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高樓有望紮根中國閱讀答案

  城市常常被人說成“水泥森林”,如今木結構建築有望重歸林立的樓群之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木質高樓有望紮根中國》閱讀材料

  城市常常被人說成“水泥森林”。而在上海世博園,展示著城市的另一種生長形態——木結構建築重歸林立的樓群之中。專家表示,未來中國城市中可能將崛起超過7層的木質建築,城市不再全是“水泥森林”。

  位於世博園C片區的挪威館由15棵巨大的“樹”構成,從5米到15米,高高矮矮的這些“樹”都有抓地的“樹根”,都伸展著4條“枝幹”托起頂篷。不約而同,瑞典館、加拿大館和溫哥華館等,也採用了木結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一座全木結構的小學在都江堰向峨鄉破土而出,讓木結構建築再次進入視線。作為木結構建築鼻祖的中國,在這一領域停滯20年後開始復甦。

  歐洲木業協會主席索德安介紹說,除抗震效能強之外,木結構房屋建造中因為都會和礦物棉一起混合使用,房子會呈現非常好的保溫效能。尤為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可再生材料,由於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木結構建築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我國當前的建材消耗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長趙霄龍博士給記者提供了一組資料:中國建築每年消耗的鐵礦石超過3億噸,石灰石4500萬噸,排放二氧化碳將近4億噸,“木結構建築在中國比例很小,大概為1%左右”。

  木結構的先天環保優勢並不意味著復興之路平坦。最大疑問是,木頭從哪裡來。中國已經是一個林業資源匱乏的國家,再推廣木結構建築,是否會讓脆弱的生態雪上加霜?確實,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值的1/6,人均木材蓄積量僅為世界人均值的1/8。不過,假如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實現良性迴圈並非不可能。瑞典等北歐國家早年也遭遇過亂砍濫伐森林的慘痛經歷。在吸取教訓後,瑞典法律規定,在砍伐一棵樹之後,需要種上兩棵甚至更多新樹苗。

  此外,木結構房屋還面臨著一個土地利用率較低的問題,在大城市中顯得不那麼實用。對於這一點,歐洲的先進技術似乎可以提供借鑑。索德安透露,歐洲純木材建築現在已經能建到9層,而如果採用混合結構住房,最高已做到16層。所謂混合型結構,就是指承重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外牆、屋頂採用木結構。中國新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也有望在年內出臺,相對於現行《規範》只允許建3層以下的木結構建築的規定,修編以後,混合型的木結構房屋標準有望達到7層。

  在木材處理方面,如今的木質建材也擺脫了以往易燃、易損的形象。通過噴塗阻燃藥液,木結構建築物的延燒性得以加強。在經過乾燥、防腐防蟻、整合等先進技術加工後,木材可以廣泛應用於住宅、體育館、橋樑等建築中。日本每年有45%的新建築為木結構建築,這和建材技術演化不無關係,中國專家也正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木結構復興之路。趙霄龍透露:“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基複合人造板的生產國,而且利用秸稈生產板材的技術也正在成熟。麥秸定向結構板、零甲醛秸稈生態板等十分適合作為木結構建築的材料。”這對於年產秸稈量超過7億噸的中國,無疑是個福音。

  ***選自2010年10月22日《環球時報》***

  《木質高樓有望紮根中國》閱讀題目

  小題1:下面關於“木結構建築”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世博園挪威館、瑞典館、加拿大館和溫哥華館均為採用了全木結構建造的木結構建築。

  B.都江堰向峨鄉的那座全木結構的小學是我國第一座全木結構建築。

  C.木結構建築具有抗震效能強,保溫效能好的優點。

  D.木結構建築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先天環保優勢,大力推廣有助於減低我國建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

  小題2: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儘管木結構建築最早出現在我國,但目前我國木結構建築技術在某些方面仍落後於歐洲。

  B.如果借鑑瑞典等發達國家經驗實現林業資源利用的良性迴圈,就可以在我國實現木結構的復興。

  C.由於我國人多地少,木結構房屋的土地利用率較低,因此木結構建築在我國部分地方可能並不很實用。

  D.隨著利用秸稈生產板材技術的成熟,麥秸定向結構板、零甲醛秸稈生態板的出現,我國木結構建築的比例很可能會逐漸增大。

  小題3:在都市中,木質樓會以其復古的風格、別具一格的特點,贏得都市人的親睞。如果要在較多的都市中建木質樓,你有什麼好的建議?***5分***

  《木質高樓有望紮根中國》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B

  小題3:***1***伐木的同時一定要植木,以免讓我國脆弱的生態雪上加霜。***2***充分利用好秸稈。***3***在條件允許的中小城市,儘可能多建木質高樓,以減少“水泥森林”建設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