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現狀論文
農業技術推廣指的是因地制宜通過示範和實驗等方式或是對農村生產進行培訓以及指導等方式,將涉及到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在推廣過程中尊重當地的農業勞動者的意願,組織科研技術人員對農業生產活動進行幫助和扶持,追求更高效的生產經濟效益。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摘要]農業技術推廣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決定的,有著它的必然性。深化農業技術推廣,向農民朋友推廣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的農作物產品,調整並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努力增加農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時期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
一、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
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序的推進和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而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農業技術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畜禽發病死亡每年直接經濟損失達238億元,相當於畜牧業總產值的2.82%,農民平均年損失2***4元。豬、禽的死亡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農民人均將減少損失1 87元,按出欄後的價值計算,人均可增收9.76元。另據測算,如果我國通過推廣先進技術,是我國化肥利用率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每年可以節省成本252億元,畝節省成本12 9元;如果使我國農藥的利用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每年可以節省成本90億元,畝節省成本4 6元。
1.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著推廣力度。發達國家農技推廣經費一般佔到農業總產值的0.6%~1.0%,發展中國家也在0.5%左右,但我國不足0.2%,人均經費更少。因經費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現了“線斷、網破、人散”的被動局而。
2.我國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並且缺乏採用新技術的需求動力,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一方而,農民的文化素質制約了他們對高新技術的接納能力。另一方而,在農業內部,作為市場主體的農戶更加懂得比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預期收益,只有當他們認為預期收益高於預期成本時才會選擇新的生產技術,農業科技使用的高風險性又使得他們在有限的資本和勞力的投向上顯得更為謹慎,農戶對可替代的新技術選擇反應遲鈍,缺乏內在的需求動力。
3.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從推廣專案選擇機制、技術上不能適應變化中的農戶生產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研、推廣基本是以提高農產品數量為主要目標。現代農業而對的是一個買方市場,消費需求多樣化,品質高階化,農業生產處於大的結構調整中,同時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最終接受者的農戶隨著生產與經營行為的改變,他們對技術需求的行為也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對傳統的糧食生產技術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對經濟作物生產技術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來對高產技術的需求對優質技術的需求,由節約資金技術的需求轉變為節約勞動技術的需求。但現行的農業技術擴散機制是以提高農作物特別是糧食作物的產量為主要目標,建立在“地區目標群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具有完全同質性”這假設基礎之上的,自然不能同農戶的生產需求相適應。
二、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對策
1.確立農民對技術需求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採納農業新技術的自願性。農民是農業經營主體,也是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市場主體。採納新的農業技術應該是農民市場經營的理性選擇。傳統觀念通常是從技術供給者的角度看問題,把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僅僅看作是向農民提供農業技術的過程,把農民看作是農業技術的被動消費者,而沒有對農民的技術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注,缺乏農業技術推廣的針對性。因此,今後要注重建立農民參與選擇推廣技術的機制,改變“你給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沒有”的技術供給狀況。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的農業推广部門應該及時地把市場需求的正確資訊、先進技術傳遞給農民,讓農民白己選擇,引導千家萬戶白願採納農業新技術。
2.解決農業推廣體系中激勵機制的缺位問題,廣泛採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進行推廣機制的創新,大力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在現行農技推廣機制下,農業技術成果轉化還缺乏市場激勵機制,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工作還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沒有有效的利益誘導機制,其工作的好壞不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引導的,許多推廣工作也就難免流於形式,不能讓農民滿意。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的完善,關鍵在於解決推廣主體的激勵問題,創新農技推廣機制。
三、加強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保障和支援
農業科技推廣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能否更好發揮作用和發揮更大作用,除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白身要深化改革、創造條件外,還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也需要相應的政策措施、資金支援等外部環境和條件作為堅強的後盾。
1是加強政府財政支援力度,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一要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並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財政支農資金用於農技推廣的份額。二要利用“綠箱”政策,調整支農資金投入結構:按照WTO的原則,減少政府對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直接資金投入,按綠箱政策增加對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等領域的資金投入,使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達到國際平均水平。
2是加強農業教育和農民技術培訓,把教育、研究、推廣緊密結合起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關係極大。可以說,農民教育是農業科技擴散的基礎。今天的農業教育,就是明天的農業科技,就是後天發達的農業經濟。離開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農技推廣體系必須把提高農民素質或通過提高農民素質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作為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把技術推廣融於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之中。同時,要抓好農民技術培訓方式創新。要重視對農業勞動者的技術和技能培訓,把提高農民的素質作為“科教興農”、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大措施。要深化農村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增加職業教育的比重,通過農業技術講座、培訓、函授、夜大等多種形式,大幅度提高億萬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