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選擇題的解題方法總結

  選擇題是高考理科綜合卷生物部分的必考題,而且所佔分值較高,以提高考生做選擇題的技巧和方法,是幫助考生提高成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生物選擇題解題方法

  1.仔細審題,找出關鍵詞語。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詞等專業術語,但它們的實際意義卻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極體和極核、原生質體和原生質層、氧化分解和水解等等。命題常會以此為基點,考查學生對這些概念和名詞等專業術語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這方面知識的積累,在審題時對這些概念和名詞等關鍵詞語應該特別留意。這些關鍵詞語往往就是題目考查的重點和主旨所在,找準了關鍵詞語就是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就為理清解題思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對於難度較大的選擇題或者是涉及兩個以上知識點的選擇題,就要認真分析題意,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再仔細分析供選答案,選出正確選項。

  例1、***2009.安徽***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後,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A.氨基酸、葡萄糖、鹼基 B.脫氧核苷酸

  C.脫氧核糖、鹼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

  【方法領悟】選擇題的題幹屬於已知提示部分,它規定了選擇的內容及要求。本題中的關鍵詞是“初步水解”。由於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一個脫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後得到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題幹問的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後的產物,故應為脫氧核苷酸。【答案】B

  2、明確限制條件,縮小答案範圍。限定條件的設定,一方面是考查考生獲取資訊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準確把握程度,因此,審出“限定條件”,就等於找到了“題眼”,題目中的限定條件非常關鍵,限定條件的指向往往提示瞭解題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條件包括:①限定種類,如時間、原因、影響等;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終、一定、最好、最簡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③限定物件,如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是高等植物還是低等植物,是葉肉細胞還是根細胞,是一個細胞還是一個生物體等;④限定過程,如是蛋白質的合成還是分泌等。

  例2、為了確定某株高莖豌豆***顯性***的基因型,最簡便的方法是

  A.讓其與矮莖豌豆雜交 B.讓其與另一株高莖豌豆雜交

  C.讓其自交 D.直接進行DNA檢測

  【方法領悟】該題題幹中已經明確了限制條件為“最簡便的方法”,確定顯性植株的基因型的方法常用的有兩種:測交和自交,但豌豆為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故最簡便的方法應為自交。【答案】C

  3.挖掘隱含條件,完善題幹資訊。 隱含條件是指隱含於相關概念、圖形和生活常識中而題幹未直接指出的條件。隱含條件為題乾的必要條件,往往成為決定解題成敗的關鍵。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學科中的潛規則常以隱含條件的方式隱身於題幹背景之下,解題時要善於挖掘,比如,驗證性實驗試題的結論一般要求與教材上的正面知識一致;遺傳系譜圖推導中沒有說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這些都是隱藏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故應仔細閱讀題幹,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挖掘隱含條件,把題幹補充完整。

  例3、***2010.四川***將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腦垂體提取液的培養液中,同時檢測某種激素的含量;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後,再檢測、培養液中該激素的含量,發現該激素含量增加,這種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狀腺激素 D.雌性激素

  【方法領悟】本題的隱含條件是“蛙腦垂體提取液中已經不存在完整的腦垂體細胞”,也就不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就不可能是B、C兩個選項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是下丘腦分泌的,而題目中根本沒有涉及下丘腦,因此A選項也不符全備件。那麼這種激素只能是雌激素,原因是垂體中原來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進卵巢合成並分泌雌性激素。【答案】D

  4.排除干擾資訊,找準命題意圖。干擾因素是指命題者有意在題中附加的一些與解題無關的資訊,它們會干擾考生的解題思路,增加試題難度。命題者可以將干擾資訊放在題幹中,也可以放在某一個選項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過硬。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在試題編制的基本要求中強調的“干擾項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錯誤,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錯得太明顯”、“應該增大正確項的隱蔽性和錯誤項的干擾性”。故考生應有過硬的基礎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在解題過程中只有認真分析題幹,才能排除干擾,準確把握命題者的命題意圖,找出正確答案。

  例4、***2007.廣東***關於葉肉細胞在光照條件下產生AIP的描述,正確的是

  A.無氧條件下,光合作用是細胞ATP的唯一來源

  B.有氧條件下,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質基質都能產生ATP

  C.線粒體和葉綠體合成ATP都依賴氧

  D.細胞質中消耗的ATP均來源於線粒體和葉綠體

  【方法領悟】本題中有兩個干擾,一個是“光照條件下”,另一個是A選項中的“無氧條件下”。這兩個條件連續給出,很容易誤導考生排除線粒體,只想到葉綠體而誤選A選項。但是隻要意識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也可產生ATP”,就很容易判斷出A、D兩個選項是錯誤的。又由於線粒體中在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時,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賴氧,因此C選項錯誤。【答案】B

  5.克服思維定式,防止“生路熟走”。有些試題的已知條件是命題者對教材中的有關知識、考生平時已做過的試題等稍作改動後命制而成的,這類題最具欺騙性,乍看像“熟題”,實際上已經“改頭換面”,其目的在於檢驗考生是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準確獲取資訊的能力。如果審題粗心大意,只憑經驗做題,就很容易犯思維定式的錯誤。因此,越是“熟題”,越要警覺、細心審題,準確地獲取資訊,做到“熟路生走”,才能準確作答。

  例5 、***2009.江蘇***一個人體內的胰島B細胞、神經細胞、表皮細胞等,其形態、功能各不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細胞中信使RNA的結構不同 B.不同細胞中轉運RNA的種類不同

  C.不同細胞中蛋白質的結構不同. D.不同細胞中DNA的鹼基排列順序不同

  【方法領悟】本題中的“根本原因”是最常見的提問方法,我們一般都首先考慮“遺傳物質”或“基因”。而選項中恰恰有這個選項,因此很容易“誤導”考生選擇D項。實際上,本題的“題眼”是“一個人體內的……形態、功能各不相同”,同一個人體內的細胞是經有絲分裂獲得的,因此遺傳物質相同;不同細胞形態、功能各不相同,是細胞分化***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故不同細胞中信使RNA的結構不同。【答案】A

  高考生物材料分析題答題方法

  一.認真閱讀材料,充分聯絡教材:所給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見到,因此應認真加以閱讀,並分析其中的關鍵語句,中心思想,然後得出一個總體概念;緊接著必須儘量與教材內容掛鉤,所謂題在書外,意在書中,所供資料必定要運用教材理論去解釋,理解,因此,一定要找到與教材的銜接點。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解題方向和思路。

  二.給合各題要求,規範答題要求:各個題目所做要求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並找到教材銜接點後,就可以根據各題的要求來解答了。在解答時不要就題論題,而應認真分析,挖掘其延伸義,並儘可能用教材語言,規範答題。對於聯絡教材的有關原理 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題時複述作為論點或論據。

  生物題型千變萬化,各類題目的解法自有各自的特點,但也不能死搬硬套而應該結合具體題目展開分析,逐步總結各種題型的解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