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測試題
語文試卷是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作品,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語言知識和運用***1—5小題,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模稜 摹擬 落寞 莫逆之交 頂禮膜拜
B.扉頁 菲薄 斐然 匪夷所思 蜚短流長
C.詆譭 底蘊 邸所 低首下心 砥柱中流
D.擱淺 乳酪 賄賂 洛陽紙貴 一丘之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1***冬至過後,氣溫下降,寒風瑟瑟,在南濱路 的人減少了。
***2***沈從文的《邊城》以 的文筆反映湘西的人文風貌。
***3***重慶商報與市勞動局聯合組織了一次“討薪行動”,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糾紛得到 解決。
***4***本次歷代名家書畫展由中華博物館舉辦,這些傷口堪稱經典之作, 是贗品可以比擬的。
A.宵夜 簡撲 妥善 決不 B.消夜 簡樸 妥善 絕不
C.宵夜 儉樸 妥當 絕不 D.消夜 儉樸 妥當 決不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一段時間以來,有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把歷史當作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塗脂抹粉,翻雲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B.5月16日中國男子羽毛球隊經過奮力拼搏,不孚眾望,終於奪回了闊別12年的湯姆斯杯。
C.朝鮮外交部發言人說,美國就子虛烏有的“濃縮鈾計劃”指控朝鮮,這隻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問題的解決。
D.丁是丁,卯是卯,本次模擬考試的題型、題量、難度、分值、試卷結構等都已確定,我們就不必再討論了。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2005年,我國實現了年初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較好地完成了“十五”時期的主要任務,為“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B.恢復升降級的中超06賽季即將打響,人們擔心的假球、黑哨等不安定因素,會不會將日漸失去公信力的中國足球,帶進萬劫不復的深淵呢?
C.古老的智慧、經典的知識儘管難以具有實際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養人生、改變氣質的價值不可小視。
D.最近一段時間,中科院以及北大、清華等學府紛紛出臺自己的學術戒律,力圖在學術腐敗成風的情況下,廓清瀰漫在學術及科研領域的道德。
5.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組合恰當的一組是*** ***
①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現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
③那突然顯得高遠了的天空則呈現出一片肅穆的神色
④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成了淺紅
⑤最後,當這一切紅光都消失了的時候
A.②①⑤④③ B.①④⑤②③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④⑤②
二、現代科技文閱讀***6—9小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從樂器的角度看,聲音好當然是第一位的。但關鍵是,怎樣的琵琶聲音才算好呢?這就像問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實在是個用語言和文字難以表述的問題。不過辦法總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來,可以用間接、側面的,最現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盤”。然而,即便是專業琵琶界,有誰真聽到過珍珠落在玉盤裡的聲音呢?再說,就算有人真聽到過,多半也會失望的,因為“珠落玉盤”所發出的壓根就不是“樂音”。那麼為什麼一千多年來,人們不但認可而且還無數次地引用這句話呢?我想它至少說出了琵琶在發音上的三個要點:顆粒狀的發音形態;彈撥樂器而具有某些打擊樂器的發音效果;聲音上要具備珠和玉的美學品質。
我國曆來把“珠”和“玉”視為“珍寶”,或者說它們是中國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圓體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圓體,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謂“物以稀為貴”。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圓體的珠就越珍貴,稱為“走盤珠”,其可貴即在渾圓與飽滿。而“玉”則緻密、細膩,是一種“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握在手裡還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這裡“溫”“潤”“澤”都帶有三點水,這使人聯想起悅耳的“樂音”有“水靈靈”的特性。其實珠也是一種美石——珍珠貝的“結石”,它與玉都有一種光彩,這光彩粗看並不“耀眼”、“逼人”,但細察則“絢爛之極”,即所謂東方人的含蓄之美。說“在聲音上要具備珠與玉的美學品質”,具體地也是笨拙地說,就是聲音要具有圓潤、飽滿、結實、細膩、有分量、有光澤、水靈靈等性質。