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教育改革論文

  當前高校教育改革已經是各大高校在建設過程之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實踐的工作之中還應當加強對相關工作的重視,以促進改革取得基本的成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改革論文,供大家參考。

  高校教育改革論文範文一:淺談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

  摘要: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滯後性始終是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通過學校"經濟槓桿"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試行大類招生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從指導思想、方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培養體制改革,實現"嵌入式"招生培養;大類招生、逐漸放開高校辦學自主權有利於實現高校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的協調結合,實現"嵌入式"管理;"嵌入式"學科設定與建設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嘗試學科與對口企業的合作辦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招生培養體制、管理體制、學科設定、"嵌入式"教育

  以高校教育為主要載體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階中學教育基礎上實施的專業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業性的特定人才。建國60週年以來,我國高校教育體制進行了數次改革,然而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滯後性始終是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高等教育學》***結合我國近年來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滯後性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高校招生培養體制的"滯後性",二是高校管理體制的滯後性,三是學科設定的滯後性。這些"滯後性"因素導致高校學生培養、行政管理、教學科研等對應部門無法順暢地執行相應功能,更不能很好地實現最優化協同。

  近年來,以復旦大學為前瞻的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試行大類招生制度,2011年起上海大學也將實行重大改革:高考後按大類招生,學生進校時無"專業身份",入讀一年後才確定專業志願,學校則發揮"經濟槓桿"作用統一調控,這一引入"市場機制"的招生培養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招生培養體制的"滯後性",吹響了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號角,高校教育逐步實現向"嵌入式"教育的過渡。

  "嵌入式"這一新的現代名詞源於一種執行獨立功能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其核心是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因為有限的儲存空間及市場需求產生的軟硬體協同的codesign設計方法,隨著IT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所有帶數字介面的裝置都涉入其中,包括電子晶片、器件、儲存器中的軟體等,軟體程式碼緊湊化。***《嵌入式應用與開發》 吳延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高校教育時間上的有限性與空間上的局域性要求高校教育在堅持畢業生為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服務的就業體制基本策略下,強調"軟硬體協同"進行改革,進入"嵌入式"教育的時代,這一教育時代的特點就是以經濟建設社會需求為導向,平衡高校硬體管理體制與軟體管理體制之間的關係,使其既相對執行獨立功能又達到相互協同,從而實現高校教育系統的最優化。

  高校實行大類招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學校"經濟槓桿"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進行"嵌入式"教育,大類招生既體現了專業的市場化,又滿足了學生的專業需求,實現招生體制的最優化。學生不受專業侷限的視野,第一年全部接受通識教育,充分了解各專業特點,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學校則根據專業水平、師資力量等測算出各院系可以保證教學質量的招生人數極限,當申請某專業的學生人數高於這一極限時,進行擇優錄取。當申請某專業的學生人數低於極限人數即全部錄取,若選擇人數過低,該專業甚至可能面臨淘汰。對一些較為冷門需加"保護"的基礎學科,學校則啟動"經濟槓桿",通過全額獎學金等方式鼓勵更多優秀學生入讀。

  在招生體制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同時,高校學生培養模式的改革一觸即發。在社會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強調利己主義和主體意識;受西方文化與道德觀念影響,心理生理仍處於發展期的大學生容易受到負面資訊的衝擊和偏激價值觀的同化。在新形勢下德育工作必須具備人本性與開放性兩大特點,對傳統培養模式的"滯後性"進行改革和創新。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包括能力、氣質與性格三個主要方面,"嵌入式"教育模式改革就是要結合時代特徵,以人為本,從指導思想、方法、結構等方面進行改革。首先,從教育的指導思想上,要推行以學生為本,廢止傳統的家長式和保姆式;從教育方法上,要推行因材施教,形式多樣化教育,廢止傳統的居高臨下式的說教;從教育方法的結構上,從說理傳授為主指導學生逐漸形成學生的自我概念、自我評價與自我監督管理,從而指導學生進行職業人生規劃。

