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意識傾心,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會自覺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教學中重視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愉快、主動的探索知識,參與到學習中來,只有讓學生都“活”起來,“動”起來,才能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參與的空間,通過活動理解所學的知識,並在漣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學《位置》一課時學生憑“座位單”“對號入座”就在自然狀態下開始了數學的學習、探索。這樣的課前導人設計,對於學生來說很有趣,同時充滿了神祕感,有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興趣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l—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象粉筆,2象鴨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鉤子,6象口哨,7象鋤頭,8象葫蘆,9象蝌蚪。”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及操作學具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應用題”時,讓學生先擺10個三角形,然後在下面擺6個圓形,並向學生說明擺的時候要從左邊起,把圓形和三角形一個對一個地擺。教師問:“哪一行擺得多?看看第一行裡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圓同樣多?請你們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看看畫得對不對?再畫出三角形比圓多的部分。”接著問:“同樣多的有幾個?三角形比圓多幾個?”再啟發學生想,三角形比圓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組成的?多的部分是幾個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三角形多,圓少,三角形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圓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圓多的部分,從而體會到多的數能分成兩部分,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又如教授新教材小學數學第二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時,將教具製成不同顏色,不同形狀***小花、圓、三角形、五角星、小棒等*** ,在講授12 - 9 = 3 這個例題時,教師用教具,學生用學具。 讓學生人人動手,學生在教師的演示下先擺9朵小花,再擺3朵小花,於是問一共擺了多少小花? ***學生答12朵*** 。 接著問如果從這12 朵小花裡去掉9還剩幾朵? ***學生答3朵*** 。 大家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學生答用減法*** 。 怎樣列式? ***12 - 9*** 。 等於多少? ***12 - 9 = 3*** 。 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想:因為9 加3 等於12 ,所以12 減9 得3 ,因此12 - 9 = 3。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等一系列活動,不僅把抽象的算式形象地印在腦海裡,對“想加做減”的算理理解透徹,記得牢固,而且個個學得主動愉快,興趣濃。
四、動手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特別是小學生好奇好動,樂於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讓他們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在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並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激趣樂學。而且通過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並且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了發展,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教學“圖形的認識”時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跟著老師畫圖形的草圖,這樣不僅讓他們很帶勁地畫而且又加深了他們對圖形的認識。又如教“鐘面的認識”時,讓他們畫鐘面草圖,從而印象更加深刻。
五、安排遊戲,激發興趣
因為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好玩,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特別是到鞏固練習注意力更難以集中。 因此,在教學中開展適當的遊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10 以內、20 以內、100 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開展“找朋友”的遊戲,將算式和得數製成卡片,由持算式卡片的學生問:“我的朋友在哪裡?”持得數卡片的學生回答:“你的朋友在這裡。 ”找對了發給小紅花鼓勵。 又如教學“基數”與“序數”的區別與聯絡時,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講臺,將動物頭飾帶在他們的頭上。問:上面有幾個同學? 從左邊起,“小貓”排在第幾?“小狗”排在第幾? 排在第5位的是誰? 學生在遊戲中加深了對“基數和序數”的理解,增強了知識,同時又獲得了樂趣。又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遊戲。我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後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勝。學生在遊戲中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並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低年級學生家長的10條建議
1、一定要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
充足的睡眠不論對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人精力旺盛工作和學習的基礎。小學生每天睡眠應在10個小時左右,因此,家長應在晚上10時以前,安排孩子入睡。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會有充足的精力學習。
2、早餐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好
有的家長早上不用早餐,起床後急急忙忙上班,這是不科學的,長時間不用早餐,不僅影響工作,而且影響健康。孩子如果不用早餐,往往在第二節課後表現得無精打采,或焦躁不安。因為飢餓,中午又常常暴飲暴食。所以,孩子早餐一定要吃飽,有條件的,還應改變花樣,讓孩子吃好。
3、保證孩子每天的飲水量
小學生活潑好動,體能消耗大,保證孩子的飲水量,直接關係到健康。家長要提醒孩子飲水,上學時最好帶有自己的水杯,至少上午、下午、晚上各飲一杯水。
4、引導孩子養成按時休息的好習慣
上學後,不比在家,按時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校是以集體活動為主的,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下課,都有統一安排,如果沒有時間觀念,就會影響了統一行動。因此,家長要了解學校的時間安排,及時督促孩子上學或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讓孩子逐漸樹立時間觀念。
5、教育孩子少用橡皮
橡皮的作用是寫錯以後擦掉改正。應該說,用橡皮本無大錯。但是為什麼說要教育孩子少用橡皮呢?原因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學習階段,少用橡皮是為了培養孩子認真、細心的習慣,從這一點上說,少用橡皮的意義遠遠大於用橡皮。有的學校明確規定“不用橡皮”,目的就在於培養學生的認真與細心。
6、有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上學後,意味著他將在很多事情上做到獨立,比如,按時上下學,按時上課,按時寫作業,按時參與活動,能夠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能夠與小朋友交往等等。在這些事情上,家長可以幫助,但是絕不要代替。如果過分溺愛,什麼都由家長代替,表面上是愛,實際上是害。有的家長代替孩子整理書包,有的家長接送孩子時代背書包,有的家長甚至吃雞蛋還代為剝皮,這樣做是非常有害的。真正的愛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能在學習上自理,而且能在生活上自理,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7、不要攀比衣著打扮
穿戴以簡便、實用為原則,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小,複雜的穿戴會給他們造成負擔。同時,家長之間絕不要互相攀比,比品牌,比價格,是毫無意義的,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8、重視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表達自己的意願,是互相溝通、展示自我的重要能力,無論現在學習,還是將來工作,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培養孩子表達能力上,第一要鼓勵孩子敢說,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係,敢說是表達能力的第一道關口。第二是引導孩子會說,會說是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按照孩子的思路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樣才是真實的、可信的。
9、告訴孩子該上廁所時一定要上廁所
學生常常因為玩耍而忘了上廁所,或者因為怕批評寧肯憋著尿而不敢上廁所。憋尿對孩子健康會造成影響,家長要告訴孩子該上廁所時一定要上廁所,相信老師是會理解的。
10、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
上學後,意味著用眼的時間越來越多。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
第一,看書時光線一定要充足,不要在昏暗的狀況下閱讀;
第二,閱讀時姿勢一定要正確,坐姿要筆直,眼睛距書的距離應在一尺***30釐米***左右,不要躺在床上閱讀;
第三,看電視、上網的時間不能過長,最好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