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地接歡迎詞範文3篇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四川成都地接歡迎詞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篇一:四川成都地接歡迎詞範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在這裡,我謹代表成都**旅行社歡迎大家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來到我們美麗的蓉城。現在站在各位面前的這個帥小夥***美麗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後幾天旅程中的導遊,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姓*,*師傅將會和我一起,謁誠的為大家服務,希望能與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麼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儘可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我能回去後認真總結,爭取將來做的更好。最後,祝願大家在即將到來的幾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遊的盡興。用我們四川話說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第一次來成都吧,那麼你是否對現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對即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充滿好奇呢?那麼,首先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後幾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況吧***行程略***。記得剛才歡迎大家時我提到一個詞——蓉城。為什麼我不是歡迎大家來成都,而是說蓉城呢,因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個別名。那麼,這個別名是怎麼得來的呢?先不要急,讓我們從四川省的概況一步步來了解吧。
四川省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居全國第5位。其中耕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國第4位。四川不僅是祖國西南的大糧倉,還是全國四大林區之一,四大藥材生產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區之一。農副產品中,蠶繭,柑桔,油菜和中藥材的產量居全國首位。四川人口8329萬,佔全國總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四川還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藏、彝、羌、苗、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布依等14個少數民族。
四川地處內陸腹地,地勢險要,西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雲貴高原,惟有長江水將西邊的巫山衝開一道缺口。四川由東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區組成,成都處於盆地中心,盆地面積約17萬平方面軍公里,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國第一級階梯的組成部份,其最高峰貢嘎山達7556米,是我國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氣候特徵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氣溫高,雨水多,溼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夏季一般為35度,七八月最高時可達39度。夏季雨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數1000——1400小時,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左右。
四川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加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從人,不知飢謹”的美譽。
綜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那麼,天府之國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據史書《華陽國志》記載,“天府”一詞最早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是專門管理國家的珍寶、寶藏,由於天府一詞有了上述一層含義,後人便借來比喻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域。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在這段話中,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雖然地勢險要,但盆地內部卻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塊好地方,假如劉備能佔領此地,便能促成帝業。在這之後,“天府”一詞便成了歷代文人學者筆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詞,進而譽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另外四川還被稱為“蜀”,關於蜀的來歷,史料中記載:蜀就是蠶,因為傳說中蜀國最早稱王的人叫蠶從,再聯絡到四川養蠶業發展最早,所以,現在也稱四川為“蜀”。那麼“四川”這個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用的呢?在宋朝時,宋真宗對行政區作調整,將川陝路一分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陝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於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轄8區12市縣。
至今為止,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據史書記載,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戰國前期的開明王朝,當時的開明氏九世將國都由樊鄉***雙流***遷到還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並借用西周建都的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為成都。
公元311年,秦國丞相張儀率大軍消滅了開明氏的蜀國。秦惠王改蜀國為郡,命張若為蜀郡守,並在此建城.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張若、張儀所築的秦城,周圍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倉庫,城牆上築有哨所、箭樓,城內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兩部分,太城在東,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龜城的別稱,最早源於揚雄的《蜀本記》,本中記載:“秦相張公子所築成都,屢有頹壞,有龜行於此,巫師言依龜行跡築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時趙汴做出了科學的解釋,指出張若所築城牆亦順江之勢,因成都地勢偏東北,所以所修建築都為順勢而建。從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還是偏向東北方的。
西漢時,成都織綿業相當發達,成為官府稅收中的重要來源,為了便於管理,漢王朝特在此設立官員專門管理織綿,所以成都又被稱之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五代後期,蜀國皇帝孟昶***chang***偏愛芙蓉,命百姓在城內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開之際,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觀賞,有一年在賞花時曾感嘆地說:“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簡稱“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樹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銀杏樹。
