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研究的論文精選
下面是關於企業研究的一些論文範文,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校長、教師、企業三維一體的高職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之構建
高職教育強調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但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要求,因而出現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低、頻繁更換就業單位和職業崗位、薪資低等現象。分析原因,除了在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習與實訓環節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革外,學校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職業技能低是一個重要因素。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是當前高職院校比較重要而亟須解決的一件大事。
教師職業技能低的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高職院校年輕教師缺少職業經歷。由於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短,師資隊伍中年輕教師居多,這些年輕教師中的大部分又是研究性大學畢業後直接到高職院校任教的,因而欠缺職業經歷,缺少職業經驗。他們的職業技能和專業能力主要是從書本和實驗室中得來,與真實的產業有脫節。
原因之二:教師到企業掛職實習效果差。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一直強調教師必須下企業掛職鍛鍊。但真正下企業掛職鍛鍊的教師很少,有的教師雖然形式上下企業掛職,但很少參與企業生產,或是沒有作為主要角色參與企業的生產。對於這一現象,學校常常不太關注,因而教師在企業掛職的效果不理想。
原因之三:繁重的教學任務影響了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與提高。高職教師的教學任務重***每位專職教師周課時數一般在16節以上***,而且年輕教師每上一節課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比成熟教師多,還要承擔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班主任等工作,很少有時間顧及自身職業技能的提高。
原因之四:老教師的職業技能低。高職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從本科院校退休返聘的老教師。這些教師職稱高、年齡大***大多在60歲以上***,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但大多沒有企業工作經歷,主持或參與過的科研專案以高新技術開發為主,很少涉及企業的產品更新、工藝革新,對企業的現狀及發展知之甚少,他們的職業技能也需要提高。
上述因素影響了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為此,我院提出了以校長示範和引領為前提、教師自身努力為基礎、企業主動參與為保障的三維一體培訓架構。
校長、教師、企業三維一體的培訓架構
所謂“三維一體”是指從校長、教師、企業三個不同的視角提出並實施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通過三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實現提高高職教師職業技能的目的。
***一***校長的示範作用和權力效應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校長其實是清楚教師職業技能現狀的。一些領導還論述了具體的培訓內容,採取了諸如教師下企業實踐、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科研專案、引進企業骨幹改善師資結構等措施,但收效總體而言還不夠理想,而且在實施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又難以很好地克服。為此,我院採取了發揮校長示範作用和權力效應的舉措,具體內容如下。
一是設立由校長負責的專門管理機構。建立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各職能處室和二級學院領導為主要成員。將培訓工作辦公室設在人事、教務等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制定工作規範和日常工作制度,專人負責,提供足夠經費,並將提高教師職業技能放到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與學科專業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區域經濟建設、特色產業建設相結合,使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並使之日常化、制度化。
二是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組成要體現出教育與產業結合的特點。班子成員中至少要有一人來自企業,形成企業專家與高等教育管理專家相結合的形式。學校領導應保持與企業的聯絡,瞭解企業、產業的發展現狀,瞭解市場發展動態,努力使學校教育與產業、企業接軌,使高職院校在滿足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的同時,實現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
三是對領導小組成員實施年度職業技能考核制度。基於職業與產業的動態屬性,學校每年安排一定時間***1~2周***讓領導***包括學校和系、部、處、室領導***到企業實習或是從事相應工作,這對提高學校領導自身的職業技能有幫助。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領導的示範效應,對教師提高職業技能有促進與推動作用,無形中對那些不重視職業技能學習、職業能力沒有提高或提高較慢的教師造成一定壓力。
領導的示範作用與權力效應,對提高教師職業技能將產生明顯成效。
***二***教師自身努力與培訓路徑探析
具備“雙師”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是高職教師承擔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這一點,高職教師不但應在思想上重視,更要付諸實踐。在培養教師職業技能的方法路徑上,以下幾種方案可供參考。
第一種方案:從事校企合作科研專案。高職院校的科研與企業結合緊密。經過專案開發和研究,高職教師對產業的現狀,包括產品效能、市場需求、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等會有較好的瞭解,對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包括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也會有較好的瞭解。同時,由於校企合作專案屬於學校安排的工作,在完成專案的同時高職教師也完成了學校任務,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既要應付繁重教育教學工作,又要提高自身職業技能的雙重壓力。
