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企業研究的論文特輯

  下面是關於企業研究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國有企業青年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一、調查結果分析

  ***一***核心價值體系。

  1、思想、價值觀。

  本文在江蘇徐州某大型國有企業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39份,其中有效問卷211份,有效率為88.3%,在211份有效問卷中,有46.7%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對青年職工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的調查中,非中共黨員中70%的職工有入黨願望,可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對大多數青年職工都有較強的吸引力;但是在進一步調查的入黨原因中,有19%是因為共產主義信念,29.4%是認為入黨有利於晉升,36%認為有面子,還有16%其他選項,由此可以看出國企青年職工的入黨動機有待進一步提升,對入黨的意義沒有準確把握,這也是黨政部門以後思想工作需要重視的地方。

  2、社會認同感。

  通過對青年職工社會認同的調查,有42%的青年職工心中理想社會的首要標準是社會公平正義,31%選擇人人平等,而對社會最為關心的問題中,有39%選擇了社會就業和物價、房價,24%選擇社會分配差距較大的現狀,由此可見,如今青年職工的生活壓力和對公平、公正的渴望,這也給國有企業管理者管理方式提供思路。

  3、企業認同。

  職工的企業認同感對其工作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有重要影響。調查結果顯示,73%的青年職工對本企業有歸屬感,這不僅--是對本企業的肯定,也為管理層的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援;而在對本企業收入分配機制的認同上,53%認為基本合理,由此可見,本企業的分配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體現公平、公正的。

  ***二***國企青年職工思想問題解析。

  通過對該企業青年職工核心價值體系的瞭解,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主流思想狀況。同時,分析出國企青年職工存在的主要思想問題。

  1、思想政治意識淡薄,理想信念不牢。

  通過對該企業的調查,能熟練掌握共產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的青年職工只有17%,46.72%的人表示基本瞭解,這個資料離我們的期望還有差距。此外,由於社會上存在的腐敗、分配不公等原因,造成很多人的個人信仰危機。一些青年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理論等內容知之甚少,又不注意政治理論的學習,因而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對社會上出現的某些問題不能從整體上認知把握,片面理解。少數青年對加入黨組織態度消極,有的甚至明確表示不願入黨,對共產主義信仰產生了懷疑。

  2、情緒低落,悲觀主義傾向嚴重。

  “80”年代出生的人思維活躍,普遍具有逆反心理,對於一些本身枯燥的工作興趣感弱,並養成嚴重的惰性思想,工作積極性不高,加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不同程度地給青年職工思想帶來起伏和波動,有的人感到前途渺茫,怨天尤人;有的人安於現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也有人心理失衡,不能正確看待經濟利益和分配關係。這主要從我們對該企業青年職工的個人學習、生活、工作狀況的調查中得出的。資料主要包括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來源、當前工作的精神狀態以及八小時工作時間之外的學習時間等。

  3、人生觀、價值觀向個人主義、機會主義傾斜,缺乏踏實肯幹、任勞任怨的精神。

  在調查青年職工關心本企業的哪些方面時,24.5%選擇關注工資制度改革,26.2%關注住房制度及社會保障制度,22%關注人事變動,8%表示只關注本職工作或本專業方面的資訊,其他的選擇了招投標資訊、施工生產情況、機構改革,由此可見,青年職工更加註重與個人相關的資訊,而缺乏一種主人翁責任感;而對個人認為要在單位裡取得發展的影響因素調查中,36.8%的青年職工選擇了有運氣或機遇,19%選擇有後臺、背景支援,取得突出工作成績的佔18%,這與我們所期望的資料也是有相當差距。由此可見,青年職工對個人發展仍然沒有準確的認識和定位,受到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文化的影響,青年職工更加缺乏對傳統價值觀的認同。

  二、國有企業青年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並不直接創造物質產品,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援和良好的輿論環境,這是思想政治工作對經濟建設所具有的獨特職能作用。

  ***一***國有企業青年面臨外部環境的新變化決定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伴隨著企業股權改革及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國有企業由政府附屬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管理機構設定也以為主要出發點進行變革,研發設計、生產營銷等部門佔據重要位置,傳統國有企業專職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或被合併、或被精簡,以適應高效、低成本、高成本市場化競爭特點。因此,國有企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呈“兼職化”趨勢。

  而針對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態勢而言,則呈現出“業餘化”的趨勢。市場化競爭機制下國有企業,實行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青年職工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而且在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體制的刺激下,績效考核、貢獻決定價值等制度決定了青年職工面對較大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技能、崗位效率是他們主要的關注點,而傳統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那種佔用工作時間、集中青年職工進行“開會報告”、“辦班宣教”、“班裡讀報”的教育方式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基本要求,青年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業餘化的趨勢。

