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介紹

  高中是一個學習壓力巨大的階段,學習的科目多,科目內容多、難度高,那麼高中生應該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主動預習。在瀏覽教材的總體內容後再細讀,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理清哪些內容已經瞭解,哪些內容有疑問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點、難點***分別標出 並記下來。這樣既提高了自學能力,又為聽課“鋪”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師解析的心理定勢。這種需求心理定勢必將調動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對預習來說,主要就是要做到看書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內外干擾。外部干擾包括無關的聲音、讓人分心的視覺嗅覺刺激物等;內部干擾主 要指疲勞、疾病,與學習無關的思想感情等。克服內部干擾主要應積極鍛鍊身體,保證充足的睡眠,有意變換學習內容,避免用腦過度,防止身心過於疲勞等。克服 外部干擾,除了要儘量避免影響注意的外界刺激,還要有意識鍛鍊自己的意志,培養“鬧中求靜”的本領,使注意能始終保持並有韌性。

  正確聽課。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為提高課堂效率,聽課時應保持精力旺盛,頭腦清醒,這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十分關 鍵,不要思想開小差。在老師講解時,應做到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有的同學聽課時,往往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這是錯誤的。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複習提示。同時,聽課中還要注意老師反覆強 調的部分。聽課時,應做好課堂筆記。俗語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做筆記時,充分調動耳、眼、手、心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 助學習、記憶。

  爭取在老師講課時,就把這一部分內容學會、理解,否則下課再自學,就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不一定學好。上課聽講是最重要的一環,學生的大部 分時間都在聽課,這麼多的時間利用不上,就太可惜了。上課聽課效率高不但可以節省複習時間,對提高做題速度也有極大的幫助。同時課後針對性的練習題一定要 認真做,不能偷懶,也可以在課後複習時把課堂例題反覆演算幾遍,畢竟上課的時候,是老師在進行題目的演算和講解,學生在聽,這是一個比較機械、比較被動的 接受知識的過程。也許認為自己在課堂上聽懂了,但實際上對於解題方法的理解還沒有達到一個比較深入的程度,並且非常容易忽視了一些真正的解題過程中必定遇 到的難點。“好腦子不如賴筆頭”。對於任一學科題目的解法,光靠腦子裡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並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篇二

  1、課後複習法

  所謂課後複習法就是我們剛聽完老師的講課之後,利用下課的10分鐘來消化和吸收剛剛講過的知識,因為老師剛講完,所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達到了巔峰的狀態,此時我們只要稍加的複習鞏固,就能牢牢的記住所學知識。

  2、睡前記憶法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來和晚上臨睡前記東西的效果最好。早晨可能大家沒有時間,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們錯過了早晨當然不能錯過晚上,在臨睡覺前我們需要把今天所學的所有知識系統的過濾一遍,雖然是一天的知識,但是也花費不了很多時間,而且記憶的效果很好。

  3、章節複習法

  無論哪門學科哪個章節都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聯絡記憶法,利用思維導圖把這些零碎的知識串起來,方便我們記憶。

  4、間隔記憶法

  有些同學喜歡把所有的知識拿到一起來進行復習,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複習方法,這是因為集中複習內容過多,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細胞的疲倦,從而降低記憶效 果。因此我們需要採用間隔記憶法,每隔一段時間對知識進行一次系統的複習,當然間隔時間不能過長,畢竟人的記憶力有限,時間過長,難免有遺忘。

  5、糾錯整理法

  平時做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複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複習物件。因為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6、考前突擊法

  俗話說的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很多學生平時不下功夫,總是在考試前做突擊,雖然這種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說考前突擊的記憶還是非常深刻,尤其是當 你看到一個知識點而考試中有考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對它的記憶便會更深,雖然不是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篇三

  有效複習。專家指出,高中複習在於平時,考前的“臨時抱佛腳”是不起作用的。複習可這樣進行:課後回憶,即在聽課基礎上把所學內容回憶 一遍;精讀教材,對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學習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整理筆記;看參考書,這是補充課外知識的好方法;補缺補漏,系統掌握知識結構; 迴圈複習,將甲複習完後複習乙,在複習完乙後對甲再進行一次複習,這種迴圈複習利於記憶。

  對複習來說,主要就是要提高做題的速度。但做題並不意味著要見一道做一道,追求“貴精不甚多”,做一道題要學會“舉一反三”,用心揣摩這一類題目的 特點,這是提高做題速度的很好的方法。同時要注意每做一道題,要有一道題的收穫,不能做上十道題毫無收穫,還是就會做這一道題,這個收穫從哪兒來呢?就是 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絡,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

  對做題來說,要看看每一道題的條件是進行怎麼組合的,和採取的方法有什麼內在的聯絡。這樣,將來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有處理的方法 了。數理化再千變萬化,也是有章可循的,一定要關注這個題的方法和題的條件之間有什麼聯絡,點點滴滴就形成思維定式,拿到條件,就要分析它和哪個解題方法能夠有聯絡,找到一種見到條件,能夠聯絡出方法的能力。這樣既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方法,也可以提高做題的速度。另外要想提高做題的速度,先有目的地找一些 題目,自己估量一下做題的速度,看看自己哪種型別的題做得比較快,哪種型別的題做得比較慢,再好好分析分析,到底是由於什麼原因影響了做題速度,然後根據 情況改進做題方法,或是改變做題思路,這樣慢慢提高速度應該也較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