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前預習論文

  課前預習是數學學習中重要環節,在預習過程中要注重導學單的設計,在興趣培養、內容設計、方法指導、效果評價上下功夫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一篇關於數學課前預習的論文,讓你更深一步地瞭解數學課前預習的技巧。

  

  【摘 要】課前預習是數學學習中重要環節,在預習過程中要注重導學單的設計,在興趣培養、內容設計、方法指導、效果評價上下功夫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前預習有效性策略

  古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課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也要備學,這就是預習。《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預習:“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顯然,預習是學生主動的課前學習行為。我校開展的“以學定教生本課堂模式”探索也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主要任務是複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也為老師的以學定教提供依據和參考。

  可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嘗試後,我發現學生的課前預習雖然每天都在進行著,但是收效甚微,沒有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是“偽預習”。那麼,怎樣使學生的預習有效呢?我這個學期在班級針對預習出現的問題開展實踐,著力於探索出提高學生預習有效性的策略。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堂學習前對要學的知識有個大體瞭解,找疑點,提問題,然後帶著問題聽課,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學習掌握新知。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處在第二學段,我注意到現行三年級教材結論性的東西越來越少,啟發性的語言越來越多,留給學生的空間越來越大,這些優勢都有利於學生課前預習。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預習內容是所學新知識的先導和基礎,所學知識是它的延伸和發展。通過預習活動,學生可熟悉、掌握一些舊有的知識,初步認識知識的構架和網路,為完成由舊到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知識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預習單的設計尤為重要

  預習單設計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找到知識的連線點,切合學生的見聞、理解、情感和思維。通過預習,教師應瞭解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是怎樣學會的,還有哪些疑問,切實體現預習的效能。

  一、 預習興趣培養。

  ***一***設計難易適度形式多樣的預習單。採用先扶後放,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都能自主進行預習,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引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統計》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會收集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料,對資料整理和分析,然後製成統計表,再依據統計表更好地制定決策提供依據和建議。那麼在佈置預習任務時就要側重於讓學生去收集他感興趣的資料,如讓學生統計自己感興趣的同學們的身高、體重或愛吃的水果、喜歡的學習科目等。要求自己做出資料統計圖***表***等。裡有導學單幫助學生經歷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描述和分析統計結果。然後到課堂上來和老師同學交流,在課堂上老師著重教學的是怎樣製表和分析資料。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體驗,設計具體的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去體驗,給學生創設探索和猜測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幫助學生把握平均數的意義和特點,結合現實背景的問題情景,幫助學生把握平均數的意義,通過例項,加深對平均數特點的理解,重視對平均數的實際應用,充分提供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空間,整合知識內容,重視統計與其他知識的聯絡,統計與計算的結合,統計與圖形的結合統計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再如:在教學方向與位置這個單元中《簡單的路線圖》一課的預習單時,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應用,要求學生邀請家長參與完成從家庭到學校或其他地點的路線圖,並描述路線圖。學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課前預習作業,在課前已經思考了相關的問題,在課堂新授時只要教師稍稍點撥,大部分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現象背後的規律學生自然就能獨立概括,思維就不會停留於表面,教師就可以充分為學生進行思維的深層引領。將探索規律滲透到各部分內容之中,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探索規律的主要學習形式,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課前預習影響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課前預習作業指導下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師點撥→合作交流→教師點撥→總結提升。

  ***二***設計帶有競爭的預習單。如教學《遊戲的公平性》時,課前預習設計是:***1***仔細觀察書中的主題圖,然後根據教科書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設計一個表格並作好記錄。***2***什麼是遊戲的公平?怎樣設計遊戲規則才是公平的?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不公平的遊戲了嗎?怎樣修改就公平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遊戲設計的最公平合理

  在預習中採用適當的競賽,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預習有興趣,才能使預習活動成為學生自覺地行動。在學生初步樹立起預習意識的同時,教師應加強學生預習的興趣培養。

  再如 “找規律”課前預習:仔細看書中的主題圖,用你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你從圖中都有些什麼,它們的數量分別是多少?你能發現哪些數量之間有關係?你能從中找到規律嗎?你能設計一個有規律的圖案嗎?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最漂亮,應用的規律最有創意。