第二種方案:將教師到企業掛職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強調教師到企業掛職的實際工作參與度,即教師在企業掛職鍛鍊期間,應承擔崗位工作的實際職責,還應對教師掛職鍛鍊效果實施考核。當然,教師也可以享受工作成績所帶來的報酬,使教師在提高職業技能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形成一種利益與考核雙向推動的培訓方案。
第三種方案:教師暫時脫離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崗位直接在企業就職。這種方案的效果更好,可讓教師完全投入到企業生產中,經過企業工作實踐後再回到學校,教師不但會有企業工作的經歷、經驗、人脈,還能充分認識到學校與企業、專業與產業、能力與職業之間的銜接關係。當然,這種做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經濟收入可能會受到影響,崗位工作人員頻繁變動對企業生產會有影響,學校任課教師減少對正常教學會有一定衝擊等。一般而言,學校如果有對口企業或定向合作單位,就有條件安排新教師先到企業工作一段時間***一年或兩年***,然後再回到學校教學崗位;如果沒有定向合作單位,學校應創造這樣的條件,為教師實踐搭建平臺。
以上是三種常用的方案,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做法可以嘗試。比如,學校的一個系或二級學院與某個企業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在人才的定向培養、學生的專業課教學方面,讓企業骨幹直接參與,有些課程還可以直接在生產崗位上完成教學,必要的時候,學校還可以通過與企業共享辦學收入來調動企業的合作積極性。那些專業與企業生產結合度高的學校,如果校企之間有足夠的信任,還可以嘗試加強企業技術骨幹與學校教師的崗位互動。
***三***企業的積極參與
參與高職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符合企業自身利益。首先,教師職業技能的提高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高職人才的前提,從長期看,有助於企業遴選滿意的員工。其次,參與院校教師職業技能培訓,能加強校企雙方的互動,深化雙方的互信,院校可以通過企業培訓教師職業技能,企業也可以藉助院校的力量解決員工數量和質量問題,還有助於解決生產技術上的重點、難點問題,這對校企雙方都有益。再次,協助教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企業還可從中獲取一定報酬。
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方式較多,下面兩種方案是常用的:一是根據崗位需求安排教師的培訓工作。企業首先要對教師的專業和專業應用能力有較好的瞭解,然後安排教師掛職的次序、崗位、崗位工作內容、時間長短等,並對教師掛職效果實施考核。二是由學校安排教師培訓。企業只需給出掛職的崗位和數量、崗位工作內容、崗位職責要求等。當然,教師在下企業掛職期間,企業還需對教師履行掛職效果和工作質量進行檢查,必要時可採取教師換崗、增加或減少實習內容、延長或縮短實習時間等措施。
亟須解決的若干問題
***一***職業技能規範問題
每個行業有不同的職業技能要求,同行業內不同企業的職業技能規範也不相同。美國矽谷的軟體工程師與北京中關村的軟體工程師的技能要求可能就存在著許多不同,我們很難用同一標準去衡量。但是,一些基本要求是相同的,這些基本要求有的通過行業協會制定並形成規範,有的還沒有形成規範,尤其在新興產業,如網路遊戲、數字藝術設計等。對於那些發展較快的產業,原有的標準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需要,也應儘快更改與補充。這件事情可以由行業協會來做,也可以由幾家大企業聯合起來做,院校專家可以參與。當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只能作為參考內容,教師還應結合本地區企業的特點,從滿足地區企業崗位要求出發***因為高職畢業生絕大多數在本地企業裡就業***,增加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職業技能教學內容。
***二***尊重企業的贏利要求
學校在提高教師職業技能上得到了企業的幫助,達到了培訓教師的目的,給企業一定的報酬是合理的。所以,必須尊重企業的贏利要求,這一點可以在校企合作協議中明確提出。同時,學校在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時,一是不能過於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如果教師在企業承擔的工作任務不能按時完成並給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這些損失應由教師或學校承擔。二是不能佔用企業太多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等資源***,不能因掛職教師數量過多而造成企業資源緊張。
***三***加強教師職業素質教育
教師不但應具備一定的與專業相對應的職業崗位所要求的職業素質,還應通過多種方法不斷提高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不同,不能完全通過下企業掛職來提高,需要學校採取其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邀請企業技術骨幹到學校開講座,講述職業崗位要求、日常工作中的好習慣,分析職業素質對企業生產的重要性,或通過典型案例予以說明等。還可以將相應企業的職業規範和職業要求撰編成冊,安排教師學習並組織考試,如果能將考試成績與工作業績掛鉤,則效果可能會更好。也可以經常性地組織教師到不同企業參觀學習,組織教師分析討論不同企業職業規範、操作流程及優缺點,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這些對提高教師職業素質都有一定的幫助。
***四***老教師職業技能回補
高職院校的老教師***尤其是退休返聘的老教授***在專業建設中大多起著帶頭人的作用。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對年輕教師的成長有較大影響,所以他們也應該有較高的職業技能。但由於年齡、身體、工作要求等因素,安排他們下企業掛職鍛鍊不太現實,但可以讓他們主持校企合作科研專案,圍繞企業的產品更新、工藝革新等內容開展研究,從側面瞭解企業和產業市場的現狀。
***五***對形式主義培訓方式的批判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職業技能培訓渠道較多,有行業協會舉辦的,有政府職能部門舉辦的,有專業學會舉辦的,有專業性學術刊物舉辦的,當然也有大學舉辦的。培訓的形式大多是請專家作講座、與會人員研討、頒發結業證書等。從培訓效果來看,對教師職業技能的提高幫助不大,許多培訓都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不宜通過這些培訓渠道***個別效果好的培訓專案除外***,相對有效的方法還是組織教師下企業掛職鍛鍊。
***六***一蹴而就培訓理念的校正
由於企業產品和裝置都在不斷更新,對教師的職業技能要求也在不斷變化。一兩次的培訓不可能滿足教師技能提高的需要,也難以滿足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但是,長時間地安排教師下企業鍛鍊也不現實。所以,需要形成制度,根據專業不同、崗位要求不同、教師個性特徵不同安排教師二三年培訓一次,或是五六年培訓一次。總之,應制定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並確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應該達到職業化的要求,無論是專職教師還是行政管理人員甚至學校領導,都應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在此基礎上,再依據崗位特點組織教學內容,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營造真實產業環境,以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為實訓模式和途徑,形成職業化特徵明顯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
