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政治我與父母交朋友教案
政治教師要上好課並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備好課,其中備好課就是做好教案!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理解:
知識目標:通過案例的分析討論及活動的體驗探究,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代溝,代溝的表現和形成原因,引導學生認識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時讓學生明白通過親子雙方的努力,代溝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確理解家長心情的知人能力;對代溝產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對逆反心理的辨證分析能力,增強促進自我成長的責任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父母親人的愛;對自己正確行為的讚賞,對錯誤行為的後悔和恥辱;體會父母對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確對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堅持正確的看法和行為,丟掉不良思想行為的態度。
2.對教學重難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正確看待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教學難點:代溝的產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青少年隨著依附心理的減弱,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有了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有了自己處理事件的方式,他們渴望獨立,對父母之言不再惟命是從,往往嫌父母管得太多、太羅嗦,對家長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同學在學校裡和同學、老師的關係相處得不錯,在家裡和父母卻缺少共同的語言。加上同齡夥伴的影響,他們會覺得在許多方面與父母格格
不入。矛盾的發生是正常的,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矛盾的消極態度。可是矛盾發生之後,大多數學生都是依賴家長,如果家長用理性的溝通方式,問題則可能得到解決。然而如果家長沒有采取理性的方式,不少學生就會簡單地認為父母不瞭解他們,不關心他們,與父
母有“代溝”,難以溝通等,從而採取消極忍耐、隱瞞欺騙、任性反抗等非理性的方式,有的雖然不敢當面頂撞父母,但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種不和諧的家庭關係,不僅給這些同學精神上帶來很多苦惱,而且使他們的學習、生活受到了影響。
2.學生的需要
青少年的獨立與成年人的獨立是不同的,他們那種獨立的觀念是不成熟的。他們認為獨立就意味著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通常這種“幹什麼”的狀態都是過激的狀態。他們自認為思想很前衛,即使自己沒有太多的思想,但他們可以從同伴、各種媒體中獲取;他們鄙視成人世界中認為美的東西,為防止別人說自己“老土”,於是總想著與父母唱反調,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就是“老土”的象徵。其實親子間的衝突過程是親子間互相瞭解、觀念互相靠近的過程。所以,有必要引導學生建立合理、積極的態度看待“代溝”,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三、綜合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 成長也會有煩惱
【課前準備】
課前先通過班主任瞭解班級學生基本的家庭關係,記錄特殊家庭的學生、與父母關係緊張的學生等,以便在活動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同時還可以記錄家庭關係良好的學生,以便於有意識地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給其他同學提供好的建議。
【教學過程】
***一***成長的煩惱
1.同齡人的心聲***見附錄***
活動內容:引導思考,同學們有過類似的煩惱嗎?請舉幾例。為什麼原來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現在變得格格不入?
設計意圖:設定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場景,勾勒出“生活畫面”,以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同時對同伴的瞭解有助於學生糾正認知偏差,緩解心理壓力。如一些學生可能本來對自己的親子關係很不滿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親不好。通過這一瞭解發現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這種現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對父母的不滿情緒就會降低。
教師行為: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可以先讓學生認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學生身邊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事,是每個學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後可以讓學生補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讓學生參與,介入到現實生活情景之中。再讓學生討論分析原因,從中體會父母的期望、立場、態度、心思,通過這些分析體會父母的愛。最後,讓學生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重在發揮其導向的功能,並不是要通過這一活動解決全部問題,因而要注意達成有限目標,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導。要注意讓學生站在不同立場上思考問題,即會與父母換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父母嚴要求中蘊涵的愛心和期待。
2.苦惱的不只是我們***見附錄:一份雜誌上的兩封信***
活動內容:分析成長中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煩惱?通過比較兩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閡的原因。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活動,首先在於讓學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對父母的正確做法更容易接受,不當之處也更容易理解和寬容。其次,通過比較,讓學生對自己有個再認識。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容易走極端,看問題容易片面。通過這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審視自己,從自己方面找原因,促進心理的成熟和處事方法的掌握。還有,比較方法是學生認識事
物的重要方法,這一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終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強其能力。
教師行為:第一步,讓學生分析,找出與父母的差別;第二步,探討這些差別會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礙;第三步,讓學生評價矛盾的性質***愛與期待中的矛盾***,不能誇大這些矛盾;第四步,體會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愛心和期待。鑑於比較兩代人涉及許多內容,先為學生提供可比較的角度: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老師需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搞得太寬太多,因為這只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鋪墊,而不是教學的重點。二是要滲透辨證觀點的教育,即比較中分析並全面地看問題,分別看到兩代人的利與弊。三是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父母對子女的心情。這是體諒父母苦心的關鍵,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
***二***成長不煩惱:
1.閱讀感悟:其實你只有8%的煩惱
出示材料: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實驗者把未來7天所預料的煩惱事情寫下來,投入“煩惱箱”。在過後第三週,開啟“煩惱箱”,每個人核對“煩惱箱”的每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九成的煩惱沒有發生。他們把剩下的一成煩惱仍然留在“煩惱箱”裡,過了三週,再拿出來核對,結果發現,那些煩惱已經不成為煩惱了。結論:一般人的憂慮40%屬於過去,50%屬於未來,只有10%屬於現在。92%的憂慮沒有發生,剩下8%是你可以輕易應付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不必因親子關係出現裂痕而過於憂慮。
2.質疑交流:訂立一份《家庭和約》
出示材料:最近,華華在自己的臥室門上掛上了“請勿打擾”的牌子,讓媽媽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錯了什麼?還是孩子已經獨立到非要掛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難過地說:“自從掛了那塊牌子,我覺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館似的。”但華華卻不以為然。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討論:父母為什麼為難過?你對此怎麼看待?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如果與父母共同制定一個家庭規則並遵照家庭規則去做,結果可能會怎麼樣?並引導學生自擬提綱,與父母訂立一份《家庭合約》。
3.身體力行:預防父母“嘮叨”的招數
參照下面“預防父母‘嘮叨’的招數”,指導學生將其運用於實踐。
學習方面:趕前不趕後,完成了作業,父母嘮叨自然少了。
儀表方面:如果你對奇裝異服感興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類的儘量避免。
社交方面:社交本來是你的自由,但別忘了父母還是你的法定監護人。所以,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你在哪裡,幹什麼,和誰在一起?出門前說得越詳細越好,最好把***留下,大多數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對地址,也不會到現場來“捉拿”你的。
衛生方面:起床疊被子,保持房間整潔,也是許多父母希望孩子養成的好習慣,如果你不講究這一套,就不讓他們看見,更不要讓他們插手打掃啦***否則更有話嘮叨你了***。適當的時候,來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間好好打掃一番,也捎帶打掃一下家裡的其他房間,這會讓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下一頁更多有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