  學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課前預習作業,在課前已經思考了相關的問題,在課堂新授時只要教師稍稍點撥,大部分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現象背後的規律學生自然就能獨立概括,思維就不會停留於表面,教師就可以充分為學生進行思維的深層引領。將探索規律滲透到各部分內容之中,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探索規律的主要學習形式,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課前預習影響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課前預習作業指導下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師點撥→合作交流→教師點撥→總結提升。

  二、 預習內容設計。

  ***1***設計預習單要目標明確。不僅停留在一些具體的知識上,還應對“能力”“情感”“經驗”等方面目標提出明確要求。不同年級的學生預習要求不同,如:低年級學生側重於在遊戲中進行預習,注重預習興趣和預習習慣的養成;中高年級學生重數學思維訓練,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

  ***2***設計預習單要內容具體。每課時前要給學生以“預習提示”,如:你將要學習什麼知識?在預習中你瞭解哪些知識?你有哪些不會的知識,有什麼問題?等。指導學生按預習提示,結合已學到的方法去進行預習,這樣從低到高循序漸進地培養預習能力和習慣。不同的學習內容,預習作業也有差異,指導預習也要因材而異。概念型內容可採用閱讀理解的方法進行預習,計算型內容可採用嘗試練習的方法進行預習,空間圖形內容則可採用實驗操作的方法進行預習。如:教學“空間和圖形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得有比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更有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佈置的預習任務就要側重於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思考,通過自主探索,逐步認識簡單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係,學生只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就能不斷的生成新知,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以及在和學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在教學平行和相交中的認識平行時,預習單佈置的預習任務是:拿兩根小棒,從高處落下,觀察落下後兩個小棒的位置關係,如果不小心把其中的一根小棒落到地上,那麼桌面上的小棒和地面上的小棒又是怎樣的關係?你仔細閱讀書中的知識,然後把你的疑惑提出來。在課堂上,首先用兩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這兩個小棒是什麼關係呢?你能說說你昨天在家演示時碰到的情況嗎?由於經過了預習,學生能較快的弄清在同一個平面內是什麼意思,弄清怎樣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而本節課的重點就在怎樣畫平行線。

  ***3***設計預習單要逐層推進。學生個體存在差異,設計預習作業要注意層次性,使不同的學生通過預習都能得到不同的收穫。如三年級“面積和麵積單位”預習設計:a、這節課要學習什麼內容?b、你理解什麼是面嗎?能舉例表示嗎?c、請你認真閱讀課本瞭解面積單位有哪些,再動手製作出10個邊長為一釐米的小正方形和5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d、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米?e、 在預習中,你有哪些疑問?學生在預習中,根據問題提綱逐層深入,達到力所能及的目標。

  三、 預習方法指導。

  在預習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預習。我在尋找解決預習有效性的策略過程中,學習到了

  “四步”預習法,我在班級嘗試推廣收到較好效果。

  一讀:要求學生讀課本,瞭解將要學習什麼,從教材的情境圖中發現數學資訊,試著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從整體上了解新知,讀懂教材上的結論,把重要的概念、結論畫出來。

  二思:讓學生思考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想新授知識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絡,有怎樣的聯絡。例如預習小數的大小比較知識後,學生感知到小數大小的比較與整數大小比較有聯絡。又如指導預習“積的變化規律”,讓學生思考怎樣驗證這一規律,回想這一規律以前運用過嗎?通過系列思考,發揮預習功能。

  三練:學生經過預習,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檢驗預習效果。這樣既能讓學生髮現自己的不足,又能讓教師發現學生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四問:預習時,要求學生提出問題,所提問題可以是在“讀、思、練”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學生由將學習內容引發的疑問。在預習中不斷引導學生質疑,引發對新問題的思考,使學生感知到問題的存在,逐步形成問題意識。

  預習指導要注重過程,讓學生在預習中達成對問題“感性——理性”或“理性——理性”的提升。

  四、 預習效果評價。

  預習是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的個體活動。在預習中,每個個體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感悟,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與學生平等地交流,並給予學生展示表現的機會。

  教師可對堅持認真預習的小組同學,通過評比臺進行表揚;對有一定水平或有獨到見解的預習題,在此題上打★給予肯定,並請獲星的同學介紹這些見解;定期展示學生的預習作業,讓預習成為學生期盼的活動。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在瞭解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檢索,啟用已有的知識和策略,同時引發出對新問題的思考。教師要收集整理這些預習過程中產生的“未解決的問題”和“深層次的體驗與感悟”,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可貴的動態生成的資源。