  高校"嵌入式"的管理體制主要強調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的結合,最優化處理行政管理效率化目標與學術管理學術性傳統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雖然目前的高校管理體制改革考慮了市場經濟影響的因素,領導體制、投資體制等均呈多元化趨勢,高校實現企業化管理,健全大學董事會、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等,但是高校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主要體現為強化官本位意識、忽略學術主體作用,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界限模糊、分工不清、相互阻礙。大類招生改革環境下逐漸放開高校辦學自主權是實現兩者協調嵌入的前提,是管理體制改革的新探索,"嵌入式"管理體制就是要在充分協調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的基礎上,建立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運作模式。***《論構建和諧的高校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關係》***

  "學科是按學問性質劃分的知識領域,是高校及專業性質分類的基本標準之一",學科設定與學科建設是高等教育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重要聯絡點,在高校教學實踐中,許多專業老師都意識到課程設定、專業參考書等學科設定方面與當今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滯後性,畢業生曾出現"零飽和"狀態,即所學非所需。

  從學科設定的角度來說,"嵌入式"教育模式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市場導向論也是我國現代高校就業體制的基本策略,學科設定與市場企業需求的脫軌是我國高校學科設定的主要問題,學科設定中"企業實習"課程設定比重的提高與"實習基地"的創立與推進將更有利於高校專業性教育目的的實現,在"一主多元"制的辦學模式指導下,嘗試大類招生制度下學科與對口企業的合作辦學模式,定向培養,大膽創新,這一"嵌入式"模式對於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也有極大的指導和幫助,有利於緩解社會就業矛盾。

  從學科建設的角度,"嵌入式"模式的大力推進不僅有利於學科自身的發展與成熟,同時以市場與社會需求為導向,學術研究避免過於理論化,增加了實用性,並直接或間接轉化成生產力,提高了學術研究、學科建設的功效性;對於專業教師來說,可以緩解合同製為主的編制管理競爭機制造成的壓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減少學科科研的盲目性與消極心理,更及時全面地把握學科動態和市場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並通過考核制度的完善不斷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試行大類招生,率先實行"嵌入式"高校招生體制教育改革,最終實現高校根據市場自主調節各學科的招生規模這一遠期目標,以市場所需求的"人才"社會價值定位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結合的教育手段實現學生教育主體、形式、目標的"嵌入式"培養,同時,完成在此基礎上高校管理、學科設定"嵌入式"改革,在管理體制、學科設定、個性培養相對高效化獨立運營的基礎上,加強三者之間的協作,在堅持高校管理體制調控、規劃與服務的基礎上,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輔導員以學科為紐帶,以學生培養為目標達到相互協同,從而實現高校教育系統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學》[M].廣西:廣西師大出版社. 2009.

  [2]吳延昌.《嵌入式應用與開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周執平.《論構建和諧的高校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關係》[J].職業圈No.3.2007.

  高校教育改革論文範文二:淺談高校教育改革對策

  摘要:隨著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我國高校教育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嚴峻的形勢。本文從高校教育改革的實際出發,分析高校教育方法改革的意義和特點,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發展高校教育的策略,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有著更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育;改革趨勢;對策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日新月異,高校教育已跨入嶄新階段,教師隊伍和辦學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實際要求。筆者結合高校教育方法的改革,總結出推進高校教育改革創新的對策。

  一 高校教育方法改革的特點

  1.高校教育方法的個性化。

  重視個性化是現代高校教育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傳統教育方法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為適應教育改革對高校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教育方法的改革必然要重視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這是以現代化教學心理學關於人的心理個別差異理論為依據而提出的。高校教育方法個性化就是根據學生個性的差異水平,改革和創造高校教育方法,恰當的選擇和運用使學生得到最充分發展的高校教育方法。

  2.高校教育方法的開放性。

  高校教育方法改革所呈現出的開放性特點,強調現代高校教育方法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加強吸收現代化的教育理論,貫徹現代教育思想、觀念,重視知識的更新,提高高校教育方法的理論深度和品味。高校教育方法的開放性,決定著高校教育方法會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趨於合理化、科學化,從而不斷的更新、發展。

