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論文範文

  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國家對農業支援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基層農業技術推廣

  [摘 要]長期以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在為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和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歷史性轉變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面對我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的資源與市場雙重製約以及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科技需求,也暴露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不適應新形勢的情況和問題。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 問題 措施

  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教育、科研與農民以及政府與農民之間聯絡的橋樑和紐帶,在農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對於進一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1.1 投入不足嚴重製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

  一是機構隊伍不穩。部分地方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公益性認識不到位,加之經濟條件限制,用於技術推廣的專項經費就更少。農技人員交替頻繁,往往是兼職其他工作,從事農技推廣的時間不多,真正到一線開展農技推廣的人員少之又少。出現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線斷、網破、人散”的局面。

  二是工作條件較差。除基本待遇外得不到保障外,推廣機構基礎設施條件落後,尤其缺乏現代化資訊裝置,無法打通訊息傳遞的“最後一公里”,無法將農業服務的觸角真正延伸到村戶,不能障礙解決農民缺技術、少資訊、盼服務的難題。

  三是專業素質不高。從總體上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數量不少,但真正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足,整體素質普遍不高。近年來鄉鎮公務員招考工作不限制專業,分到農技推廣站的人員大多不是科班出身,這些人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而且由於經費緊張,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缺乏再教育和培訓的機會,致使其知識越發陳舊老化,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整體素質呈現下降趨勢。

  1.2 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錯位影響推廣效果

  我國每年產生的農業科技成果數量不少,但這些成果多不適宜推廣應用。當前通常採用“論證立項→研究與應用活動→驗收鑑定→自下而上層層報獎”運作機制來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成果,這種機制帶來種種弊端:自下而上層層報獎,無形中增加了成果的數量,造成成果數量較多的假象;擠小現有成果進一步推廣轉化的空間。科技成果必須最終得到生產的檢驗和認同,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農民以取得經濟效益為根本取向,對技術要求呈現多樣化、高效化的趨勢,並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對增加有效綜合技術和管理技術的需求更加強烈,而現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廣機制偏重於單一技術,對配套整合技術,以及對技術的整體作用和區域效果重視不夠;對節本增效、農產品安全及產後加工等技術的應用服務能力較弱,與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錯位。加之市場、技術等資訊不暢,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實際效果。

  1.3 農民吸納新技術的能力不高導致推廣難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從巨集觀上分析,對各式各類農業技術成果的需求巨大、迫切,但從各地推廣實踐微觀看,真正具有采納應用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需求”並不高。一是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特別是無形技術方法類成果的推廣應用,要求採用者一般應具備一定的農業基礎知識、掌握基本原理和嚴格的操作技術,而現階段實際是僅有少量科技帶頭戶具備這種能力,多數農民尚不具備。二是創新技術的採用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在小規模經營和農業比效效益較低及其他負擔較多的多重壓力下,多數農民由於資金薄弱,僅能採用一些效益顯著、見效快的物化類技術成果,而對一些見效慢或投資大的高新技術,僅有采納的慾望,但缺乏購買使用能力。

  1.4 農業生產分散使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增加

  我國農業是以農戶為單位的分散型小農經濟,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分散。進入城鎮從業的農戶大多數仍傾向於保留自己的土地經營權,土地流轉出去的比例很低。對於土地種植種類、耕作方式等方面,每個農戶都有其充分的自主權。這種由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形成的小規模農業經營問題,不僅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和規模效益的形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成果的大規模推廣和轉化的成本,導致技術與產業的割裂,嚴重製約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農業生產高度分散,農戶各自為政,加之村委會組織功能弱化,農業技術推廣更是缺乏有效的渠道。

  2 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

  2.1 發揮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骨幹作用

  農業技術推廣具有不可替代的公益性職能,這是農業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職能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不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絕大多數國家農業發展的共同經驗。現行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必須更新觀念和進行機制創新,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把服務領域由產中向產前、產後延伸,由單項向綜合服務延伸,利用技術和資訊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參與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政府要做好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三定”工作,逐步改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的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吸引人才,穩定隊伍,增強為農村科技服務的能力,保障各級推廣機構切實履行公益性職能。

  2.2 保障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是為政府和廣大農民服務,以社會效益為主,各級政府應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廣工作的基本經費。一是保障農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和辦工經費,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集中可能的財力、物力,加強推廣體系的硬、軟體建設;二是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專項基金,並制度化地逐步增加財政支農資金用於農業技術推廣的份額,加大對一些公益性的推廣工作的實施規模和支援強度;三是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提高他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對農業生產的全程技術服務、產業化經營和資訊服務能力,以適應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更好地滿足農民的科技需求。

  2.3 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對接機制

  首先要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業科技成果評審制度。

  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將農業動物、植物新品種納入專利範圍,鼓勵研究單位研製生產更多實用的科技產品,解決科研與生產相脫節的局面。對一些研究與開發示範相結合的科技專案和以開發性為主的科技專案,在鑑定評獎過程中可考慮將創新技術和經濟效益分離開來,或加大創新部分權重,降低已獲效益權重,增加成果的實用性,促使產生更多的能直接應用於生產的實用技術。其次要發展和引導農業技術市場。一是要加強農業技術市場建設,促進農業技術轉讓。二是要廣泛採取市場化激勵手段,創新推廣機制,調動各方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的積極性。

  2.4 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農民是農業經營主體,也是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市場主體。農業技術推廣離開農民科技素質的提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應將全面提升農民科技素質作為首要目標。一方面,加強技術培訓,使農民應用科技由外行變為內行。根據目前農村經濟和農民素質現狀,農民技術培訓要注重層次性和實用性。對增產潛力大、效益高、推廣面大的農業技術專案,區、鎮、村、組都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建立科技示範基地和示範戶,為農民提供學習樣板,用活生生的事實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應用科技致富。

  結束語

  我們要發展多樣化的推廣方式與全方位的服務領域,完善農業技術市場,讓農民逐漸成為推廣活動的主體;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率;用國際慣例改革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等,從法律上!體制上!機制上!管理上全方位地改革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參考文獻

  [1] 高啟傑.中國農業推廣組織體系建設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0,***2***:107-111.

  [2] 範偉傑,張華.新形勢下中國農業推廣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0,***11***:2-3.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