  ***二***國有企業青年職工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新變化決定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國有企業把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企業的生力軍,廣大青年職工積極適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青年職工的生存和發展狀況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1、國有企業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以及企業用工自主權的擴大,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調查顯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高校畢業生成為本企業招聘員工的主要目標和來源,構成企業青年職工的主體,其中本科以上佔51.6%。與此同時,雖然引進的大中專學生越來越多,但青年職工技能的整體水平仍然偏低,特別是等級結構依然失衡,高階工比例過小,在被調查的219人中,高階職稱僅佔8.6%,中級和初級分別佔47.3%和34.2%,其他9.9%未定級。由此可見,國有企業廣大青年職工有著提高自身素質和崗位技能的內在動力和迫切需要。

  2、青年職工崗位適應性不斷提升,但創新素質有待提高。就業的壓力和競爭的加劇,促使青年職工積極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積極提高自己的崗位技能,青年職工崗位適應性較以往有所提升。青年職工崗位適應度的增高,從一個側 面反映出青年職工對工作崗位的珍視,對企業的信任。但是青年職工提出技術革新建議以及被採納的比例都還很低,如表1所示,反映出目前國有企業的裝置水平、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反映出青年職工的技能水平還僅僅停留在被動適應崗位需求上,青年的創新意識和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3、青年職工自我意識增強,人才流動傾向趨向嚴重。

  通過訪談及對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的分析,有兩個原因導致青年職工崗位流動性較大。一是青年職工對自己的工作付出和所得收入不滿意,這也是影響青年職工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就當前而言,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房子、車子等問題成為青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制約性因素,一旦有企業能提供更寬厚的待遇和更高的經濟收入,青年職工就會選擇跳槽,而不是像上一輩人那樣對企業有著強烈的依附感。二是青年職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存有疑惑。在青年職工看來,工作能力、業績往往是個人價值的體現,他們往往希望有一個比較寬廣的舞臺去展現個人能力,去創造價值,這反映出青年人把自我意識擺放在首位,而不再是集體意識。但是,因為工作時間、閱歷問題,青年職工往往認為自己所處的崗位、職位無法匹配自己能力發揮的需要,甚至對個人發展前途產生懷疑,並由此引起對企業忠誠度的降低。

  ***三***青年職工在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青年職工無疑是企業員工中最有活力、激情的一個群體。論他們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掌握最新的技術,如計算機、網路、資訊科技、多媒體、外語等,有效地推動企業的現代化,使企業的發展不斷地向前推進,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年職工也勢必累積更多的工作經驗,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活力。青年職工的激情和活力決定了他們敢於發表想法和意見的特點,他們敢於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帶到生產工作中,為建立獨特的企業文化提供精神動力。

  三、國有企業青年職工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徑探討

  企業青年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握現代國有企業的根本要求和青年職工的根本需要,在八小時工作時間以內,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這一中心滲透,突出對青年事業發展的關注。通過對國有企業青年職工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分析,並結合對現有文獻的研究結果,筆者總結了以下幾條具體路徑。

  ***一***思想動員層面。

  1、充分尊重和信任青年職工。青年職工往往具有強烈的個性,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對青年職工中存在的思想問題,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等問題,要在充分了解他們所感所想的基礎上,循循善誘,切忌操之過急。一時不能解決的思想問題,要通過探討、對話等“冷處理”形式製造一個和諧、平等、信任的交流環境。

  2、注重榜樣教育。要善於藉助青年職工身邊的人物先進事蹟感染青年職工,增強榜樣教育的真實感,以提高青年職工的政治覺悟,併為他們接受、學習和模仿。

  3、加強對青年職工的激勵。針對青年人的特點,要用目標激勵法引導青年職工,激勵青年職工為實現遠大目標和近期目標,勤奮求知,誠實勞動,實現自身價值。

  ***一***實際操作層面。

  1、引導青年職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此過程中,把對青年職工政治上的關懷引導、事業上的關注扶持和生活上的關心幫助結合起來,搭建起建功與育人相結合、奉獻與成長相配套的企業發展目標和青年職工自我價值共同實現的有效平臺。

  2、利用現代化的傳媒技術優勢,加快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載體的更新。針對網路的主要使用群體是青年的實際,發揮網路在掌握青年思想動態和教育引導青年中的作用。例如可以建設網上青年社群,黨政領導可以在網上和青年職工開展對話,打造“網上政工”這一新形式。

  3、打造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建設企業青年文化。通過業餘文化生活建設,可以活躍青年職工的工作氛圍,加強青年職工的聯絡,進而可以增強青年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感情維繫,同時青年職工之間的交流可以促進彼此認知錯誤、互相學習進步的力度。

  中小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營銷之路

  經濟全球化最基本的含義就是世界各國之間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流動更加自由和充分,全球範圍內的國際經濟聯絡和合作進一步加強。經濟全球化帶給我過中小企業很多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發展困境。經濟全球化使中小企業更容易顯現出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有助於激發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使我國出口加工型企業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的影響,導致企業的進口材料成本很難預料,使得中小企業的國內市場需求減少。這就要求我國中小企業做好自己的營銷策略,以求適應經濟全球下的發展要求。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及方向