  3.高校教育方法的現代化。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逐漸走向一個學習化社會。只有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資訊科技,改革傳統的高教方法使之更現代化,才能提高高教效果,大大提高高教的有效性,滿足學習化社會的需要。

  二 高校教育方法的改革趨勢

  1.越趨重視把心理學的成果作為高校教育發展的基礎。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心理學研究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人類對自身的認識更為全面和深刻。對教學實踐的研究表明,教學理論要進一步科學化,須與心理學建立密切關係,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所以,對高校教育方法的研究,一般要把新理學作為自己的科學發展基礎,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學尤其是學習心理學、高校心理學。

  2.高校教育方法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伴隨教學理論發展不斷科學化的程序,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非智力因素作為認識過程中的動力系統,對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作用。高校教育論已經把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和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強調激發、利用和發展學生的情感,認為學生的情感和情緒影響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3.用系統的觀點研究高校教育方法。

  現代高教方法改革與研究,把教學方法作為高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高教過程諸要素間的相互聯絡中考察方法的作用與效果,並把它綜合到高教過程的總體結構中,探索它如何調整師生活動,如何發揮自身的功能。用系統的觀點研究高教的方法,有利於人們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現代高校教育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這種作用得以發揮的內在機制,從而更好的使教學方法為全面完成高校教育任務、實現高校教育目標服務。

  4.推動高校教育方法面向現代化發展。

  主要是指利用現代化的高校教育手段,尤其是教學物質裝置的現代化。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採用,使得高校教育中資訊傳導的途徑和方式不斷增加,傳播和媒介手段不斷豐富,高校教育方法日益現代化。

  三 加強高校教育改革的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鼓勵高校教育多元發展。

  思想認識的提高是促使一切改革發生的前提。我國高校教育政策的制定與高校教育的實踐中,不僅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保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辦學模式的存在,而且要監督政策的實施。在辦學目標的定位上做到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並重、全日制教育與非全日制教育並重、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並重、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並重、高層次教育與低層次教育並重,以保證各種辦學模式共同協調發展。

  2.調整高校教育的結構,促進高校教育多樣化。

  首先,必須完善合理的層次結構。一方面促進研究型教育模式協調發展,重視研究生教育。在適度加大對研究型大學的投入,以促進研究型大學的適度發展的同時,注重對數量不斷增加的研究生質量的培養,通過全面質量管理對研究生培養掙個過程進行監控;另一方面在高教多樣化發展的過程中應著重發展"投資較少,見效較快"的專科層次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培養社會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

  其次,必須完善合理的科類結構。一方面,單科性專門學院和多科性大學要進行適度的規模擴張,克服其科類單一的不足,辦出該科類的特色,保證單科類專門學院和多科類大學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在保證綜合性大學的適度規模的基礎上,對不同層次的綜合性大學要有合理的規劃,實現綜合性大學的協調發展。

  最後,必須完善合理的形式結構。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明確界定全日制高校與成人高校各自不同的職能,二者合理分工,共同促進我國高校辦學模式多樣化發展。

  3.改革當前的教育體制,為教育發展提供保障。

  改革教育體制體現在改革辦學體制、改進投資體制、改革管理體制和改進高考招生制度四個方面。改革辦學體制有利於促進辦學多元化,實現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改進投資體制有利於促進對高校教育的投資,解決高校規模不斷擴張的需要;改革管理體制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擴大教育部門辦學的自主權;改進高考招生制度,有利於高校在招生中能更加廣泛的吸收和選拔不同層次的人才。

  總之,為了在新形勢下更進一步促進高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我們只有創新理念、調整結構與改革體制,才能有效促進我國高校教育的發展,才能使高等教育的發展既能培養社會需要的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人才,又能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達到更加合理地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伯頓oRo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論[M].杭州:浙江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 王偉廉.高等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3] 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4] 王振,趙志玲,高香.對當前高校教育創新的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08,***06***.

  [5] 黃進.論網路條件下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培育[J].道德與文明,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