育企業和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違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同時由於政府的不願放手,導致政府規模不斷擴大,機構臃腫,甚至財政困難,而這時希望社會力量來分擔政府的財政壓力為時已晚。因為由於發展緩慢,體育企業和社會團體並不具備這個能力。

  2.3服務的層次和標準較低

  近年來,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體育行政管理系統也在不斷嘗試做出一些改變來提高服務質量,像建立綜合性的服務大廳、減少行政審批程式、建立首問責任制、建設服務網站進行政務公開等。[3]但是這些專案都還在起步階段,服務層次和服務標準沒有顯著的提高。具體來說,一是沒有統一、規範的服務形式,辦事人在不同部門、不同工作人員身上享受到的服務也不盡相同。二是資訊服務能力不足,個性化、面對面的輔導服務較少。三是缺乏針對性的服務,缺少特色,很難滿足不同物件的個性化要求。四是服務的手段相對滯後,服務科技化、資訊化水平有待提高。當前體育行政服務主要還是通過培訓、講座、諮詢等傳統手段進行,按照“科技加管理”的思想用先進手段提供的體育服務少,大多流於形式。

  2.4服務缺乏內部和外部的監督評價機制

  當前,整個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的建設還未形成從可行性分析到決策、實施,再到評價、反饋、監督、考評的一整套工作機制。雖然有相關的考核和監督,但是由於政府的壟斷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但沒有有效的參照,外部監督存在困難。好在體育行政服務是以服務人的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全民體質為目的,因此缺乏內部和外部的督評價機制,體育系統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必定不如人意,這樣的服務也往往流於形式,對促進體育工作的開展作用不大。

  3建設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的必然性

  從現實因素看,建設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說,政府有責任保證體育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為相關企業提供製度保障和政策支援。同時,西方國家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政府再造”實踐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這場改革同樣以提高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為目標,改變以往政府包辦的管理理念,建設“以服務為導向、以公眾為顧客”的新政府。以西方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接見物件,建設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也就水到渠成。從技術因素看,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為政府工作方式的改變提供了技術動力,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識經濟所帶來的技術支援大大加快了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方式的進度,新興的網路、移動終端的服務方式改善了政府的管理水平,有助於精簡機構。實現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優化自身管理的雙贏。

  4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構建的具體舉措

  4.1樹立公共服務理念

  要使每一個公民都享有最基本的體育公共服務,滿足弱勢群體的體育活動需求,必須從根本上確立公共服務的理念。要堅持對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公務員的服務意識教育、行政倫理教育不放鬆,要求公務人員樹立公僕意識,從根本上實現由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同時,將“服務性”由道德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加強對公務人員的法制意識教育,為建設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4.2加強體育行政管理職能的合理化配置

  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的建設必須從上到下再縱向上對各級各部門的職能範圍進行清晰且合理的劃分,不可推卸責任,更不可超越自己的職能範圍行政。這樣做也為更好地發揮社會團體和公眾的監督作用提供了便利,提供了依據。

  第一,要以公共物品理論為依據,分清體育公共物品中的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場提供的,政府應大膽放手,保障體育公共物品投入的時間和數量。要重視基層體育的基礎地位,對縣一級及以下地區加大經費支援,幫助體育行政部門解決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尤其要重視農村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隨著農村公共交通和網路的建設,農村人口對體育服務的需求空前膨脹,因此改善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對農村地區體育活動和體育健身開展的指導成了當務之急。鼓勵政府組織體育院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社會實踐和專業實踐。一方面讓這些年輕的體育事業工作者看到體育發展的現狀、得到鍛鍊,同時也讓農村,特別是老年人、留守兒童的體育活動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

  第二,要正確合理地區分體育行政決策與體育行政執行職能。這並不是將政策的規劃與執行截然分開,而是可以將政府職能區隔為與政策規劃有關的職能和與政策執行有關的職能。這既有利於更好克服政府管理中出現的越位、錯位、缺位現象。[4]對業務性質相近或相互間有互補性質的不同機關,借鑑城管綜合執法部門的經驗,考慮成立綜合性機關。

  第三,要充分鼓勵社會資源參與體育公共事業的建設。公共物品理論指導下的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系要求體育管理部門專注於體育的公共決策與公共領導。原來的“體育服務提供者”從政府向民營企業、社會團體轉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漸漸演變為“服務秩序的協調者”。首先扶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競技體育、大眾體育等體育服務的提供,政府為此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援,保證這些企業在公開公平公正的條件下展開合理的競爭,促進體育公共物品品質的提升。第二,加快培育體育相關的非政府組織***NGO***的建立和發展。據統計,美國約有150萬個非營利組織,其中50萬個機構成立與在過去10年中。這個數字讓我們望其項背,[5]因此要實現體育行業協會等組織與政府徹底脫鉤,不但能加強民間體育的主人翁精神,也有利於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體育事業管理和監督中的作用。總之,區分純公共物品與準公共物品的差異,保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發展公共體育事業的主導作用,發展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培育體育市場,加強規範管理,逐步形成有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社會氛圍,是我國服務型體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出路。

  參考文獻:

  [1]高鴻業,吳易風.現代西方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5

  [2]鄧小軍.改革和完善我國體育行政管理舉國體制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3]楊磊,馬巖巍.服務型政府理論研究綜述[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6,***6***:82-84.

