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按摩肚子好

  醫聖孫思邈認為“腹宜常摩,可祛百病”,可見按摩肚子對身體大有益處,那麼,按摩肚子是順時針好、還是逆時針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按摩肚子順時針是瀉 逆時針是補

  中醫在疾病大的理論方向認為,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所以中醫按摩穴位的原則也不例外,那就是實證時應該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瀉,虛證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補。

  西醫解剖學中人體腹部右側是升結腸,左邊是降結腸,因此順時針方向按摩是依照排洩的流向,幫助腸蠕動,有利於排洩,從而可以治療便祕。

  實證和虛證在中醫來說,是兩類非常大的證型。一般來說,看舌苔或脈象能做出一個初步判斷。

  實證時,患者表現為舌苔發黃、舌苔較厚、口臭,脈滑數,容易便祕,此時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能刺激腸蠕動,使糞便到達直腸部,產生便意;而虛證患者則舌苔淡、舌苔較薄,脈弦細,容易腹瀉,逆時針方向按摩是逆著結腸方向,這樣是為了補,阻止腹瀉。

  其實這樣的區分只是在治療便祕、腹瀉、肥胖、月經不調等病症時適用,如果是日常保健,則順時針或逆時針都可以,最好兩個方向都做一遍。按摩腹部能調整人體陰陽氣血、改善臟腑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過分飢餓或飽餐的情況下進行,體弱者可採用平直仰臥位進行按摩。

  按摩肚子的日常保健方法

  日常按摩時,最好是平補和平瀉的手法,可以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順時針方向揉腹,再逆時針方向。也可以用一隻手,輕觸腹部,以肚臍為原點由小到大地往外畫圈,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用力要適度,由輕到重,以微微感覺到腹部發熱為宜。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飯後馬上進行,可在飯後半小時再做。剛做完手術、月經期間的婦女、孕婦以及腹部突然劇烈疼痛的人,不適宜自己按摩腹部。

  小貼士:

  1、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皺紋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與皺紋呈直角運動,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2、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時以中指和無名指在面板上輕輕畫圈,輕到再輕就無法觸控的程度,手指移動要有韻律感,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3、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經常按摩肚子的好處

  1、促進腸蠕動,消除便祕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明顯地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從而起到促進排便的作用,從而預防和消除便祕,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順時針按摩助消化:將手搓熱,然後以熱手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腹部,這樣做能促進腹腔內的血液迴圈,加強胃腸消化功能。

  2、腹部按揉利於減肥

  因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經,通過輕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細血管暢通,促進脂肪消耗,收到滿意的減肥效果。

  3、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氣和,血脈流通,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4、揉腹防疾病

  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每天早、中、晚飯後各揉腹l次,每次約揉5分鐘,可達到輔助治療潰瘍病的目的。因為胃潰瘍病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經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過量分泌,防治潰瘍病。

  5、慢性肝炎

  每天早、晚堅持揉腹,則舒肝解鬱、調理脾胃,可解除肝區隱痛、腹脹不適、食慾不振等。

  6、手術後腸粘連

  患者在傷口完全癒合後,進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術後腸粘連的發生。一般應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點、下午3點鐘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揉腹能促使腸道蠕動,有利於區域性組織對手術後滲出液吸收。

  按摩肚子順時針好還是逆時針好?上面小編為大家做出了介紹,不同體質的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按摩肚子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