  1.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存有不少的問題難以解決。如經營者、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較為落後,主要經濟效益指標低於大型企業,產品質量檔次不高,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服務不到位,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等。

  2.中小企業此刻面臨著今後發展方向的抉擇。

  第一,發展高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從世界經驗來看,發展高科技中小企業是趨勢。學習和借鑑世界各國中小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尤其在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方面的成功經驗,對於我國中中小企業發展方向的選擇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鑑價值。

  第二,加強專業化協作,發展小而專、小而精企業。上個世紀末以來,很多企業不再單純的追求多樣化和大型化,而是通過剝離或重組,將不相關的業務出賣或變成獨立的公司,有的縮小中小企業的規模,使之經營專業化。

  第三,利用市場階梯,發展“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比如形成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市場階梯,同時還可以考慮產業轉移,將其生產基地也遷至城鄉結合處或遷至內地,以降低生產成本。

  第四,發展都市化產業和服務業的中小企業。都市化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缺乏規模效益,又不能遷移到內地,所以要利用品牌優勢,挖掘潛力,發展中小都市化產業。同時大力發展服務型中小企業,可以吸納大批的下崗工人,緩解就業矛盾,尤其應該發展高附加值、汙染少、服務社群型的中小企業。

  第五,發展大企業的“連鎖”中小企業。特許經營實質上是一種企業複製,是適合中小企業的一種經營方式,主要領域為食品、服務、住宅裝修、保健美容等。特許經營之所以迅猛發展,其根本原因是,它可以將企業的自我擁有權和大企業在產品品牌、經營方式、聲譽或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中小企業應對全球化的營銷策略

  1.把握市場動態,深入市場調研

  如今的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完全是是一個動態的環境。加之人們越來越注重個性的展示,因而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個性化,以顯現卓爾不群的自己。因此中小企業者必須具備分析研究市場、開發創造市場的能力,打破思維定勢,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把握消費需求的一種狀況。

  2.做好STP,發揮自身優勢

  實踐證明,市場是一個綜合體,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集合體,任何企業都無法滿足所有的需求。STP理論***即市場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市場Targeting、市場定位Positioning***指企業在一定的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最後把產品或服務定位在目標市場中的確定位置上。與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比,中小企業資源能力有限,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缺乏相應的競爭能力,STP理論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的相對優勢,選擇一些大企業無暇顧及、相對較小的一些市場領域,集中資源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滿足特定市場需求,在全球競爭劇烈的市場背景下,在區域性市場贏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求得穩定的發展。

  3.運用4V營銷理念,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全球化趨勢下的新經濟時代,培育、保持和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中心,成為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著眼點。4V營銷理論***即差異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價值Value、共鳴Vibration的營銷組合理論***,正是在這種需求下產生的。差異化是企業憑藉自身技術和管理的優勢,生產出效能、質量優於市場上現有水平的產品,或在銷售方面,通過特色的宣傳活動,靈活的推銷手段、周到的售後服務,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良好形象。它所追求的“差異”是在產品功能、質量、服務和營銷等多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更多的表現為產品差異化、市場差異化和形象差異化等幾個方面。功能化其關鍵是形成產品核心功能的超強生產能力,兼顧延伸功能與附加功能的發展需要,以功能組合的獨特性來獲得細分客戶群的青睞。附加價值強調的是企業創新能力與客戶所重視價值的聯絡,將營銷理念定位於包括使用價值、服務價值、人文價值和形象價值等在內的客戶整體價值最大化。

  4.樹立全球市場觀念,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我國中小企業應具有全球市場營銷的觀念,著眼於全球的潛在市場需求,創造新的市場。可以通過以下的運作手段來實現,如中小企業也可依附於大企業周圍,為之提供協作服務;在夾縫中求得生存;運用網路銷售開拓國際市場;中小企業通過戰略性聯合形成強大的整體實力以贏得競爭;中小企業必須樹立“服務增值”的理念等。

  5.品牌與形象戰略

  中小企業需要通過長期而持續的工作,培育具有個性化的品牌、樹立不同於他人的企業形象,以贏得顧客認可。並將品牌培育推廣、樹立宣傳企業形象提升到一個戰略高度,從全域性出發設計和規劃品牌戰略與企業形象,科學、合理地整合所有與品牌戰略相關的其他配套的營銷戰略,並且在培育具有個性化的品牌的同時要不斷加強企業形象。

  我國中小企業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狀態下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在此時必須大力援手,如出臺相應的金融或稅收政策予以扶持,但更為關鍵的還是中小企業自己要能夠認識到環境的變化,做出客觀地分析和診斷,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有效的營銷戰略並予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