  [4]王景波.服務型體育行政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9,***6***:10-12.

  [5]張永軍,李豐祥,邱建國.經濟轉型期體育產品供給與需求特徵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5,***10***:33.

  行政管理體制論文範文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分析

  摘要: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目前必須要做且要做好的一項工作,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的背景之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既是一個突破口,也是一個難點和重點。經濟發達鎮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相比落後鄉鎮更加具有迫切性,因此本文選擇經濟發達鎮為物件,探討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本文對於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具體的探討,闡述了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存在的典型性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期為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的提升帶來有益探索。

  關鍵詞: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建議

  我國鄉鎮刑偵管理體制建國之後幾經變遷,形成了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弊病不斷凸顯,並給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值之下,經濟發達鎮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與現有行政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需要其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做到先行先試,通過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來釋放出來更多的市場活力。

  一、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原則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這一工作推進中必然會遇到各種阻力,要做好這一工作,必須要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做到循序漸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然會遭遇到各個方面的阻力,這些阻力既包括利益層面的阻力,也包括觀念層面的阻力,對於經濟發達鎮來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要客觀評估各種阻力,在明確阻力的情況下來進行的改革方案的制定,避免改革方案過於冒進可能出現欲速則不達情況出現。

  2.依法推進原則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雖然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無視法律,依法推進這是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依法推進要求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來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改革措施不能夠過於激進,更不能夠與我國的法律法規相違背。

  3.不斷調整原則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做到不斷的調整,因為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各項改革措施是否比較合適,難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試錯,需要根據實際效果以及環境要求變化來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保證改革方向的正確與改革措施的有效。

  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

  目前我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諸多突出的問題,例如權責失衡、職能扭曲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損害到了行政管理體制的有效性,同時更是給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

  1.權責關係不夠對等

  從目前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情況來看,權責關係不對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權責關係的不對等充分的體現出來了目前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經濟發達鎮在權力層面比較小,另外一方面則是承擔了比較多的職責,二者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權責失衡導致經濟發達鎮在發展方面左右制肘,難以釋放發展活力以及動力,從而拖累了地區發展的步伐。

  2.政府職能轉變落後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雖然在不斷的推進,但是依然存在職能轉變落後的突出問題,即政府職能沒有做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鄉鎮發展的需要做到不斷調整,具體來說,經濟發達鎮依然存在的職能缺位、錯位以及越位的具體問題,本來政府承擔的職能政府沒有承擔,同時不需要政府做的事情,政府有干預太多。經濟發達鎮依然沒有構建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政府,全能型的鄉鎮管理理念依然根深蒂固,這大大損害到鄉鎮行政管理的有效性。

  3.監督評價沒有到位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缺少監督評價,在鄉鎮行政機構工作開展中因為沒有監督機構而容易走向一條不受約束的道路,這也是目前基層鄉鎮機構公信力不斷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目前經濟發達鎮鄉鎮管理方面監督評價的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本級政府部門中沒有專門監督機構,對於鄉鎮不同機構工作的開展沒有監督評價;另外一方面就是來自於公眾、媒體的監督缺失,這導致了對於政府機構的工作不能做到客觀評價。

  三、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議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有一些基本性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良好地解決,導致鄉鎮管理體制目前弊病四現,針對這種問題,需要重點做好一些幾個方面的問題,解決好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完善權責對應關係

  權責對應關係這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有多大的權力,就要給予多大的責任,經濟發達鎮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要積極爭取上級政府授予更多的權利,另外就是要將本該上級政府承擔的職責交給上級。通過理順權責關係,才能夠讓鄉鎮政府去集中人力、物力做好份內的工作,推動鄉鎮的更好發展。當然完善權責對應關係方面,也需要注意度的一個把握,在加大經濟發達鎮權力的同時,也要注意相應監督機制調整,確保權力不會失控。

  2.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這是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全能政府與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有著內在的衝突,因此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必須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合理既定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界限,政府將職能集中在市場解決不好的問題方面,專注於公共產品的提供、市場秩序的維護,同時還要將職能重心從單純的經濟發展方面,向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層面進行轉變。

  3.加強監督評價建設

  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要重點做好監督評價工作,監督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約束政府機構工作人員的行為,讓其在監督下能夠嚴格按照崗位職責、法律法規來開展工作,用好手中的權力來為人民服務。監督評價方面,一方面要注意本級政府內部建立完善的監督機構,同時主動接受上級部門的監督評價,另一方面接受群眾、媒體的監督評價。對於監督評價反饋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的解決,確保各項工作的更好開展。

  四、結束語

  總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任重而道遠,未來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以及不斷推進,這樣才能夠全面的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實現鄉鎮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殷存毅,楊勇.新型城鎮化與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J].雲南社會科學,2015年2期

  [2]張思琪.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與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5年27期

  [3]錢中益,畢東昇.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江南論壇,2014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