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書名是怎麼來的
《資治通鑑》***History as a Mirror***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資治通鑑》是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的通史鉅著。開始時,書名並不叫《資治通鑑》。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變法,而作為反對變法舊黨首領的司馬光主動要求出京為官。在他外放做官期間,就將自己醞釀已 久的編著一本既系統又簡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付諸了行動。還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司馬光就已把自己編寫的史書《歷年圖》二十五卷呈獻給英宗,過了兩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
英宗看後,非常滿意,要他繼續寫下去,並下詔設定書局,供給費用,增補人員,專門進行編寫工作。宋神宗即位後,認為《通志》比其他的史書更便於閱讀,也易於借鑑,就召見司馬光,大加讚賞,說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並親賜書名為《資治通鑑》,還親自為書作序。神宗還將穎邸舊書三千四百卷賞給司馬光參考,寫書所需的筆、墨、紙、硯以及伙食、住宿等費用都由朝廷供給,這給司馬光提供了優厚的著書條件,同時也促進了這部史書的編修工作。到神宗元豐七年***1084***,《資治通鑑》終於完稿,前後共用了十九年的時間。
作者
《資治通鑑》的署名撰者雖然是北宋的司馬光,但實際上該書的撰寫並非司馬光憑一己之力完成的。《資治通鑑》的撰寫,的確是由司馬光自己首先開始的。早在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司馬光擔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官時,看到滿屋子都是史書,浩如煙海的史籍,即使一個人窮一生精力也難以遍覽,於是產生了編寫一部既系統又簡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使人能便捷地瞭解幾千年歷史的興衰得失。
這一想法得了好友——歷史學家劉恕的贊同和支援。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司馬光就把自己編撰的史書《歷年圖》二十五卷呈獻給了英宗。過了兩年,又呈上八卷本的《通志》。英宗看後,非常滿意,要他繼續寫下去,並下詔為其專門設定書局,供給費用,增補人員,專門進行編寫工作。司馬光深受鼓舞,召集了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共同討論編撰宗旨、提綱,並由劉攽負責撰寫兩漢部分、劉恕撰寫魏晉南北朝部分、範祖禹撰寫隋唐五代部分,最後由司馬光總其成,由其子司馬康擔任校對。
宋神宗即位後,認為《通志》比其他的史書更便於閱讀,也易於借鑑,就召見司馬光,大加讚賞,並親賜書名為《資治通鑑》。還將穎邸舊書三千四百卷賞給司馬光作為參考用書,寫書所需的筆、墨、紙、硯以及伙食、住宿等費用都由朝廷供給。到神宗元豐七年***1084***,《資治通鑑》終於完稿。這部書的修撰,前後共用了十九年的時間。
相關人物
劉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範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純,甫或作父***,一字夢得,漢族,成都華陽人。生於宋仁宗康定二年,卒於哲宗元符元年,終年五十八歲。祖禹著《唐鑑》十二卷,《帝學》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鑑》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鑑公。《宋史本傳》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藝文志》並行於世。
宋神宗趙頊,英宗長子,是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國公;後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1064***進封潁王。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神宗,時年20歲。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立即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以失敗告終。元豐八年三月五日戊戌***1085年4月1日***神宗崩殂於福寧殿,享年37歲,殯於殿西階,廟號神宗,群臣上諡英文烈武聖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乙酉,葬神宗於永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