把一類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類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說把一種感官物件的性質移到另一種感官物件上去,這在修辭學上叫“通感”或“移覺”。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來稱呼和形容聲音。事實上作為聽覺物件的聲音,並不具有空間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視覺物件和味覺物件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質,之所以這樣來稱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盤”來描述琵琶的聲音,淺層是“比喻”以“擬聲”,深層是“通感”以“會意”。它不但在製作上,同時也在演奏上為琵琶的基本音質作了“指歸”——“珠玉之美”。這話也許反過來說更有力,在中國的民族樂器中,其發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實,單從製作上來要求好的琵琶聲音,歷來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體的標準的,那就是行話所說的:“尖”,指高音區的發音明亮;“堂”,指低音區的發音洪亮;“鬆”,指按彈時發音靈敏,餘音強而長;“脆”,指發音清脆;“爆”,指發音堅實而有分量。但由於這五條標準由來已久,可見它們是針對“絲絃琵琶”而言的,因為“鋼弦琵琶”只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40多年的事。中國傳統的琵琶音樂,文曲講究餘韻,武曲注重聲勢。因絲絃張力小的緣故,也許在“餘韻”和“聲勢”方面往往會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從字面上看有點矯枉過正的五項標準,尤其是那個“尖”字,越來越難以使人認可,故已有人把它改為“亮”了。但對鋼弦琵琶而言,這五條標準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過了頭。所以能把這五條標準結合“珠玉之美”這一條來綜合考察,對怎樣的琵琶聲音才算好的理解,應該是有裨益的。
6.下面各項陳述中,最能說明“通感”特徵的一項是*** ***
A.彈撥樂器而具有某些打擊樂器的發音效果。
B.玉使人聯想起悅耳的“樂音”有“水靈靈”的特性。
C.珠與玉的光彩,有著東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國民族樂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7.下面對“珠落玉盤”用來形容琵琶聲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圓體的天成之物,玉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並不“耀眼”、“逼人”,但細察則“絢爛之極”。
C.人們把空間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視覺物件和味覺物件轉移到琵琶聲上。
D.淺層是“比喻”以“擬聲”,深層是“通感”以“會意”。
8.文章開頭說難以正面、直接回答什麼樣的琵琶聲是好的,但最後一段又說歷來有正面、直接而具體的標準,下面對此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起到先抑後揚的作用,從而強調“五字標準”的長赴。
B.起到以退為進的作用,從而強調“五字標準”的缺陷。
C.起到正反對比的作用,能夠說明“五字標準”的優點。
D.起到前後比較的作用,能夠說明“五字標準”的侷限。
9.根據全文內容,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如果從“樂音”的角度考慮,以“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琵琶聲並不合適。
B.渾圓之珠,溫潤之玉,光彩絢爛,給人以美感,成為中國人“美的理想”。
C.中國傳統的琵琶音樂,文曲講究餘韻,武曲注重聲勢,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與絲絃琵琶相比,鋼弦琵琶發音更“尖”、更“脆”,餘音更長,聲勢更大。
三、文言文閱讀***10—14小題,21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0~14題。
重修定王臺①碑記 清·夏獻雲
湖湘人尚氣節,風俗敦厚。雖鄉愚僻壤,談某也忠、某也孝,輒勃然色動。蓋其崇根本,漸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於賈太傅,孝莫著於長沙定王,一宅②一臺,巋然獨存。
雲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來湘。光緒二年,修賈太傅祠成,議修定王臺,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紳李君興謨等以重修請。官紳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蕆③事,煥然一新。 考《漢書》,景帝二年,封子發為長沙王。以母微無寵,故王卑溼貧國。與程姬有共太后之稱,唐姬並無封號。而相傳定王築臺,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長沙縣誌》稱雙女墓,地不可考。亦從《水經注》、《方輿勝覽》、《楚寶》、《通志》拾遺言,望唐姬為是。宋朱、張夫子登臺有詩,元許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寶》言定王載米博長安土築臺,以志思親,說必不謬。《北海碑》④言:“炎漢太宗,長沙清廟。”光武中興,肇祀舂陵⑤,李碑⑥足補祀典之闕,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園⑦見任昉《述異記》,尤為孝思之證雲。又考,宋時臺為長沙學宮,今祀仍舊制。
窗牖洞開,風景殊勝。隙地復蓼園舊跡,臺側得泉曰古澗泉。泉旁為東澗草堂,迤南為望雲山館。有池有館,雜植花竹,足以備流連,志景慕已。
