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預習三階段

  課前預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瞭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為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本後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步,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依據預習三個階段的特點,在預習時,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讀下節課的學習內容,解決一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例如,語文、英語可利用字典、詞典弄懂生字詞的準確讀音、含義及一般方法。

  2、複習、鞏固與新課相關連的舊知識,最好揭示出兩者之間的關係及運用的一般規律。

  3、將自己不能瞭解的知識點全部羅列出來,並註明不能理解的原因,這是預習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這樣上課時就能集中聽老師的講析,從而明瞭自己思考的不足之處,有利於以後改正。同時,如果該疑難點老師在講課時未涉及到,下課請教老師也能更具針對性,收效更大。

  4、試著解答課後練習,初步鞏固預習成果。

  預習的具體方法很多。在預習過程中,要把新的知識點及重點、難點做上各種記號。這些記號要簡單統一,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這樣能使各知識點一目瞭然。在一些重要部分還可寫上自己的理解,該知識點的運用範圍,使用時應注意什麼等。凡在預習時想到的與之有關的東西都可以寫下來,因為第一次理解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們不可忽視預習時爆出的這些火花。

  當然,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做預習筆記,將新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體會等分門別類整理出來,這樣既可以進一步鞏固預習成果,又可以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預習時,並不要求把教材完全弄懂,因為這樣的想法不太現實,但是,只要用腦子去預習,至少會發現一些問題或一些疑難點。對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產生興趣,而對那些難點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聽課,精力自然就會集中到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上。聽課時,目的就會明確、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就會主動。再經過老師的講解、指點與啟發,對知識的領會便會進入更高的境界。

  有一位同學在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時時說:“有了預習這一環節做保障,課堂上我很輕鬆,思維活躍,不侷限與老師講的或課本上的思路。我力求找出問題,想出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利於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還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