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範文
記念劉和珍君是一片非常不錯的範文,語文老師在授課之後一定要進行教學反思,以對教學成果進行查漏補缺。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收穫:1、梳理簡單線索 2、問題串聯把握文章
這篇文章教了多遍,每次課後總是特別失落。因為學生不想學,他們與那個時代相隔太久遠;文章本身不好理解,學生更是迴避。這次,我改變了思路。文章偏長、偏難,那就不要過多於糾纏句子的理解,那樣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還會在森林裡迷路,文章學完了仍然不知所云。
我的具體步驟是,1、安排學生早讀時大聲朗讀 2、提問:朗讀起來最有感覺的段落?學生反覆朗讀:範讀、自由朗讀、齊讀等。3、魯迅情感如此強烈因為一個人——劉和珍,文章哪一部分回憶劉和珍生前的事情,有哪些?***6分***4、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劉和珍。歸納:溫和、微笑、和藹、愛心。5、這樣的劉和珍是死了,是怎樣死掉的?***研習第5部分***用一個詞概括:慘。6、魯迅認為劉和珍犧牲的意義是什麼?結合第6、7兩部分分析。***4分***7、魯迅在文中兩次提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請結合全文分析“必要”具體指哪些?***6分***
在這7步裡,實則上用4個問串聯起來,第3、4、5、6問是一環扣一環的,3、4是為第5步鋪墊,共同又為第六步的意義探討服務。如此好的人卻又死得如此悽慘,意義何在?學生經研究可以發現他們付出了生命的請願意義是不大的,再來思考本文寫作目的,也就是第7步。學生經過這樣一步一步的帶領,對文章可以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篇二
講魯迅的作品,語言教學必然佔很大的比重,魯迅由於時代鬥爭的需要,以及魯迅本人性格等因素,形成了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教學中這個問題不宜講得太多太深,但是又必須涉及。在《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我著重講了兩個問題。第一是魯迅語言的洗煉、厚重。寥寥幾個字,卻包含著極豐富的思想內涵。比如,幾個關聯詞的巧妙、恰當的運用,幾個名言,如“慘象已是我目不忍睹..”“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的理解等等。第二,是幾種表達方式的完美結合。記事,議論,述情用得恰到好處。這主要不在於技巧。深的思想,敏銳的洞察力,愛憎分明的感情,再加上純熟的語言技巧,深厚的文字功底,使幾種表達方式熔於一爐,天衣無縫。而這樣的特點卻正是這種哀悼性文章的內容所決定的。著重指出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過多地注重技巧,反而事倍功半,事與願違。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篇三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邵校長聽了我的課。
這節課,我上的是《記念 劉和珍君》的第二課時,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帶領學生解讀劉和珍的人物性格,學習她的愛國精神,和深入理解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
這節課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檢查昨天晚讀和今早早讀的內容,主要是名句背誦,成語辨析,文言小語段中的重要詞語;
***2***檢查回顧昨天課上的內容,主要是對文章第一部分重要語段的理解。
***3***課文研析,主要是人物形象分析和重點語句的賞析。
現在就這節課的情況做一個反思總結:
第一個環節主要是養成學生積累的習慣和早晚讀的效率意識,很多同學在早晚讀時有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沒有效率意識,雖然早晚讀也有檢查,但是力度明顯不夠;根據記憶規律,知識的記憶需要反覆地刺激強化,才能記得牢;課上有檢查,還有利於同學把課前幾分鐘高效地用好。有鑑於此,我始終堅持這一做法。
這也得到了邵校長的認同。邵校長也針對這一環節的不足給我提出了非常有效地整改意見:就是在提同學回答問題之前,先把問題提出讓全班同學都做思考,然後再提同學回答,這樣就能讓所有的同學都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否則,就只有被提到的同學在思考,而其他同學就會覺得事不關己而不能夠積極參與。
就是這個細節,讓我的心靈感到一顫。這樣一調整,所達到的課堂效果竟會有很大的不同,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敬佩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慚愧,類似的反思真的是太少了!致使自己的課堂效率不高,而自己卻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