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早春閱讀及答案

  《南湖早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七言律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早春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湖早春》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南湖早春》原文閱讀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南湖早春》閱讀習題

  8.詩中是怎麼表現春早的?請結合相關詩句分析。***4分***

  9.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10.***1***請簡析詩第二聯中"平"字運用的妙處。***3分***

  ***2***請從情景關係的角度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的感情。***4分***

  《南湖早春》閱讀答案

  8.借景物描寫來表現春早:湖水變暖、杏花初開、蘋生新綠。

  9.對江南春景的喜愛——前六句寫出江南春景的生機與清新,第七句直接寫江南春景之好;對自己衰老多病的無奈傷感——最後一句點出。

  10. ***1***"平"字運用之妙有三:一是寫出了新生水菽的整齊茂盛;二是它與"鋪"字合用,寫出了湖面的平展、闊大無垠;其三是突出春天水勢漲滿湖面,一望無際。這些描寫都恰到好處地反映出早春的"早" 和生機勃勃。

  ***2***詩人以美景襯哀情,以南湖早春梟色的生機勃勃、明媚可愛,反襯自己遭後的衰病不堪,抒發了面對美景卻無心欣賞的消沉鬱悶的心情。

  《南湖早春》閱讀賞析

  詩的前六句描繪了一幅清新美麗的春景圖。詩人緊緊把握春雨初晴、陽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爭綠、白雁低飛、黃鸝語澀等幾個最具早春特徵的意象進行描繪。春雨剛停,湖水經過雨水的浸潤,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幾分清新明快。早春時節,不時仍有寒風陣陣,而陽光返照,不僅給景物鍍上一層柔和的色調,還具有一種溫暖明快之感。這時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豔爭芳,碎紅點點,雖沒有秩序可言,卻展現了春的勃勃生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這兩句寫白雁因為身上的雨水未乾,翅膀變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飛行,而因為下雨黃鸝的舌頭也頗有些生澀,不聽使喚。然而,前者不顧身上雨水未乾,仍然低空飛行,後者雖然舌澀不聽使喚,也要歌唱嗚叫,原因在於剛剛來臨的春天實在太美妙,太有魅力了,因而它們忍不住飛舞歌唱。詩人通過寫白雁與黃鸝的飛舞和嗚叫,將早春的嫵媚可人之態生動地刻畫出來。

  湖光水色,一切都顯露出生機和活力。在這迷人的佳境中,詩人自當緩步湖畔,盡情賞春,但他卻出入意料地感嘆,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原因之一在於作者蒙冤被貶,貶後的憤懣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悽苦,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由此可見,"減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於"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還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應以蕭條冷落之景來表達。但詩人一反常例,採用"反襯"手法,著力描繪春景的無限美好,藉以襯托被貶的哀傷之情。春景越美,憤懣愈深,悲傷愈切。

  詩人不僅無心欣賞嫵媚可人的早春景色,反而心情鬱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當時國勢衰微,朝政黑暗,而詩人既無救國良策,也無諫言之徑,無能為力,心中之沉痛可想而知。這種隋況下,憂國憂民、衰病不堪的詩人,並沒有興致欣賞早春美景。而且,春色愈美,山水愈可愛,就愈讓人害怕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因而,"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正是憂國憂民的詩人面對一派嫵媚的早春景色生髮的無可奈何的感嘆。

  此詩為一幅多姿多彩、生機盎然的早春畫卷,堪與作者名篇《錢塘湖春行》媲美。其特點有二:一是精於選景構圖。詩從傍晚雨住天晴、返照映湖的特定場景落筆,緊扣時令和地域特徵,著重描繪了山杏、水蘋、白雁、黃鸝的各異情態,活畫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韻。二是工於鍛鍊語詞。寫山杏初發,隨處開放,曰"亂點";因其點綴於湖光山色之間,故曰"碎紅",顯現其天然情致。寫水蘋新生,則用"平鋪"、"新綠",顯示其生長情景。五、六句尤為精警。嚴冬方過,大雁飛得低而緩慢,寫其"翅低"、"飛仍重",為作者之精心創造。一個"重"字,活現白雁早春懶慵笨拙之神態,可謂"詩眼"。下寫黃鸝早春嗚叫,說其"舌澀"而"語未成"。一個"澀"字,亦傳達出黃鸝初歌口拙之態。"碎紅"、"新綠",交相輝映;白雁、黃鸝,各極其趣。描摹情狀,有靜有動,有聲有色。遣詞造句,看似平易,其實精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