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選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種自由的文學形式,從早期的文言文到現代的白話文,一直都是我國人民表達情感、抒發心志的文學載體,對人類的文明起到了很好的傳承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一:漢語言文學學習策略

  1.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策略

  學習漢語言文學是每個中國人都會經歷的學習過程,它不僅存在於書本中,同時也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如何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的有效性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要提升教學口語標準化

  在小學到高中學習階段中,學生們接觸的語文老師各色各樣,並且很多學校都是由語文老師來擔任班主任一職,主要是因為語文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並且語文教師文學素養較高,與學生溝通起來更為親切。但是很多語文教師由於受日常生活所影響,與學生溝通時經常出現口語不標準的情況,甚至有的語文教師與學生溝通時會經常把方言掛在嘴邊,這樣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也容易發音不準。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嚴於律己,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應該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學生進行交流。有些語文教師由於年齡較大,學習和深造的時間已經離自己教學有段距離,對於一些新事物的發展認識不到位,所以學校應該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對教師進行定期的考察和培訓,既能夠保證教師知識的更新,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加強口語標準化。

  1.2讓語文課本變成讀本

  語文課本中的教材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而編制的,每一篇課文都有著特別的中心思想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找出文中不懂的問題,並在課堂中提出,這樣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解答不懂的地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可以反映出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提倡精品著作的閱讀

  精品著作之所以是精品就是因為其具有其他著作不能比擬的文學意義和內涵,並且很多著作都是作者對文學經歷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積累而編寫的。所以教師應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讀精品著作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內涵和審美能力,例如在小學階段,教師就可以提倡學生在課餘時間閱讀我國的四大名著,這樣可以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懂得更多層面的知識。對於精品著作的閱讀,教師可以負責把關和篩選,多為學生推薦學生適合閱讀的著作,這樣更容易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共鳴,並從中吸取精華,從而領悟漢語言文學的魅力。

  2.鼓勵學生多表達,加強漢語言文學的運用

  學習漢語言文學不能只單方面依靠閱讀,還要同時從說和寫的方面來加強漢語言文學的運用。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多創造口語表達的機會,只有多說多練,才能使學生鍛煉出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對於學生將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的前5分鐘,挑選一名學生來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表演自己的口才,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5分鐘的“演講”來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又例如,安排“我是小記者”這一主題活動,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去搜集周圍新鮮的人和事,或關注一些新聞和報紙方面的訊息,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所看到的新聞和事件,大家共同參與討論,對某一事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後由教師選出誰是這一學期的最佳小記者,並給予獎勵。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既可以讓學生積極的關注時事新聞,還可以讓學生在描述事件的過程中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3.總結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是我們母語的一部分,學習漢語言文學是我們每個中國人一生都要經歷的過程,想要學好漢語言文學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對此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鍛鍊口語的機會,鼓勵學生多閱讀文學著作,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漢語言文學學習的有效性。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研究

  一、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缺陷的分析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能被很好地開發、鍛鍊,其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聽老師講解,沒有獨立思考時間,靈感的產生僅僅是一瞬間。可是,學生在課堂上還要聽老師講解,在這一過程中,靈感磨滅了。此外,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只是講解書本上的文學常識,讓學生對這些文學常識進行記錄,學生只是瞭解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卻沒有對這些作品進行細細品讀,在考試階段,老師也是讓學生將書本上的文學常識背誦下來,並沒有涉及到閱讀鑑賞之類的考試內容。這樣,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就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礎知識,而對文學作品卻沒有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學生與老師不能良好的溝通,老師只是滔滔不絕地講授,學生只是忙碌地做筆記,老師和學生之間不能夠在溝通中學習。

  二、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

  ***一***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應該實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

  在原有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總是滔滔不絕,總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但是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學生在面對龐大的知識體系時,不能接受那麼多的知識,很多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消化和吸收,而且,師生之間也沒有形成良性的互動,老師與學生在課下也沒有針對一些問題進行溝通,老師下課就不會與學生溝通了。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只是記憶,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也不能暢所欲言,時間長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會比較倦怠,不會在主動地去思考問題,而是盲目地接受。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教學中,老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通過在課堂上發現,充分開發自己的思維,使自己的思維能夠得到發散性的發展。

  ***二***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在課堂上應該形成良性的自主探究模式,增強學生與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的溝通。

  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會將大量的文學常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記憶,在考試中也重點考查這些文學常識,這些基礎知識在課堂上佔用了很多時間,學生在記憶這些文學常識的時候,沒有以具體的課文為依託,導致了他們在記憶這些文學常識的時候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不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這種學習方式在考試中能夠獲得好的效果,可是考試一過,學生就把所學的知識都遺忘了。有的學生甚至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產生了逆反心理,將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當作負擔,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文學常識可以不做為課堂的重點來講授,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去圖書館查詢資料的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些文學常識,而在課堂上,主要是以課本的探究為主,老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對文學作品的看法,從而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在聽取他人的發言後,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將被動地傳輸知識,變為主動地探究,使課堂更加有活力。

  三、結語

  我國的漢語言文學體系本來就是博大精深的,而且,現在我國的文化已經與世界文化實現了融合,文化呈現出繁榮的局面,在漢語言教學中涉及的內容就更多了,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果還是採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將知識系統地講述給學生,學生在學習中就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新時期,老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能力,鍛鍊自己的思維,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效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