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滑花式過樁賽比賽規則

  與其他輪滑比賽略有不同,但也小異大同,快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比賽規則

  1、每人的比賽用時1分半鐘***時間從選手開始繞第一個樁的時候算起***。可以要求額外的練習時間。

  2、一共有3排樁,每排樁數20個,間距分別為50、80、120釐米。比賽過程要有音樂,由選手自行提供CD或者磁帶。所有選手完成第一輪比賽再進行第二輪。

  二、評分規則

  選手出場兩次,得分較高的一次作為比賽成績. 得分由3個部分組成;

  1、技術分:難度係數=包括單個技術的難度,多個繞樁技術之間銜接的難度,每撞倒一樁會扣分若干;

  2、風格分:完成情況=包括每個技術動作完成情況,多個技術動作間的銜接完成情況.一些非正規的過樁動作可以得到加分,前提是必須能令比賽出彩,比如在後輪上的block。

  3、掌控分:對多種技巧***動作、節奏、變化***的掌握和控制程度,作為評判標準,比之“藝術表現力”多著一層技術多樣性的內涵。

  三、排名

  各一輪總分都是是以下三個單項分數之和:技術+風格+掌控。每個單項分有兩個記錄***每一輪各一個***,只取最好的那個。

  四、冠軍盃的資格

  比賽至少要分男/女兩組.比賽可以分更多或者更少的類,把以前比賽各類的成績進行綜合或者分解就可以得到ISFA的男女兩組成績了.這個資格排名將不考慮那些在資格賽中取得資格的選手。最終將有4男、3女取得歐洲參賽IFSA的資格。

  五、洲際盃

  須分男/女兩組。全國賽可以有更多或更少的分類。而提供給IFSA的兩組人員之成績是通過綜合或者分解以前競賽的種類計算出來的。所有人都進入分組排名。

  獲勝者得到20個積分,依次遞減。第20名得到1個積分,餘者皆不得分。

  賽季結束,各人的3個最好成績將計入歐洲盃總排行榜。若出現兩人排名相同時,將按他們的三項小分來區分先後。

  輪滑花式繞樁的罰樁規則

  踢樁:

  賽場上的樁被選手直接或間接踢倒,或踢移位並能看到樁位紙的圓心,這些樁被計為踢樁。也就是說,不管是選手直接踢倒的,還是選手踢倒的樁又去碰倒了其他的樁,那麼這些樁都算是踢樁。

  有時候,一個樁被選手踢出去在外面逛了好大一圈又回到了樁位上,這個樁算運氣樁,不會扣分。但是如果這個樁已經被踢出樁位了,過了一會又被在表演中的選手碰回到樁位上,那麼這個樁仍然算踢樁。

  漏樁:

  比賽開始後,每一個選手在90秒的時間裡都要把每一個樁至少繞一次。如果有一個樁沒有繞,就要在技術分上扣除0.5分。以前在大比賽上曾經有選手編排失誤或者其他原因,在表演超時後還有一排120的樁沒有來得及繞,直接被扣掉10分。按照規則,如果選手在比賽中漏掉了2排樁,就直接取消成績。不過好遺憾,至今還沒有哪個倒黴鬼讓這條規則生效。WSSA規則在解釋漏樁時,是指所有因為技術不過關而未繞的樁為漏樁。

  如選手在樁上做飄移,不管一下飄過2個樁還是10個樁,這些樁都不會被計算為漏樁。但是如果選手做茶壺的時候是從樁外飄過,那不好意思了,飄幾個就漏幾個,除非這位選手在剩下的時間裡把這幾個樁補繞過。

  另外,一些非繞樁動作,比如連續翻刃類,或連續過樁轉的動作,雖然大多要求輪子進入樁與樁之間的中心線,但選手在完成這類動作時通常做不到,而是在樁外以連續弧線的方式過樁。這就涉及了一個繞樁有效範圍的問題,如下圖,當選手在做連續過樁轉時,弧線是在綠線範圍,那麼不會被判為漏樁,如果弧線離開這個範圍,雖然這個技術動作仍然有效***只是技術分的起評會大打折扣***,但是仍然會被計為漏樁。不過罰分裁判在評判漏樁時不會非常嚴格,基本上是目測,除非選手在完成這些動作時離樁確實很遠。因為大多選手在比賽時,50cm和80cm的樁基本上會做一到兩個來回,所以這兩排樁上很少會出現漏樁,而120cm的樁大多都只做一次,所以這排樁是最容易出現漏樁的。

  罰樁:

  所有踢樁與漏樁都被稱為罰樁,每個罰樁在技術分上扣0.5分。踢樁與漏樁不會重複計,如果一個樁先被選手漏了,然後又被踢掉,那麼只會計一次罰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