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段位制的利弊

  中國武術段位制是中國武術協會制定並實施的一項全面評價武者水平的等級制度。全面評價的內容包括審查段位申報者的武術資歷,考試申報者的武術技術水平和武術理論知識水平,並要考察其武德修養水平;對於申報中、高段位的人來說,還要考察他們對發展武術做出的成績建樹和貢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在冷兵器時代,武術最主要的價值就是防身自衛和保家衛國。也就有謀生的手段,如近代的,體現在做各類的護衛,或賣藝,或保鏢。只是到了後來,才更與養生和培養人的意志有了更大的聯絡。更有的時候,把武術的價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到了鴉片戰爭後,被稱作“東亞病夫”的清末,便有武術精英,提出習練武術,強種強族的號召。到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的“尚武精神”。把習練武術了,與民族精神緊密結合起來。中華民國是武術發展的一個非常值得稱讚的時期。各類武術,不分門派,不分師承,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山野和尚、道士,官府士官都可以參與,或演練或打擂,都可展示自己的特色。南京國考,使得武術運動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武術段位制是中國武術協會制定並實施的一項全面評價武者水平的等級制度。全面評價的內容包括審查段位申報者的武術資歷,考試申報者的武術技術水平和武術理論知識水平,並要考察其武德修養水平;對於申報中、高段位的人來說,還要考察他們對發展武術做出的成績建樹和貢獻。

  實施武術段位制的主要意義可以歸納為六點:

  第一點,武術段位制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協會組織專家編制、審定,既有著以考試內容系統傳承武術技術和武術文化的作用,又有著以考試標準引導科學健身和逐步提高武術水平的作用。

  第二點,武術段位制技術體系具有循序漸進的結構特點,能引導初學者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習武、練武,並不斷提高武術技術和知識水平。

  第三點,武術段位制由低到高的等級評價體系,能激發練習者的上進心和榮譽感,吸引他們為了達到理想的段位而不懈努力。

  第四點,武術段位制考試以相同內容和統一標準為基礎,一類考試內容,就是一個獨立的競賽專案,豐富了武術的競賽形式。

  第五點,武術段位制有助於海外武術愛好者接受標準化的教學和考試,推動武術的國際化發展。

  第六點,隨著段位制技術標準的發展,有助於帶動相關用品和消費品按標準設計開發,逐步培育起武術服務和用品市場,支撐武術的發展。

  有了段位制更好的,更加簡單明瞭的劃分了武術階層,讓一些對武術不太明瞭的人有了清晰地認知,也能區分出實力的不同。

  但段位制並不能來決定一個武術運動員的好壞,段位制並不能從真正意義上推動武術的發展,段位制的出現就如同武術界高考一樣,應試般的制度反而會讓武術本身失去很多在常規框架外的東西.就好比應試製度會讓人失去創造力一般,無論有多麼好的成績,失去了創造力在科研上能進步的太多嗎?.眾所周知,中國武術最講究靈巧,每一種招式都是靈巧轉變成的技巧,即使是猛打猛攻如八極六合一類,在猛打猛攻中也是非常講究"猛"的技巧的.像太極般四兩撥千斤以及一力降十會。

  也有人對比賽的制度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如聯賽制,將打擂臺升級成像超級散打王爭霸那樣,進行積分比賽,定時舉辦一場大型的活動.而且武術並不是單打獨鬥,應該加入小組對抗團隊戰之類的.抓武術發展不能像抓風箏那樣,風箏是飛不遠的.應該給予一個足夠自由的比賽環境,但必須保證在開賽和結束的時候雙方敬禮,2千多年前"止戈"就是武的定義,而武術也是在止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這必須保留並且發揚,不能讓武中混入了狂妄和自傲.狂妄和自傲的人都沒好下場,不能讓武術發展沒好下場.尤其是一些人為了考取段位而忽略了武德的重要性,目的簡單就是純粹的考取一個段位來為自己謀求利益,至於武德什麼的拋之九霄雲外。衍生了非常不好的功利性。

  武術作為我國特有的運動專案應在群眾中大力普及。武術本身所具有的融技擊、攻防、健身等功能適合於大眾健身,武術所傳達出的和諧、尊師重道等理念具有相當大的教育價值。傳統武術是我國民族的瑰寶。我國的競技武術發展迅猛,但是若沒有健身武術為其群眾做基礎,那隻能是掌握在少數運動員的身上,推廣武術勢必造成困難,為了武術能更好的發展因此應大力發展群眾武術。但段位制的產生就造成了一個分化,段位者和非段位者,段位者不一定武術就非常好,反之亦然,容易產生二者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