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二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

  讓教學語言"有血有肉"。眾所周知,在諸多科目的教學中,數學被普遍認為是比較單調和乏味的,因為數學本身是非常嚴謹和講究邏輯的學科,其內容安排不如語文、英語那樣生動形象,又沒有科學那樣直觀易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若不花點心思就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語言表達就是感染學生最直接的要素。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我們要在教學中力求措辭用語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語調抑揚頓挫,語氣和緩而帶有變化。對於學生的評價,我們也要注意措辭和語氣,給予強化性的鼓勵讚揚。數學教學中,我們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潑多樣,動靜結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時隨地樂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動口到想動手。因為動口和動手都是促使學生動腦的最好途徑。

  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圖文並茂的。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為教師,除了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從而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運用現代手段,多層次增加數學知識給學生的各種感觀刺激。多媒體軟體或課件,讓我們把數學知識分解成直觀形象的元素,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觀刺激傳遞到學生的心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細胞。

  2數學教學興趣培養

  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正如魏書生老師所言,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全體參與,啟發他的求知慾望,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在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如對學得特別好的學生可用“好棒”、“真聰明”等激勵性評語;對學習上有進步的學生可用“進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勵性評語,對後進生可用“這點難不住了”、“繼續努力”等評語。這樣,在老師的幫助下,既能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線上逐步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就不難了。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學起于思,思始於疑。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意設疑,把一些數學知識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引起學生探索的慾望。許多研究表明,在傑出人物與平庸者之間最顯著的差異,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興趣、情緒等非智力因素的優劣。能否把學生的興趣保持在教學自始自終,一法不行,必須得采取多種方法施教。以趣激思是我們在講課過程中進行的另一種培養方法。對於常用的數量關係,我們複習時還採用給名稱要學生編題的練習形式。如已知單價和總價,編求數量的題目;已知路程和時間,編求速度的題目等。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數量關係。為解答較複雜的應用題打下良好基礎。

  動手實踐操作,運用直觀教學手段 心理學家也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若讓學生乾巴巴地坐著聽課,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開小差,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有的放矢的引導,啟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探索學習。

  如:我在教三年級數學中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看這些圖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同學們個個思維活躍,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此時,我抓住“火候”繼續啟發、引導、設問,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它們的角有什麼特點,從而同學們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在怎樣的條件下可以轉化?”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再思考。通過同學們動手操作,觀察總結出:“如果長方形的角發生了變化、長方形便成了平行四邊形。”“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時,長方形便成了正方形”。

  3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

  1. 密切聯絡實際,喚起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教學材料的興趣。為此,教師要巧妙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地組織好教學內容。

  首先,要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例如我在教2 - 12 時,先舉了一個生活例項:媽媽拿2元***每張1元***錢給小麗去買練習本,每本0.5元,問小麗買了一本應怎樣給營業員付錢?有的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得出結論:小麗拿給營業員1張1元的,營業員找回0.5元,小麗還剩1.5元。我問:“為什麼你不把2元錢都給營業員呢?”學生說:“買一本0.5元,付給營業員1元就夠了,如果2元一起都給營業員,另外1元營業員還是要還給我的。”我很高興地表楊了這位學生回答正確。接著我出示2 - 12 ,要求學生用剛才買練習本的辦法計算這道題目,學生很快地發現只要在2中拿出1個1來化成 22 ,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花抽象為具體,學生對所學的問題產生極大的興趣,因為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枯燥乏味,它是那麼生動、有趣、富有魅力。

  其次,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例如學習了比例分配後,教師將種田時農藥的配製、養花時花肥的配製等實際問題讓學生計算,使學生感到數學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有極大的用處,從而產生需要,引起興趣。

  2.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之一是活潑好動,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能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引起學習興趣。因此,教學時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利用學具自己獲得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26+6這一問題時,我就引導學生動手利用學具,先在數位表的十位下襬2根小棒,個位下襬6根小棒,表示26;再在個位下襬6根,表示另一個6.相加時,學生髮現個位上共有12根小棒,怎麼辦?根據已有的知識,十個1組成一個10,於是在個位下拿走10根,在十位下再擺1根,十位下變成了3根小棒,個位下變成了2根小棒,得出有32根小棒。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頭腦中建立了“滿十進一”的概念,然後離開學具,學生也能自覺地將操作與算式的演算聯絡起來,順利地算出結果。在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學生手腦並用,自己解決問題,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學得主動積極,嚐到了探求知識的樂趣;同時由於人人動手操作,互相討論,使學生受到群體效應的激勵,更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