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學應用題解題方法

  正近幾年,聯絡實際、貼近生活的數學應用題不斷出現在各省、市的中考試卷中.這類試題因充滿時代生活氣息,具有探究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解決這類應用問題,首先能將題目提供的資訊和素材進行抽象概括,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然後根據題目的要求,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此類數學問題,並對實際問題做出正確、合理地解答

  

  1.突出數學建模思想,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考查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應用題教學習慣,改變以往的老師講例題,學生模仿例題。改提出問題後,讓學生嘗試和創造性地探索,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與老師一起探討下解決問題。

  在後階段的複習中,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閱讀訓練,提高理解能力。

  學生解題障礙主要表現為因為文字敘述長而產生煩躁、不知所措的懼怕心理以及語言轉化障礙,不能篩選出有數學語言特徵的資訊,造成審題困難,不能分析出數學語言之間的聯絡,找出等量關係,不能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耐心細緻地讀題,碰到較長的語句時在重點詞、資料下做出標註,幫助閱讀理解,弄清每一個名詞、概念,分析每一個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的數學意義,挖掘實際問題對所求的結論的限制等隱含條件。在讀題中要對問題進行必要的簡化,用精確的數學語言來翻譯一些語句,使題目簡明、清晰,可藉助表格、圖形來處理資料,經過系列的比較、綜合、抽象、概括、演繹、推理等過程,使數學語言中包含的豐富內涵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得以展現。

  2.聯絡生活,瞭解社會熱點,注重學科的橫向聯絡,拓展知識面。

  學習內容只有和學生生活相聯絡時,學生的學習才會有動力,諸如當今最流行的國情國策、環保生態、市場決策、經濟核算、生產生活等,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原始生活材料,喚醒學生主動參與,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組織數學應用實踐活動,改變孤立地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訓練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溝通起來,使以符號為載體的書本知識呈現鮮活狀態,從而讓學生能夠源源不斷地從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應用題的信心。

  3.注重滲透,培養建模能力。

  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思想方法應該是數學建模,建模的基本方法是數學抽象,是將實際問題中的普通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即用數學符號或記號去表示事物的狀態或特徵,並且從普通語言中尋找數量關係,用數學語言將其表示出來,以建立數學模型,這是數學建模的關鍵也是難點。平時的數學教學要注意滲透數學建模思想,引導學生用方程***組***、不等式、函式等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潛移默化的過程會使學生形成能力,融會貫通。

  4.精選各類典型題,放手讓學生一搏,重在引導,點撥教會解題方法、思路,消除恐怖心理。

  教師可以對課本的例題、習題進行加工整合,也可以對一些典型的中考題在吸取其思想

  方法後改編形成一些典型例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更多的領悟解題的思路以及方法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除學生對應用題的恐懼心理。

  另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抓好知識方法的落實,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進行訓練、評講,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訓練到位,提高複習效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