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偏好畢業論文

  企業融資偏好問題,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爭論的焦點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偏好

  摘要:基於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討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企業上市前融資偏好,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我國發展良好的中小企業在融資順序的選擇上基本符合優序融資理論的結論。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樣本企業上市前融資行為,為其他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指導,並提出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創業板;融資偏好;內源融資;外源融資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日益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技術創新及拓展就業渠道的重要力量。但當前市場環境不容樂觀,珠三角、長三角等中小企業集中的地區,眾多中小企業面臨著破產倒閉危機。而籌資難、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生經營危機的重要原因。2009年10月30日深交所創業板首批28家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標誌著我國籌備11年的創業板融資平臺正式推出。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的中小企業相比於其他企業成長性很高,其融資方式具有代表性,為其他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提供借鑑意義。本文通過對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企業上市前融資方式的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探究其融資偏好,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提供借鑑。

  1 文獻綜述

  融資結構理論是公司綜合資本成本率及公司價值三者之間關係的理論,是財務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重要理論基礎。按西方融資結構理論的發展,主要有古典資本結構理論,MM資本結構理論和新的融資結構理論。20世紀後期,經濟學界從新的視角對企業融資結構問題進行探究,產生了新的融資結構理論,主要有如下的觀點:代理成本理論認為企業最優融資結構是使股權和債權融資比例均衡從而使總的代理成本最低;訊號傳遞理論認為,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其融資結構來傳遞有關獲利能力和風險方面的資訊;優序融資理論指出企業需要資金時首先選擇內部融資,在內部融資難以滿足需求時企業會進行債務融資,最後才會選擇股權融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與完善,企業融資決策理論逐漸成為企業研究的熱點課題。黃少安、張崗***2001***通過統計描述企業融資結構,指出我國企業存在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劉星等***2004***採用大樣本研究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公司融資順序首選股權融資,其次選擇債務融資,最後選擇內部融資,此結論與優序融資理論完全相反。

  同時陸正飛等***2003***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指出我國上市公司優先使用內部股權融資,其次是股權融資。周雲蘭***2010***指出我國中小企業仍面臨一定的長期配給的約束,尋找新的股權融資路徑並不容易。但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決策,國內學者一致的觀點是存在較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然而國內較少學者針對非上市中小企業融資結構進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發展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順序進行研究,為廣大中小企業在融資決策上提供一些參考。

  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優序融資理論認為企業在進行融資選擇時應是按照內部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的順序。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行為是否符合這一理論呢?本文通過我國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企業三種主要融資方式分類與綜合的統計分析基礎上,對其融資偏好進行實證研究和探討。

  2.1 樣本選取與模型的構建

  本文選擇的樣本公司是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業。主要因為這28家企業在各自行業的中小企業中的領導地位,及他們融資方式的合理性對企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作用。本次研究的2006年至2009年6月三年一期的財務報表資料均來自樣本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計算過程中涉及的招股說明書資料來源於巨潮資訊網。

  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上市前企業規模擴張的資金來源有留存收益、股權融資及債務融資三種渠道,第一種方式屬於內源融資,後兩種方式屬於外源融資。本文對這三種融資方式進行相關限定:內源融資為研究期內企業當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扣除當年向股東分配現金股利的淨額;股權融資為研究期內現金流量表中吸收的投資現金,外部債務融資為研究期內現金流量表中取得借款。同時,本文以融資比重反映企業對相應融資方式的偏好程度。

  2.2 實證結果

  2.2.1樣本企業融資結構分析

  通過資料分析,2006年樣本企業融資比重偏向債務融資,佔比達51%;2007年樣本企業債務融資比重由51%下降到35%;股權融資比重由14%上升至30%,股權融資比重上升是由於前期債務融資規模偏大,企業通過股權融資渠道適當調整企業資本結構;2008年和2009年樣本企業內源融資比重逐漸提高,外源融資比重相應的有所下降。同時,2006—2009年樣本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內源融資比例呈不斷上升之勢,累計平均融資比重接近債務融資。股權融資比例相對較小,主要是通過接受風險投資或小範圍的增發或配發股權***表1***。