除以上所說的龜城、錦城、蓉城外,成都歷史上還被稱為“車官城、羊馬城和羅城”,這些別名都與成都當時的社會發展有所聯絡。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與行業有著緊密的聯絡。從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這條街上哪種行業居多。比如:打金街、鑼鍋巷、金絲街、棉花街、署襪街、染房街、漿洗街、菸袋巷、石灰街、鹽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騾馬市等等。像這樣的街產數不勝數。
成都,自古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時節不斷,民間的傳統節日很多,如元宵節的燈會,二月的青羊宮花會,三月的龍泉桃花會,四月的彭洲牡丹會,八月的新都桂花會和十月的菊展等等。這些盛會,物資交流,名小吃展銷和民間戲曲演出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業繁華,二十一世紀到來後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國家的西部大開發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成都,必將更加美麗,更加繁華。
篇二:四川成都地接歡迎詞範文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成都地處四川省的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龍門山脈、邛崍山脈與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交接地帶,介於東經102°54ˊ—104°53ˊ、北緯30°5ˊ—31°26ˊ之間,面積12390.6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044.3萬人。
成都市,從西到東,地形分為山地、平原、丘陵三個部分。
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龍門山和邛崍山地。這裡的山峰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大邑縣境內的苗基嶺,海拔5364米,是全市的最高峰。西部群山或險峻雄奇,或幽雅秀麗。由各種岩石風化後發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亞熱帶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帶,垂直分佈比較明顯,森林樹種異常豐富,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從而使該地區形成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觀。除了重要的林業價值以外,更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旅遊價值。
成都中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一半,海拔在450—720米之間,相對高差一般不超過2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便於引水自流灌溉。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從上游地區帶來大量礫石、泥沙沉積成為深厚的沖積層,形成沖積土。幾千年來,在勞動人民的長期耕作下,成都平原的表層土壤發育成肥沃的水稻土,而且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兩千多年來,由於都江堰水利系統的興建,成都平原上河網交錯,灌渠密佈,水旱從人,成為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阡陌田疇之間,一個個農家院落被綠樹翠竹層層環抱,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竹林院落景觀。
成都東部,是低矮的龍泉山和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西緣,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由紫色砂岩、泥岩組成,這些較為鬆軟的岩石風化以後形成肥沃的紫色土。龍泉山植被多遭破壞,水土流失較嚴重,現僅分佈著一些次生的青掆林、馬尾松林和經濟林木。丘陵區谷地寬闊平坦,丘坡梯田層疊,沖田相連。金堂縣雲合鄉河谷低處海拔僅387米,是全市的最低點。
篇三:四川成都地接歡迎詞範文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成都有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其平原面積和丘陵、山地面積幾乎各佔一半。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自古就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因此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土”。
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豐富,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漢以來,成都就以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歷代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漢代成都與洛陽等並列為五大都會之一。唐代商貿繁榮,與揚州齊名,稱為"揚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生動地描繪了成都當時作為長江上游重鎮和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商賈如雲、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
成都生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等。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中藥材有860多種,川芎、川鬱金、烏梅、黃蓮等蜚聲中外。成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中外馳名。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廟、青城山最具特色。
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地處由劍門蜀道、九寨溝、峨嵋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絡點上,還是內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僅是中國的國寶,還被視為和平與友誼的象徵而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1961年,當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成立之際,各國代表一致推選以大熊貓形象作為這個國際組織的會徽 、會旗。大熊貓是中國的特產,主要分佈在川、陝、甘三省,目前的野生大熊貓總數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佈在四川境內,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有少量大熊貓出沒。為了強化大熊貓的野外保護,成都分別在都江堰市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崇州市建有省級鞍子河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大邑縣建有省級黑水河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 成都是一個非常有特徵的個性化城市。首先表現在氣候上。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溼,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都在5度以上,但由於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其二,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宮辦學堂——石室學堂。在唐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時期,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等流寓成都,創作了大量吟誦成都風物的詩詞歌賦,並留下眾多文化遺蹟。
.... 宜人的氣候,深遠的歷史,富饒的物產,使成都成為一個寧靜、悠閒、充滿情趣的旅遊之地。作為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1500多年前的晉代詩人左思曾由衷地稱它是“既崇且麗”。不論是“詩仙”李白,還是“詩聖”杜甫都曾無限深情地謳歌過這座風姿獨具的城市。的確,成都是一座既寧靜又繁榮,既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又有優美自然環境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