要避免矯枉過正的兩點啟示
***一***專業成長與職業技能提高應統一
在強調提高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的同時,高職教師不能忽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專業技術的研究,這符合高等教育教學規律,也是適應市場競爭法則的需要。由於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企業產品更新快,應用技術也在不斷創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與研究,掌握更多的知識,開發更多的產品,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知識與技能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同時,高職教師還應加強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強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只有具備了多方面的知識,並將知識應用於實踐,職業技能才能不斷提高,也才能成為合格的高職教師。
***二***高職教師與企業精英的任務和能力要求不同
高職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職業人才,所以要求教師自身要有高素質,具備高技能,掌握豐富的知識,能承擔教學任務。可見,高職教師的職業技能是為教學服務的,是為培養高技能職業人才服務的。企業精英是支撐企業的主要力量,承擔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任務,他們面對的是市場競爭,所以他們更注重產品的質量。二者相比,在技能要求上教師可能不需要達到企業精英的高度,但在對產業的認識、對市場的瞭解、對產品效能指標的把握、對職業崗位規範和基本技能要求的理解方面,高職教師應具備企業精英的水準。
“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鍊面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有異於一般普通高校,肩負著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掌握高等技術應用能力的專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職院校教師除了精通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充分了解行業產業特色、本專業在地方發展狀況以及本專業應具有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雙師”素質。那麼,如何才能具備“雙師”素質呢?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結合自身專業優勢,赴與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企業進行以專業實踐為主的鍛鍊無疑是增強其理論聯絡實際能力,培養“雙師”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職教改形勢所趨
“能力本位”目前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界的共識,人才培養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強調對學生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高職課程正從“學科導向型”改革為“行動導向型”。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是目前高職教學改革的熱點。根據“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絡”的課程設計理念,按照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的特徵是:課程開發要素為課程內容選擇標準與課程內容排序標準,課程內容的序化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物。這種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是一種顛覆性改革模式,是課程結構的質變形態。作為教學工作的實施者,為了適應職教改革形勢的發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二***國家職教政策的要求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檔案,都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並“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
***三***高職院校師資現狀
1.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受“學科體系”教學模式的影響,面對職業教育的新形勢,多數教師觀念落後、知識老化、教育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手段更新速度慢。
2.高職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學歷水平參差不齊。我國高職高專學校很多是由原來的中專學校升格而成,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很難適應當前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另外,受傳統模式影響,教師一般偏重於理論知識和學歷的進修和提高,忽視了實踐操作的鍛鍊,使得“雙師型”教師匱乏,實踐能力不強,一專多能教師奇缺。
3.高職教師來源渠道單一。高職院校教師主要來源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他們多數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實踐業務培訓,缺少在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專業實習的機會,實踐經驗明顯不足。而企業的“能工巧匠”由於各種原因很難進入高職院校任教,因此,高職院校的“雙師型”人才很難得到補充。
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鍊,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教師職業教學能力和指導學生進行實訓、實習的能力,縮短課程講授和生產實際的距離,提高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讓教師及時瞭解本專業在行業、企業中的最新進展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拓寬眼界,為高職院校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同時,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時代性,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一線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同時,還可以充分有效地挖掘高職院校教師的潛能,提高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和科研轉化能力,加深學校與企業的聯絡與合作,改變高職院校在企業中的形象。