  2.2.2樣本企業融資比率分析

  經資料分析可得,股權渠道融資在樣本企業上市前所佔比重相對較小。由於目前我國股票市場進入門檻很高,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很難進入股票市場,難以通過IPO、配發新股等方式進行公開的股權融資,樣本企業上市前只能在場外進行小範圍增資擴股。

  從內源融資資料來看,內源融資在各樣本企業上市前的融資比重不斷上升,內源融資成為企業籌資至關重要的一個途徑。中小企業通常具有高成長性和高盈利能力,再加上企業減少對股東進行利潤分配,把利潤持續用於企業的經營發展,所以造成了樣本企業內源融資比重的持續上升。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小企業受限於企業規模小,抵押資產少,信用等級相對較差等融資約束的影響,在現行的金融環境下較難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援。同時為降低自身高速發展中的財務風險,中小企業也有意識地增加內源融資比例,調整企業資本結構構成,這也有助於企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商業信用。

  從2006—2009年資料可得,樣本企業債務融資雖略有下降,但始終佔了最大融資比重。這說明雖然在目前銀行普遍存在“親大遠小”的“惜貸”現象,但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是很強地依賴向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進行債務融資。同時,由於筆者所統計的樣本企業大多處於同行業的領先地位,其良好的經營業績也為其進行債務融資提供了良好的信用保證,故樣本企業中債務融資比重佔據很大比重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通過上述樣本企業資料分析可得到,中小企業上市前融資方式的選擇偏好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並且內源融資比重不斷上升,而對股權融資的依賴度較低,融資順序整體上較為符合優序融資理論。

  3 結論與建議

  企業按優序融資理論的融資順序進行融資是一種良好的融資策略。通過前文的實證分析,我國的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上市前融資順序也基本符合該融資順序。但創業板企業是行業內發展良好的中小企業,所具有的融資環境優勢,並非所有中小企業都能獲得的。本文在分析創業板企業上市前融資偏好選擇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建議,希望能對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起到一定作用。在前文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探討及創業板企業融資偏好的實證研究基礎上,筆者提出以下優化中小企業融資偏好的對策:

  3.1 深化政府對中小企業政策改革,創造有利於內源融資環境

  內源融資具有無限的融資期限、低融資成本及高抗風險性的特點,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政府應深化對中小企業政策改革,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進行內源資金的積累。應該適度降低對中小企業的稅率,通過稅負減免增加企業利潤額有助於中小企業提升內源融資的能力;同時要鼓勵中小企業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有利於內源資金的積累和企業裝置的更新換代,增強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2 打造中小企業信貸支援平臺,合理保障中小企業信貸需求

  相關機構應該打造中小企業信貸支援服務平臺,合理保障中小企業信貸需求。一是鼓勵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貸款專項資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援。二是扶持專門為地區中小企業服務的社群銀行發展,避免資訊不對稱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三是建立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為那些確實需要信貸資金支援的中小企業提供相應的信用擔保。

  3.3 完善創業板融資體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創業板的推出標誌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也為中小企業開闢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但對於我國眾多中小企業來說,創業板上市的門檻相對較高,通過創業板企業上市融資還存在諸多障礙。為此,國家證券部門應加快推進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完善,保障有更多的中小企業能通過創業板市場進行資金的募集,更加有效地發揮創業板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晟姣,聶鑫.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1***4***

  [2]李佳亮. 基於創業板市場的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特區經濟,2011***2***

  [3]周運蘭,徐勤 . 中小企業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實證分析.財會通訊.2010***26***

  [4]陸正飛,高強.中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研究.會計研究,2003***10***

  [5]劉星,魏鋒等.我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4***6***

  [6]黃少安,張崗.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J].經濟研究,2001***11***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