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論文
教師是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教師的學習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我國古代聖賢的生命體悟。教師是文化人,是讀書人,是教書人。不讀書,無法教書。只有讀書,才有熊熊燃燒的思想之火。事實也正是這樣,我國千百萬教師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同時,始終把終身學習當作充實生命的習慣。
學習是一個話題,與“四學”有關。正如《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所言,一是“學會認知”,二是“學會做事”,三是“學會共同生活”,四是“學會生存”。這是教育的四大原則,也就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學會認知
教師的“會”認知,對學生“學會認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音樂專業科目中,基礎理論的教學普遍顯得較機械且枯燥。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就要學習運用靈活的教學法,而科學的教學法適用於任何一門學科,音樂基礎理論學習也不例外。例如學習“音程”這一知識點時,大都使用教材中的表格去理解,學生記憶起來還是顯得生硬。這時我選擇“比較法”進行教學,這一常規教學的思維方式,雖常見卻有效。將表格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列舉清晰,對比度強,但比較程式化或是像書面語。要是將它轉化成口語式,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於是我編出一種近似順口溜的方法:以“do”為根音,往上構基本音級,二、三、六、七度是大音程,降半音為小音程,四、五、八度是純音程。各類增減音程則在這個基礎上變化而來。用這種方法計算音程的音數最大的好處是避免死記硬背,簡單易行。
事實上,教師設計的教學法要能引起師生雙方的“共鳴”。這種“共鳴”,使正處於學會認知焦灼狀態的學生眼前一亮,心中一動,其隱性指導作用就產生了,悄悄地把教師這樣“教”轉換為自己這樣“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口若懸河地要求學生“你們要學會學習呀”,還是以實際行動暗示:“你們看,我是這樣學的。”其優劣高下還用得著比較嗎?
二、學會做事
教師學會做事,要與本學科的實際相結合,要想到學生的心理需求,要從日常工作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還要把科學的教育之“理”融化到平凡的工作當中,以“理”導“行”,而不是口頭上空講大道理,手上做的依然是老一套。
我們的專業教學要立足於每位學生的發展,那麼,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編寫教學計劃及整理教學後記,就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建立個人檔案,深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專業學生的學習檔案應包括四項基本內容:一是專業學習情況,二是文化學習情況,三是個性的優、劣勢,四是改進策略。以周為單位,檢查專業學習進度,與班主任、任課教師交流溝通,跟蹤、督促學生學習文化。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分析優、劣勢,正面引導,不斷完善其個性。最重要的一項是提出改進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深入關注每一個學生。教師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合理地“導之”,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行之”,否則“以理導行”便成為一句空話。
2.合理制訂教學計劃
視唱練耳科目是我校音樂術科考試較弱的環節,需要我們全體專業教師群策群力去改進。而以往的教學計劃也有待改進,如前四期訓練強度偏小,內容安排不夠緊湊,整體進度偏慢。到了第五期的強化階段又一下子增加過大的量和難度,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都不夠好。
新生入學未曾建立起專業學習的意識,教師不能陪著他們“磨洋工”,要儘快帶領他們渡過“磨合期”,進入高速運作的學習狀態。所以前兩期的訓練量要稍大,強度要強些。單音、音程、線譜視唱與簡譜視唱要同步訓練,模唱與聽寫要同步訓練,旋律聽寫、模唱要涉及各種調式,第三期要加入變化音的各項訓練,第四期要合理安排模唱與視唱的時間。模唱與視唱的時間,多增加些個別抽查的機會,併力爭在一學期內將考試內容全部授完,第五期的強化訓練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3.及時整理教學後記
有人要問:專業教師有必要寫教學後記嗎?回答是肯定的。我想學科之間一定存在著個性的差異。音樂專業教學的個性差異在於:由於個人藝術感受力不同,教學中很難出現感受全相同、進度完全相同的學生,所以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要不斷適應這些“變數”,可謂“一個都不能少”。為建立學生學習檔案提供了事實依據。
溫故知新,通過總結,教師在教學方法甚至在教學思想、教學觀念上都可能受到較大的啟發,並且能有意識、有目標地進行新的創造。實踐證明,寫教學後記的過程就是揚長避短、不斷提高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不失時機、嚴謹認真地寫教學後記。
三、學會共同生活
與學生相處,很自然會聚焦到對待差生與優生的問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有不同情感體驗的個性,都應相互尊重。特別注意不要在優生面前顯得特別偏愛,因為這樣會無形中疏遠其他學生。雖然那不是我們的本意,但教師如果不注意這些細節,那師生雙方都可能受到傷害。所以,有時恰恰看似不起眼的那部分就是要我們傾注更多心血的部分。真誠的底色應該是“嚴”和“愛”。關心學生不等於保姆式地照顧學生。愛的傳遞要拒絕妥協。那種缺乏理性的“愛”是經不起風浪的。我們的教育理念不是“讓每位學生都成功”嗎?成功不光只意味著學業上的成功。教師以崇高的職業道德、優秀的專業技術去影響薰陶學生,為他們搭建可持續發展的平臺。我想這才是師生為之共同追求的境界。
四、學會生存
從教師這一方來說,教師的“學會生存”實質上就是儘可能地實現完善人格的最高理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多少側重於能力、技術、藝術。而學會生存則明顯地側重於人格的修煉,又是前面“三學”的基礎。因此,人格完善中,教師無論如何都應該攀登上充滿無限風光的完美巔峰。因為,教師的本質意義就是榜樣,而榜樣的全部意義,就是人格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古人的智慧一直在為我們點燃指路明燈。我們是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時代的責任。是選擇勤和思還是嬉和隨?相信每位教師都願選擇前者,否則,一輩子都會受到良心的譴責。為此,我們要竭力讓學習——這一生命的強音始終在滾滾的時代大潮聲中愈加響亮。
參考文獻
陳軍著.教師的智力生活[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200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