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讀後感

  《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偉大的編年史,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兼顧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文化知識。讀了這本書,大家的心得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相信每個選《資治通鑑》這門課的初衷是對於歷史有強烈的好奇心!歷史的魅力不單單是因為它悠久,而主要在於它的智、理。《資治通鑑》,一本記載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書,司馬光花了十年的時間編寫成功。宋神宗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我們並不能從區區的幾堂課或是幾段視訊出看出它的真諦。我們從中需要學習的太多太多,只能慢慢的去“咀嚼”和“消化”。

  這其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深有感觸,行為過激的伍子胥鞭屍洩憤,一夜愁白頭,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韓信,非常有名的戰術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胯下之辱”韓信一生英勇善戰,善於帶兵,雄才偉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以應鉅鹿之戰,可見其勇猛決心,終一戰成名,這是何等的精神和氣魄,這值得我們學習。但他太過自負,優柔寡斷,鴻門宴沒能擊殺劉邦,鑄成大敗,他的烏江自刎,令我惋惜,暗歎連連。

  總之歷史中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去深思,不單單只是看!應該學以致用,結合歷史中的道理,深析兵家將者!用人之道,如何提升領導力,如何知人善任等等。

  篇二

  提起《資治通鑑》,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告訴你吧,它是一本歷史故事書。由於我熱愛歷史,媽媽就在我過生日時送了我這本書。

  它的封面有四個深紅色的大字——《資治通鑑》。除外就只剩下那“一片草地”和那幾個栩栩如生的、正在翩翩起舞的古代陶製品了。書後還有大約五百字的簡介,方便人們來了解它。

  有人說:“外表美無用,需有實際效果才行。”我給大家說一說它的作用和主要內容吧!它主要講了古代的故事和人物,如:《三家分晉》、《三顧茅廬》和《孔融讓梨》等。整整一千四百多年中所發生的事情都被它講了出來。如果你想查古代故事或人物,只需開啟《資治通鑑》,答案就會立刻呈現在你的面前。

  有一次:媽媽問我三國時期的“小霸王”是誰。我找了很多資料都沒找到,最後還是在我的“寶貝”——《資治通鑑》中找到了。從此我更愛《資治通鑑》這本書了。

  《資治通鑑》真是我的好寶貝!

  篇三

  今天我看了《資治通鑑》的楚霸王自刎烏江。它講的是劉邦追擊項羽來到固嶺,商定與韓信、彭越匯合,可到日期了,韓信和彭越還沒來,劉邦很著急,最後將韓信和彭越封王以後,兩人立即支援,幾面合攻項羽,項羽被打的措手不及,好容易逃到烏江邊了,卻遲遲不渡河,手拿短兵器與劉邦作戰,砍了幾百人,自刎而死,劉項兩家的爭奪也就以劉邦勝利而結束了。

  可劉邦為什麼會勝利呢?以前是項強劉弱,劉邦為什麼會扭轉戰局呢?我覺得是因為他會聽從別人的意見,善於招募人才,比如張良、蕭何、韓信等都是他的部下,他還捨得拿錢,當時賞張良就是金百溢,珠二斗,而項羽呢,恰恰相反,他是婦人之道,他看見士兵受傷甚至會流眼淚,可將領有功他又遲遲不肯封賞,所以人們才會默默離開他,劉邦聽取張良的意見,給韓信封為大將軍,項羽卻只是對待他像對待一個小兵一樣,從不聽他的意見。

  劉邦年齡也很大,他取得王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足足比項羽大了二十四歲,他還有長者的風範、沒有殺秦王子嬰。

  但是劉邦也有不好的地方,他愛破口大罵,蕭何去追韓信時他回來就對蕭何破口大罵:“那麼多好將領你不去追,便去追一個韓信……”直到蕭何解釋後他才止住。

  總之,劉邦是得到王位了,它的優點是大於缺點的,應該留名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