二、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鍊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1.思想認識存在偏差。下企業實踐鍛鍊的出發點應該是各教學部門根據本部門工作的需要,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專業實踐或安排學期內教學任務較輕的教師下企業鍛鍊,尤其應選派缺乏企業一線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去企業實踐鍛鍊。但有些教學部門為了本部門的教學需要或個人一己私利,缺乏遠見,往往選派一些教學能力差、跟領導關係不好的教師出去,不願派教學骨幹脫產去實踐鍛鍊,怕影響本部門的教學質量。
2.監管缺位,考核不嚴。由於下企業的教師眾多,實踐基地分散,學校缺乏足夠的人力、物力、精力對每一個下企業的教師進行關懷、指導和管理,使教師的實踐鍛鍊處於一種“放羊式”狀態,流於形式。另外,有的學校疲於應付上級部門的各類評估、考核,片面追求下企業的教師人數,對實踐鍛鍊結果考核不嚴;考核體系不合理,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教師應用相同考核指標,缺乏科學性和可比性。
3.產學研合作不到位。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係停留在表層,企業為教師安排的鍛鍊崗位無關緊要或與教師的專業不對口,不能為下企業鍛鍊的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有價值的實踐崗位。
4.教師欠缺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大部分教師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到企業去鍛鍊的,但對如何為企業服務認識不夠,加上大部分教師服務能力較弱,因此,無法達到企業所期望達到的目的。
***二***企業方面
1.怕麻煩。很多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的教師理論上有一套,但實踐經驗不足、誇誇其談。他們到企業來鍛鍊,不僅要給他們提供崗位,還要給他們提供指導教師,並且還可能給企業正常生產帶來一些干擾,因此,不願讓教師過來實踐,存在一種怕麻煩心理。指導教師實踐鍛鍊,會增加企業職工的工作量,他們往往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逃避指導。
2.怕洩密。實踐教師往往被企業安排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崗位,對於一些重要的、涉及核心技術的,或正在研發的技術產品不願讓外人涉及,怕教師洩露和偷學技術,對企業發展造成損失。
3.缺乏合作意識。部分企業認為,高職院校層次不高,科研開發能力不強,因此相互參與及合作的積極性不高。認為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鍛鍊就是簡單地為教師提供一個實踐崗位,配備一個指導教師,或是給自己一個免費的勞動力,不能真誠地與學校及教師展開合作、相互取長補短。
***三***政府方面
目前,政府在推進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規與管理機制還不健全。政府出面統籌協調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教師下企業鍛鍊等方面的作用缺位,沒有出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政策法規,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執行機制、體制和模式。各級政府在制定區域技能型人才發展規劃等方面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及時、定期釋出行業企業所需技能人才資訊,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沒有針對性,造成職業院校專業設定與人才培養是“瞎子摸象”。政府沒有承擔起在校企合作中作為中間人的作用,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導、規範校企之間的合作,特別是缺乏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激勵。
三、對策與建議
***一***學校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1.學校應該進一步完善制度,加強對下企業鍛鍊的教師的考核監督力度,建立獎懲、評價、經費保障等機制,制定合理的管理考核措施,給下企業的教師進行必要的考核和合理的待遇回報。
2.努力構建校企人才互通、互培、互管平臺,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人才資源共享,共同建設和相互管理。應理性選擇合作企業和選派下企業實踐鍛鍊的教師,前期應儘量派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到企業實踐鍛鍊,加強校企雙方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開闢市場;選擇與教師能力對等的企業,達到相互取長補短,合作雙贏的目的。
3.校企雙方簽訂保密合同和條約,防止企業的商業機密和關鍵技術洩密,解除企業後顧之憂。
4.學校應根據企業生產計劃和生產任務,合理安排教師下企業的時機和在企業鍛鍊時間的長短,而不是僅在寒暑假或教師教學任務輕鬆有空閒的時候派教師下企業,以保證教師在企業能完整地參加一個生產專案或一個生產週期的工作。
5.充分利用學校教師的情感網路,努力與相關企業搞好關係,建立起一批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為教師到企業實踐鍛鍊提供基地保障。在要求企業提供實踐鍛鍊機會的同時,學校也應該利用自己在學術理論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提供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人力資源建設等服務,做到互惠互利。
***二***校企深度合作
企業應該樹立起長遠的發展戰略和高層次的企業價值觀,要意識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開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業形象、進行人才儲備、提高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對職業教育的投資也是企業的生產性投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有多種。如:***1***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根據校企雙方投入資產的比例,以校企雙方共同成立董事會,共同管理、經營學校與企業,建立校企股份合作一體化發展模式。這種模式能使學校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車間就是教室、師傅就是教師、實訓就是生產,徹底解決職業教育脫離生產實際的問題。***2***實訓室進入企業模式,將校內實訓室建在企業,使單純的實訓室轉變成生產車間。實訓基地以企業為管理主體,將其納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計劃當中,由企業和學校共同設計學生的實訓課程,學生集中到生產性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實訓和生產。實現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相對接、實習實訓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相一致。***3***生產車間進駐院校模式。企業按生產要求提供建設生產車間的標準、加工產品的原材料並負責產品的銷售,學校提供符合企業生產要求的環境、場地和裝置,建立生產型實訓基地,實訓基地享受校辦產業稅收優惠政策。企業選派人員管理基地生產經營,指導師生的生產、實踐和實習實訓,幫助學校建立生產與實訓課程體系;學校按照生產要求,將生產與實訓課程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當中,安排學生到基地頂崗實習,派教師到基地實踐,輸送優秀畢業生充實企業員工隊伍,解決職業院校缺乏真實生產場地和師生真刀真槍參加生產的雙重矛盾。
