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推廣本科畢業論文

  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在農村地區廣泛的推廣和應用,改變了過去農民群眾畜禽養殖小作坊式的養殖模式,大大提升農民群眾的經濟效益,促進當地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畜牧養殖技術推廣問題及對策 》

  畜牧業一直是我國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農村養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牧業也從原來的傳統養殖逐漸轉變到現代化養殖、集約化養殖模式,藉助養殖技術水平的提升,農村畜牧養殖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畜牧養殖技術在推廣方面的現狀還是不容樂觀,本文就畜牧養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關的對策,供參考。

  1當前我國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現狀與問題

  我國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中的問題還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推廣知識比較陳舊

  當前,我國農村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知識還停留在比較落後的階段,技術推廣人員知識老化,加上經費不足,導致推廣工作無法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更無法適應當前畜牧養殖的需要。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推廣技術人員中有部分是家屬子女,也有部分是退伍轉業的軍人,這些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其自身的養殖技術知識缺乏,素質不高,導致了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困境。

  1.2技術推廣的投入不足

  畜牧養殖技術推廣也需要資金、人才、裝置等方面的支援。技術推廣的投入不足已經成為了制約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資金投入不足,直接導致技術推廣知識和裝置的落後,無法吸引高素質人才參加到工作當中,無法做好人才培訓工作,導致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陷入到死迴圈中。

  1.3推廣方式存在誤區

  農村地區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目前還停留在比較空洞的層面,缺少培訓、現場指導和諮詢服務,因此很難取得較好的推廣效果。一般來說,一項技術想要得到有效的推廣,除了要經過反覆的示範、試驗和培訓之外,還要將有效的操作程式推廣給養殖戶,使養殖戶的實踐水平得到提升,而目前基層缺少的正是這一方面的內容。

  2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對策

  2.1加大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

  對於畜牧養殖技術推廣而言,資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經濟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政府更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以完善農村地區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基礎設施,培養相關技術人才,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知識,通過電子教學、網路推廣、建立技術試驗場地等方式,切實提升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效果。

  2.2培養高素質的畜牧技術推廣人才

  人才是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主體,也是中堅力量,畜牧養殖的科學技術需要高素質人才來推廣和應用。因此,當前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引進和培養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人才,建立起一支有實力的推廣隊伍,通過高報酬、高福利的方式,吸引人員加入到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隊伍當中,與此同時,還應當定期聘請有關專家到農村地區講座,提高技術人員和養殖戶的技術水平。

  2.3改進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方式

  建立畜牧養殖技術推廣基地,為養殖技術和養殖專案的試驗、示範、培訓、實地實踐提供場所。若條件限制,可以採取半經營方式。新引進的科技專案和科技成果首先在基地進行試驗,基地隨時向養殖戶、專業院校畢業生和畜牧愛好者開放,供他們進行考察、學習和開展技術實踐。除此之外,還可以招收一些固定的學員,安排這些學員在基地中學習相關技術,學好後可以直接參與到生產經營活動當中。相比於傳統的授課模式,這種模式更加靈活和科學,效果也必然更好。

  作者:羅厚才 袁仕源

  篇二

  《 黑脊倒刺䰾河汊養殖技術論文 》

  1河汊條件

  本試驗在晉江一河汊內進行,該河汊養殖面積3333.3m2,其底形平坦,底泥軟硬適中,兩岸間距20m,水位常年變化較小,水深1.5~2m,水源充足,常年有微流水,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良好,符合淡水漁業水質標準。

  2攔網設施

  主要有牆網、樁架、石籠、鐵柵欄等。牆網為聚乙烯網片,其網目為3cm,上綱、下綱都裝有雙鋼繩,下綱裝有石籠。樁架是牆網的支柱,用竹樁做成。石籠是由網片包上鵝卵石縫製而成,其直徑為10~15cm,用於固定網角的。鐵柵欄是由扁鋼焊成可活動裝卸的框架,柵條用直徑6mm的圓鋼筋,按間距1cm的柵間距焊成橫向排列。

