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反思能力是在數學反思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學而不思則罔”,”罔”即迷惑而沒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麼要進行解後反思了。事實上,解後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穫希望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後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題的方法規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後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善於作解題後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係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於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並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既品嚐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穫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後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就指出: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總之,解後的反思方法、規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後的反思使我們撥開迷濛,看清”廬山真面目”而逐漸成熟起來;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交往的快慰。

  篇二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能夠讓學生養成及時反思,對數學教學成績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學生把整個數學課的學習過程,得到的經驗,反思的點點滴滴形成一種習慣,是鞏固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數學習題的練習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然途徑,經過練習積累點滴的反思,又有反作用於學生本身,激發他們的思維領域,形成一種指導的思想。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會變得廣闊,解題的思路寬廣,驗證性強,準確率高,並能提高判斷能力。學生可以藉助反思所積累的平臺,平穩的提高數學成績,提高自身的水平。實踐證明經常反思會在學生的思維領域形成一個結構清晰的框架,在解題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肓目性,久之會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並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自己的知識基礎,從而使解題邏輯性強,獨立解題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學生作業後認真反思,反饋回來的資訊會給教師提供一個教學環節上的重要素材。這樣在今後的相關章節教學中,會注重這些因素的影響,不但可以減少學生的負擔,而且能夠順理成章的理清學生頭腦中的困惑。

  邏輯性的思維不是教師能夠傳授的,是需要學生經過自身的努力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形成,一部分學生作業困難,不求深解,更不用說積極反思了,這樣長期會形成無法釋放的重負,數學成績低,邏輯思維空洞,所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是一件積極有效可行的教學措施。

  具體例子1:在完成一題多解的幾個題後,要帶領他們對此類頭號題進行進一步的比較,把學生反饋回來的題目寫在黑板上,對不同層次的反思問題,與學生同時進行解決,進行一步一步的歸納,保證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從多角度,多方面去反思,而不是集中在課本中所例舉的內容。只要學生能想到的與之相關的內容都要進行記錄,最後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找到多解題的共同之處,不同之處。並從其中反映出運用到了哪些知識點,哪些分析過程,哪些定義。最後,教師要在板書中明確清晰的反思結果和結論。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儘可能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思維過程中來,讓他們的頭腦動起來,真正在教學中有所體會,對解題的方式方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具體例子2:在講解對稱圖形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對稱的實際例子。結果學生找到了部分平移的實物。為了讓學生能把對稱與平移區分開來,強行的定義與界定是很難消除他們大腦中已經形成的相互影響。在課堂上,就把典型的對稱與容易混淆的平移列舉出來,從定義,性質等多方面進行例項的反思。動手加動腦,很快同學們就能將這些例項區分開來,而且區分的十分清楚。

  圍繞剛剛建立起來的思維基礎,又把其他的一些對稱與平移的例項拿出來,一個一個的解決,根據前幾個界定的經驗,學生們很快完成了對例項的區分。

  給學生們一個任務,為什麼會把對稱與平移的圖形混淆在一起呢?同學們經過反思,各自說出了自己的誤區。最後教師給予了總結,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反思過程,把這個知識點弄的清清楚楚,學生不再困惑。

  經過長期對學生解題後的反思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充套件了他們的思維,遇到難題無從下手的學生少了,無法判斷自己解題正誤的少了,對解題的著手點判斷的更準確了,做題的速度也提高了許多,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大了,經常有意或無意的會給自己補充一份學習的動力。成績的提高更是一個可喜的回報。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