***三***政府鼓勵激勵
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關係需要靠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援,特別是要對企業在相關政策上進行優惠和引導,如出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明確企業、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權利與義務;設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對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貢獻、為高職院校提供優秀教學資源的企業給予表彰獎勵,實行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以提高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有了較好的校企合作關係,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鍊存在的諸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1.政府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的戰略意識。只有在政府統籌和支援下,企業和學校才能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與機制,校企合作才能夠真正實現。各級政府應站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規劃職業院校和企業的發展,統籌校企合作,建立政府主導,以職業院校和企業為主體、行業協會為中介的校企合作發展新機制。堅持教產合作、校企一體和工學結合的改革方向,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2.政策創新,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關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或條例,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職責和權利,明確企業和職業院校雙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健全法律法規的剛性措施,保障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深度合作,保障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突出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校企合作中的統籌推動作用,制定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院校的優惠政策,並把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作為衡量和評價企業的一項重要指標;以企業為主導校企共建產業化公共實訓基地,從政策上保證校企合作制度化。
3.政府統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各級政府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統籌區域內相關企業和職業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建立校企合作的對話工作平臺,形成統籌校企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圍繞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學校和企業行業共同開發職業崗位能力體系標準和考核標準;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建立定期釋出技能型人才需求資訊和校企人才洽談會制度,促進人才需求資訊交流,拓展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渠道,構建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相對接的長效機制,為區域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建立品牌專業評估公示制度。按照地方主導和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教育部門制定和產業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專業評估公示標準,重點評估學校與企業是否共建了生產型實訓基地、是否共同開發了獨立的實踐教學課程、是否開發了職業崗位能力體系標準和考核標準以及學生在生產線上的真正技能等內容,打造職業院校的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以此來推進校企深層次合作,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四、結 語
高職教師下企業實踐鍛鍊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是多方面原因的結果,需要學校、企業、政府共同努力解決。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既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又有過硬的實踐技能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為社會培養一批適應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掌握高等技術應用能力的專門人才,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 關於企業研究的論文精選
- 關於基層黨員學習新黨章個人心得體會範文
- 鞋廠宣傳廣告詞
- 大學生談戀愛弊大於利辯論賽正方一辯稿
- 大學生音樂欣賞論文
- 如何解決華為路由器外網訪問不了服務
- 農村婦女創業貸款申請書範文
- 有關清明節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 向燕子收費的十點理由閱讀題答案
- 襪子的經典廣告詞_服裝品牌經典廣告詞
- 關於社會問題的論文
- 與市場營銷有關的畢業論文範文
- 學習中國夢心得體會模板
- 學校與家長簽訂責任書
- 不同部位的養生保健操
- 得了牛皮癬應該怎麼治療好
- 百合花種植新技術是怎麼樣的
- 上班族瘦腰的最快方法
- 鉗工實習心得體會
- 黑眼圈重怎麼快速處理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