夫整綱飭紀,守土之責;明倫尚孝,風俗之良。不忍薄於其親,則必有忠愛其君者。雲從政湖南,涓埃無補,見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倫秩敘之有由來。登斯臺也,其必有聞風興起於百世下者矣。是為記。
【註釋】①定王臺:為古代長沙名勝,傳為西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築。相傳劉發來長沙後,思念其母,派人運米去長安,再將長安的土運來長沙,築一高臺以登臨望母。②宅:賈誼故宅。③蕆:完成。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⑤肇祀舂陵:肇,開始。舂陵,湖南寧遠縣西北,劉發之子劉買封於此,稱舂陵侯;光武帝劉秀即為劉買後裔。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⑦蓼園:定王劉發宮殿中的一處苑囿。⑧彝:常道,法度。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孝莫著於長沙定王 著:顯著,昭著
B.議修定王臺,有志未逮 逮:達到,實現
C.言定王載米博長安土築臺 博:增加,豐富
D.夫整綱飭紀,守土之責 飭:整治,整頓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雲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來湘 ②斧斤以時入山林
B. ①談某也忠、某也孝,輒勃然色動 ②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C. ①不忍薄於其親,則必有忠愛其君者 ②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D. ①而知彝倫秩敘之有由來 ②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12.下列陳述和理解與原文不符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湖湘一帶的人由於崇尚為人的根本,久之而成風習,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魯之人談及忠孝,也會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來到湖南後,先修整了賈太傅祠,但定王臺的重修不太順利,後在一些地方紳士和官員的支助下才了卻心願。
C.長沙王劉發的母親因出身微賤,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寵愛,她與程姬表面上雖然都有太后的稱呼,但實際上並沒有分封。
D.關於定王劉發修築高臺的目的,歷來有多種說法,作者以《水經注》《楚寶》等典籍為據,認為應該是為了遙望唐姬。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句3分***
***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蕆事。
譯文: 。
***2***以母微無寵,故王卑溼貧國。
譯文: 。
***3***明倫尚孝,風俗之良。
譯文: 。
14.本文第四段描述定王臺重修後“風景殊勝”的情形,迴應第二段“煥然一新”四字。首尾兩段是怎樣呼應的?試作簡要分析。***3分***
答:
四、詩文鑑賞和古詩文默寫***15—16小題,11分***
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5分***
夏日西齋書事 司馬光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
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注]此詩是司馬光被迫辭官退居洛陽時所作。
***1***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詩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晉陶淵明在辭官後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達的情感迥異。試簡要分析兩者情感的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詩文默寫***6分,每空1分***
***1***不見覆關, 。***《詩經·氓》***
***2*** ,爾卜爾筮。***《詩經·氓》***
***3***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詩經·氓》***
***4***,蘭澤多芳草。***《涉江採芙蓉》***
***5***對酒當歌,。***《短歌行·曹操》***
***6***,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五、現代文閱讀***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
青草的聲音
車永靜
我一次次地從自己的小屋裡走上原野,我傾聽到了小草的聲音.春天了,它們從睡眠中醒來,在輕輕地舒展著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麼美好啊,溫暖的土地,和煦的陽光,還有柔和的春風,小草們競相從泥土裡伸出嫩嫩的小手來,和春天相握。
草以自己的柔韌步入了這個世界,那嫩嫩的令人驚喜的一點新綠在慢慢變大變濃,再染成一片片濃碧,然後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氣勢席捲了大地。一個個雜亂無章的村莊在綠色中變得詩意蔥蘢,一片片恬然無聲的田野變得生機勃勃,遠山被這種神祕的春之手點撥著,草色驅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將大山渲染得綠意盎然。
