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論文
新課程改革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血脈相通,目標殊途同歸,實施相輔相成。新課程改革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發展契機和廣闊舞臺,對於加快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真真切切進校園”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新課程改革與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新課程改革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血脈相通,目標殊途同歸,實施相輔相成。新課程改革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發展契機和廣闊舞臺,對於加快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真真切切進校園”有重要作用。走融合雙贏之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雙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7-0179-02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正式頒佈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總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誌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新課程改革的嶄新時代。新課程改革的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和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提供了方法準備,新課程改革也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新課程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融合雙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選擇。
一、新課程改革“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和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一致
新的課程改革理念是對上個世紀學校教育的一種反思、反省基礎上的調整和提升。首先是針對實踐層面上教育目的的錯位。在理論上,學校教育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掘人的潛能,進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然而,在實踐層面上,學校教育更多地承擔了篩選分層的功能,學校、家長及學生緊盯的是成績,而不是人的全面發展。其次,舊的課程面臨的內在問題導致課程改革的勢在必行。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實施中過於注重書本知識,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忽視了對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沒有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最後,傳統德育方式不能有效應對當今時代的德育問題。當今社會網路等科技的迅猛發展,房價上漲、性開放、誠信缺失等現實問題,及其青少年不同於以前的價值人生觀,帶來的新的德育問題,如網路成癮、戀愛睏擾和青少年犯罪等,挑戰著傳統的德育理念和方式,要求教育者改革傳統的德育模式。
首先,新課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核心理念正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原理,即追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境界。心理健康教育是關注人的成長的教育,是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和教師的一言一行融為一體的,堅持的正是人本主義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尊重人的生存價值的理念。
其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模式都借鑑了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操作原則,即強調體驗,強調參與,強調互動和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流,構建互動的教學關係,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地是通過師生之間直接性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師生雙方主體性的建構與發展,這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或“學生中心論”,對於學生個性的完美髮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這正是人的發展理念,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再者,新課改強調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學習能力,一改以往唯成績論的課程評價模式,堅持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並重開發興趣和挖掘潛能,特別強調建立和諧的教學關係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些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有相同之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規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要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足見新課改與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上的殊途同歸。
二、心理健康教育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提供了方法準備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得以實現,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將新課改中相關的理念目標具體化、可操作化,而且在實施中也依託於新課改,兩者相輔相成。
與新課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都突出地強調了在學科教學中要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健康的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培養學生對於他人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這些,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具體界定為以下三項,並通過心理健康課程、團體心理輔導和各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教學等方式得以實現:首先,引導學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和分享,培養堅強的意志,合理調節情緒,增強耐挫和適應能力,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其次,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學科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整體提高。再者,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科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學關係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課堂上的言語肢體交流而形成的特殊關係,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係。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如何處理好師生關係,以及如何建立和諧的教學關係。只有教學關係和諧,才能營造融洽好學的學習氛圍。首先,應當認識到教學是一種價值引導,但學生又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現實個體。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的教學活動順暢進行的條件,而且是教學活動本身的內在規定性。再者,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做好和諧教學關係的促進者,《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也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時都應自然流溢位真誠、平易近人的情感和做法:常常會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心聲,把微笑送給學生,把希望注入學生的心田。教師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意願和獨特體驗,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最後,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合理評價自己及他人的觀點,與學生共同進行開放性討論,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可以避免學生唯教師是從,拉近師生距離。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 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論文
- 熱門小金額創業開店的高利潤專案
- 提升溝通能力的技巧
- 如何查看臺式機系統配置和系統程式更改
- 范蠡狗洞遇文種是什麼典故
- 新東方考研英語小作文
- 畢業護士婦產科實習自我鑑定
- 價效比高的推廣是怎麼煉成的
- 女生失眠熬夜的危害
- 弟子規經典誦讀主持詞
- 天龍八部手遊每日戰力提升指南
- 關於夢的英語小短文閱讀
- 初二語文下冊期中測試題
- 黨員民評個人自評報告
- 什麼是遠端教育遠端教育如何學習
- 室內裝飾設計範本圖片作品
- 如何防治老人骨質疏鬆
- 中秋節的特色美食
- 關於小學調研報告範文
- 給出租車司機的表揚信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