  3攔網設定

  在河汊兩端最近處,設定兩道弧形的攔網,一道為牆網,一道為鐵柵欄,兩道相距8m。牆網設定在靠近河汊內部,用竹樁固定,其上部高度高於歷年最高水位1.5m以上,其底部向內水平延伸1m寬的底臥,並用石籠壓住,主要是防止魚類逃出。鐵柵欄則靠近河流,其作用是攔截河流的雜物等,同時還有攔魚作用。鐵柵欄用水泥樁固定。

  4河汊清野和消毒

  在魚種放養前15d,採用拉網等漁具對河汊進行清野,清除底層凶猛魚類,保證魚種正常生長。然後用100g/m3的漂白粉均勻潑灑,待藥性消失後,在河汊內掛用聚乙烯網袋裝的發酵過的幹雞糞50kg/667m2,來培養基礎餌料。

  5魚種放養

  2012年1月20日,平均體重為65g的黑脊倒刺䰾放養密度為450尾/667m2,同時搭配平均體重為75g/尾的鰱魚80尾/667m2、規格80g/尾的鱅魚30尾/667m2,以調節水質和攝食殘餌。魚種體質健壯、遊動活潑、無傷病,大小規格均勻。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溶液浸浴魚種5~10min進行消毒。

  6投餌

  黑脊倒刺䰾的成魚養殖投喂草魚配合飼料***蛋白含量28%***,兼投新鮮青飼料。日投餌佔魚體重的2%~4%,一般每日投喂兩次,分別在上午9﹕00和下午17﹕00,投餌時堅持“四定”原則即定質、定點、定量、定時,並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狀態靈活調節。

  7肥水

  進入5月份,隨著氣溫、水溫的升高,魚類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這時攝食量明顯增加,因此,要加大投餌量,一方面可以滿足黑脊倒刺䰾生長所需,另一方面殘餌又可促使餌料生物繁殖,滿足濾食性魚類的生長需求,一般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50cm。

  8日常管理

  每天堅持巡邏,檢查設施、洗刷網片,及時清除病死魚,觀察魚的攝食和活動情況,要保持養殖環境的安靜,並及時清除池中殘餌,做好食臺的清場和消毒工作。做好防病、防浮頭、防逃、防洪、防偷和養殖記錄等工作。

  9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方面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首先要進行河汊消毒;魚種放養前用3%食***,每15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食場和飼料臺1次,在病害多發季節,定期投喂藥餌。及時撈出病魚死魚,發現病害及時對症下藥治療。

  10養殖結果

  10.1產量經過近一年的養殖,平均每667m2獲黑脊倒刺䰾176.8kg,423尾,平均每尾418g,成活率為94%;鰱魚667m2產量53kg,72尾,平均每尾736.1g,成活率90%;鱅魚667m2產量20.3kg,27尾,平均每尾751.9g,成活率為90%。

  10.2經濟效益分析總收入為56113元,其中,黑脊倒刺䰾884kg×60元/kg=53040元,白鰱265kg×7元/kg=1855元,鱅魚101.5kg×12元/kg=1218元。平均收入11222.6元/667m2。總成本為45315.5元,其中飼料5569.2元,人工費用26000元***管理人員及臨時工工資***,魚種6930元,其它費用6816.3元。利潤為10797.5元,利潤為2159.5元/667m2。

  11小結與討論

  11.1在本試驗中,黑脊倒刺䰾攝食投喂的飼料,其殘餌和糞便則可起到肥水的作用;而白鰱則濾食水中溶解的配合飼料粉末,也濾食水中的藻類,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鱅魚則攝食水中的浮游動物,同樣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為黑脊倒刺䰾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鰱魚、鱅魚在不增加養殖成本的條件下,又可增加養殖收入。

  11.2由試驗效益分析可看出利用河汊圍欄進行養殖其利潤可觀,其對於增加水產品產量和增加漁民收入及對於促進漁業生產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11.3為了減少受暴雨和山洪影響的損失,通常在每次洪水過後要潑灑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水質調節,以減少魚類的死亡。

  11.4黑脊倒刺䰾喜歡安靜的環境、怕驚擾,一旦受驚,其逃竄速度極快,有時會躍出水面,因此,除了要保持環境安靜外,還要做好防逃工作,如採取增高牆網的高度等措施。

  作者:張偉鋒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