草的呢喃是那麼柔和,深情地迴應著大地母親的愛撫和呼喚,它們日生夜長,日益繁茂。那片片葉莖,在風的細語中悄悄地抻大抻長,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綠色的生命體酣暢地吟唱。它們的花瓣在陽光下層層地舒展著,輕輕地綻放,一朵又一朵,發出難以覺察的聲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籟。我迷戀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傾聽著植物生長的聲音,傾聽著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翠綠的茵陳草是最先長上來的.它們爭著在山坡上、河岸邊的泥沙地裡,冒出了毛絨絨的團狀幼苗。接著,蒲公英也出來了、長得漫山遍野.那黃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在風中飄姑朵花,狗尾巴草„„
我最初接觸的小草,是從茵陳草開始的,它給了我太多的兒時記憶。在我的家鄉,父親是個鄉鎮醫生,每年都會依據季節和草藥藥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採回不同的藥材來。每年最先採摘的,就是茵陳草了。那時我家房頭有位肝病患者.臉黃黃的,每年都大量的吞服茵陳草,那種草熬出的湯藥的味苦苦的,帶著一種蒿味,很不好喝,看著他對一堆堆草藥貪婪的樣子,我感到了那種對生命的渴望和對死亡恐懼的心情,他說他不能死還有一對沒有拉扯大的孩子。那時父親經常領著我,在大地上尋覓這種小草,我一看到他們就在心裡產生一種欣喜,並對它們產生了深深的敬畏。我們家雖然生活艱難,但父親的診費通常很低,對待貧困的患者有時還會無償地贈送,我的這位貧窮的鄰居才得以長久地喝下去,後來他們病好了,成了我們家的好朋友,父親的許多貧窮好友就是這樣結交下來的。長大後我在一本書裡看到一篇文章,說三國時代的吳國人董奉隱居匡山,為人治病不取財,重症愈者植杏樹五株,輕者一株,多年後醫人無數,得杏樹十萬課,蔚然成林,被後人傳為佳話。我把那上面的事講給父親聽,父親那時已經有些駝背,臉上皺紋叢生,仍然辛苦的為一家人生計操勞.父親聞聽後欣然地笑著,笑得鬍鬚抖動,一連好幾天都很高興。父親說,這樣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專為名為利而活著的.人活著總有些更好的東西。
我開始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我向往城市,嚮往幸福和愛情。當我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揚灑向外面的世界時,我滿懷希望地跋涉著,可是我的真情總是換欺騙,總是會失望,心被愛情一次次的烙傷,人在痛苦中一次次掙扎。我不明白,人為什麼那麼自私,貪婪,嫉妒,在物慾和權欲中變得醜陋不堪。在那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裡,我孤獨地住在城市裡一間陰暗漏雨的
房間裡,心灰意冷,了無生趣,心裡無限的煩悶和憂鬱。可是當我在雨停後起身,站在窗前,在我目光所及中,我看到在昨天的暴風雨的浩劫中,地上的一叢青草,它們在風雨的摧殘中雖然變得凌亂,根鬚依舊死死地咬住大地,正在陽光下立了起來,身著泥汙和傷痕,在風中顫顫地晃動。那一刻,我的心震顫了,我分明聽到了一首小草之歌。我弄來一盆清水,洗去它們的滿身泥濁,它們又一身新綠地沐浴在陽光下。它們那麼卑微渺小,卻又清雅高貴,居柔寧拙,倔強崢嶸,葆有著一種不屈不撓默默向上的精神,我想我從那一刻才真正地懂得了草的語言,草的精神。我想起了故鄉的那片青草覆蓋著的原野,我拿起了電話,當父親那熟悉的聲音從話筒裡傳來,我的心裡出奇地溫暖和激動。
沒有誰不熟悉草,它們其實是與人類同在的,大古以來就在那裡。甲骨文把一莖兩葉叫做草,草們帶著柔弱的身體和不屈的精神從遠古時走來。我的居室裡堆著書籍,堆著現代生活的用品。我的窗前總會百一抹綠色,一叢叢小草。我愉快地生活著,在書籍之中尋求智慧吸取營養,我的心情沉靜,平緩,明晰透澈如一臺明鏡。***選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02期***
17.草本無聲,如何理解“青草的聲音”?***4分***
答:
18.“父親說,這樣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專為名為利而活著的,人活著總有些好的東西。”這句話有何深刻含義?***4分***
答:
19.本文在記敘的順序上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4分***
答: 20 縱觀全文,分三點概括草的作用。***5分***
答:
六、文章賞析***14分***
21.從下面的文題中任選一題,寫一篇賞析短文,字數300左右。
***1***“柔韌”之精神——賞析本文“草”的形象
***2***草的語言和精神——賞析本文的主題思想
***3***物我同化,渾然天成——賞析本文的構思技巧
七、作文***6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閱讀羅素《我為何而生》一文的節選和有關羅素的簡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我為何而生》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
《我為何而生》節選: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這些感情如陣陣巨風,吹拂在我動盪不定的生涯中,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愛情與知識的可能領域,總是引領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內心深處引起迴響。„„我發現人是值得活的。如誰再給我一次生活的機會,我將欣然接受這難得的賜與。
簡介: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一生著書71種,涉及哲學、數學、政治、倫理、教育、文學、社會學等領域,其中尤以哲學、數學最有成就,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晚年,他以自己的巨大聲譽積極干預國際政治,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其中以“諾貝爾獎獲得者羅素――愛因斯坦的禁核宣告”最為世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